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文
摘要:我國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教學信息化的發展腳步越來越快,各種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小學美術課堂引進現代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學更加直觀形象,能引導學生有更多的創新和發展,并且有效拓展教育資源,讓繪畫與設計變得更加便捷。
關鍵詞:小學美術 信息技術 整合應用 教學策略
美術是視覺藝術。小學生學習美術的關鍵是欣賞、實踐。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成為學生學習、交流的一種方式手段、途徑。美術教學與現代信息的融合,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小學美術文本中滲透了許多現代信息的元素,現代信息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有效的吸引學生的視覺神經,刺激他們的聽覺神經,調動起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它成為美術教學中獨特的風景線。現代信息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表現、創造生活中一些美的概念及事物。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對美術教學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一、更直觀、更形象,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最可見效果
新課標指出: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實踐,目的是為了提高其審美意識及動手能力。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應培養他們樂觀、健康的良好品質。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各種美術活動,讓學生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領悟到美術學習中有無限的魅力。
學生對美術的認識,主要是靠直接的感知完成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美術教材中蘊藏著的美,引領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發現美、尋找美、創造美。讓學生在五彩斑斕的色彩、柔美、流暢、剛勁的線條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學《化裝舞會》時,學生透過視頻看到以前學校組織化妝舞會的熱鬧場景,學生想象自己參加這種舞會的盛況。他們看到舞會中人物的裝扮及佩戴的各種頭飾,好像自己置身于舞會中。學生情緒激動,表現欲增強,想自己大顯身手。教師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手中工具:彩筆、剪刀、一些材料等。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教師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頭飾造型讓學生欣賞,從圖片的色彩搭配、造型、制作等方面引導他們想象,為學生以后的創作打基礎。
小學生的認識形式往往從形象思維開始的,他們的思維過程被感性的、直接的形象取代,根據其心理特征,教師需要用生動、具體的形象,讓學生借助形象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尤其是美術課中一些欣賞的片段,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當欣賞某些經典作品時,學生可窺見作品全貌,也可局部放大進行觀看,學生處在課堂,卻跨越時空界限,漫步在中外藝術的長廊,在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中沉醉;面對一幅絕世佳作,讓學生的心靈為之震撼。學生在這些作品中發現美、欣賞美,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二、引導創新與發展,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目的
學生是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給他們充足的創作時間與空間。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引導觀看優秀作品時,可以播放一些優美的、舒緩的樂曲,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學生在創作中突發靈感。
一幅優秀的作品,它的獨到之處是有新意。教學《記錄色彩》時,教師讓學生觀察自然界的景物,不同光照,就會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同樣的景色,在早晨、中午、傍晚觀看時,物象表面的色彩會發生微妙的變化,給人不同的色彩感受。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有不少學生用色彩記錄下自己的色彩感受,有不少學生記錄下有新意的作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中提取一些有應用價值的元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在學生創作前,可以搜集大量的視頻資料、圖片等,展示給學生觀看。發揮讓學生借助這些形象、直觀的材料去感染力他們,拓展其思維,培養其想象力。激勵學生創作更多的有個性、活力的佳作。
三、有效拓展教學資源,是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
小學生生活經驗少,掌握的知識量相對來說較少,各種知識累積貧乏,美術教材中有的問題跨越性較大部分美術作品背景單一,畫面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等。小學美術教學資料嚴重不足,影響一些教學活動不能順利開展,這些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導致他們的繪畫作品形式單一,不過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造成學生作品模式化,他們不能跳出這些作品的局限性,進行合理的想象,脫離這些作品的影響,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最終無法達到預期的美術教學目標。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欣賞一些優秀作品,引導他們仔細觀察、了解一些材料的屬性及用途,啟發學生,讓他們產生創作的欲望。
學習《未來的建筑》時,教師讓學生提前收集一些有關建筑的資料,并觀察周圍的一些有個性的建筑并記錄下來等。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交流他們搜集并整理的一些圖片、文字、影像資料。有的學生說出自己心中未來的建筑是什么樣的,它具有哪些功能。學生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了解了相關的知識,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以各種形式表現自己的創作欲望。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讓小學生的視野變的更開闊,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創作屬于自己心中的奇特的未來建筑。現代信息技術融入美術教學,填補了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欠缺。
《多彩的夢》、《變幻無窮的形象》、《家鄉的橋和塔》等一些美術課,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學生欣賞一些作品,獲取學習資料,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由于學生儲備了充足的資料,獲得了大量的信息資源,開拓了學生的藝術視角,學生創作思路得以拓展。學生創作的《奇妙夢》、《幸福橋》,這些作品的表現手法、作品內容、風格的創作等,是現代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融合分不開的。
四、讓繪畫與設計更便捷,是現代信息技術在美術操作中的應用結果
小學美術教學重在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欣賞、工藝、設計類型的課程。工藝、設計是美術教學中的基礎教育,這就需要教師做示范,引導學生親自動手練習。這種類型的課,對圖形的要求比較規范、嚴格,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填色技巧,完成范畫制作耗時費力。電腦軟件中有許多繪畫工具及編輯程序,學生借助電腦可以完成一些圖形的繪制、著色、編輯等,他們操作起來比較方便。教學《電腦美術——“噴筆”畫畫》時,讓學生找一找在電腦“圖畫”里的各種工具,讓他們說一說各種“圖畫”工具功能。讓學生在工具箱中,用“鉛筆”工具勾勒輪廓,然后用“多邊形”工具勾線,進行填色,噴畫外圍,然后利用復制、粘貼等指令,輕松、簡單地設計出自己的作品,可以填充自己喜歡的顏色,可用繪圖工具任意旋轉基本圖形,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自己的作品。
平面設計中的點、線、面等,以及構圖過程中的重復、漸變、發散等都可以利用電腦中的繪畫工具來完成。教學《重重復復》內容時,讓學生了解這些圖形采用了哪些形象元素,是怎樣排列的;讓學生找出身邊有哪些重復的排列的材料,它們可以排列出什么形象;可以讓學生用手邊的材料拼貼、擺出重復有規律的形象,并觀察和體驗它們的美感。也可以讓學生設計一簡單圖案,按一定的排列組合方式,設計變化方向、顏色等,進行一系列的動畫制作,學生很輕松地完成重復圖案的設置,學生在這些重復的圖形和現象中尋找到不一樣的美。
參考文獻:
[1]周翠,曹艷.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8,(07):164.
[2]孫鴻飛.淺探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161.
[3]宋長波.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美術教學[J].學周刊,2017,(28):164-165.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樂亭鎮井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