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政治課堂立德樹人大局觀構建的幾個途徑,從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能力的深層結構培養、注重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的培養等方面入手,旨在完善高中政治教學。
關鍵詞:高中政治 立德樹人 課堂教學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是成績斐然的。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種種問題。曾幾何時讓人們欣慰的教育也蒙上了“工具”的色彩,走不出唯分數論的霧霾。透過我國從嬰幼兒成長到大學的教育現狀,我們不難看出教育存在重知識與思維訓練,忽視基本生存技能與德行的考查等突出問題。如何解決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走出教育的誤區,回歸教育本色,它是整個教育系統以及全社會都應該理性思考的問題。現就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變政治課課堂教學的問題樹立政治課立德樹人的大局觀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政治高考就全國卷而言,主要依托12道單項選擇題考查學生運用必備的基礎知識,解讀材料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即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及準備參與社會生活實踐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通過兩道或三道主觀試題,大約五、六個小的設問考查學生運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與哲學知識依托復雜社會生活情境綜合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應對高考的選拔,學校政治學科教學普遍存在著重視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培養,忽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基本生存技能和道德素養的培養。學校、學生、家長為高考獲取高分,重復進行試題訓練,從而只顧著形成固定的解題技巧和思維方式,忽視了為什么學習和學習為了什么。這樣就背離了教育立德樹人的初衷和政治課教學的目的。為此我認為高中政治課教學必須樹立政治課課堂教學大局觀。
樹立政治課課堂教學大局觀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能力的深層結構培養,即信仰因素的培養。我們做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是黨的教育的喉舌,我們應該具備的戰略的眼光,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民族憂患意識,社會擔當意識。為此在日常的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注重用專業眼光教會學生正確面對社會生活實踐問題或科學研究問題,并能創造性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信仰與德行的培養對于民族的發展意義遠遠大于幾個知識點的講解與分析,它雖不是高考成績能簡單衡量的,但卻是我們教育的初衷和本意。立足民族教育、信仰教育的大局,政治課課堂應發揮它主陣地的作用。
第二:注重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的培養,把高中思想政治課看作是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有些老師抱怨教的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一屆不如一屆,思維的惰性越來越強。這是因為獨生子女一代的成長缺少社會實踐,認知主要來源于書本。新高考改革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考核,也許會給填鴨式的題海戰術的高中政治課帶來一縷清風。為此應對教育考核指標體系進行改革,政治課課堂教學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的書本知識,答題的思維模式,更要注重社會實踐的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基本生存技能和思維力的培養。未來的高考必將發揮自主招生在綜合素質考核錄取中的作用,而不會把自主招生變成第二張高考卷。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里,高考的指揮棒直接指引著人才培養的投入和家庭教育的投資的方向。新高考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政治課課堂教學應樹立注重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的基本技能的培養的大局觀,注重提高實踐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在開放動態的教學體系中,培養我們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第三:注重綜合性思維品質的培養。高考試題越多來越注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思維方法,多角度地觀察、思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高考試題設計注重素材選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知識間的聯系,要求學生能夠基于試題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學知識得出觀點和結論。政治課應更加注重依托真實的社會問題情境,關注生活。依托重大熱點,把時政熱點引入政治課堂。以重大時政熱點為載體,對學生進行綜合思維品質的培養。為此我建議在政治課前必須有新聞或見聞的講解,讓孩子們有生活,身臨其境地體驗社會,綜合運用知識解決處理社會問問題。
這就凸顯出高中政治課堂中問題意識和職責導向的重要性,問題意識和職責導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是目前大多數學校空談理論、空有框架,對社會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視而不見,將思想政治教育凌駕于事實之上,形成大而空的理論模型。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和社會現實緊密結合,正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相同,脫離了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比如時下較為熱門的反腐倡廉,廉政文化的經典案例在中國數千年文化長河中不勝枚舉,比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廉政文化資源,諸如“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者必知恥,而知恥則能廉”等,都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過程中缺乏對類似社會前沿的有效關注,一些案例極為模糊,講解不透徹,特別是利用相應的政治理論分析社會現象的過程極為缺乏。教師照本宣科,學生也馬馬虎虎,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導向性方法的關照。這也體現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仍然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沒能真正的用好思想政治理論這一武器,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思想內涵。
第四,重視將立德樹人大局觀的培養同高中政治教學目標進行匹配。德行的大局觀是學生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應該具有的重要品行,良好的品德和行為舉止對于學生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都具有較大的幫助,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關鍵品德和正確價值觀樹立的重要時期,因而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將思想政治課教育目標同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樹立方面加以協調是對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視。這一過程與高中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相似點,在新時期發展高中政治生本教育這也可以體現出思維品質的培養對于加強學生政治素養的相應層面。思維品質培養需要強化學生的基礎能力,有針對性的培養具有學習意識、創新意識的學生,這就要求在實際教學環節中,重視學生對于政治對話場景和語法知識進行掌握,特別是對閱讀的教學和學習,其中包含有較多的文化及思維創新方面的知識,因而需要結合教材的實際使用情況不斷實現課堂教學在知識層面拓展方面的發展,逐步加大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以及教學資源的改革,而同時也要重視傳統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知識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充分了解思維品質培養對于高中生成長、成材的重要性。
第五,改變教學內容,重視深度學習。傳統的政治教育教學模式很難擺脫封閉、固化、靜態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受制于教學資源的匱乏,學生的學習受制于教學內容的僵化。在很大程度上都導致高中政治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生通過學習難以掌握核心技能,在實際職業化應用過程中難以表現出其基礎素養。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情況,由于目前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項目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高校借助互聯網平臺優勢資源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重構與教學內容的改變,將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內容做深度、廣度相結合的拓展。而這一過程需要互聯網系統的全面支持,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軟硬件設施已經初具規模,接近90%的學校具有校園網,同時學生使用互聯網學習的頻率也遠遠超過之前。這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全面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應用互聯網資源整合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時間可以緩沖和休息,使得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得以極大的弱化,同時更好的明確考點和重難點,將不理解的概念進行反復的學習,解決了知識的集中講解給學生帶來的困擾。同時,教師也可以更好的配合學生進行學習,利用互聯網多媒體設備與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和備考感受,將學生的意見加以搜集整理,匯總出學生普遍認為困難的內容,加以細致的講解,能夠極大的提升政治教學的效率,對于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精品資源共享課本身已經實現了輕量化架構,因而在進一步建設過程中只需要完善其應用,拓展其影響力便可更好的實現服務于學科課堂教學的目的,實現深度學習。
綜上所述,教育必須讓孩子露出笑臉,摘下眼鏡,有家國情懷。高考是高校選才育人的第一關,高考已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在高考命題工作中以立德樹人為引領,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強化、凸顯高考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適應未來社會及高考需要,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只有樹立立德樹人的大局觀,才能更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養的主陣地作用,才能創造教育的更加美好未來,助推中國夢。
參考文獻:
[1]郭云霞.“立德樹人”在《文化生活》教學中的落實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2]李笑然.高中思想政治課貫徹立德樹人理念之路徑探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劉清范,遼寧省實驗中學特級教師,沈陽市首席教師,碩士學位,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