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輝++樓建
摘 要:作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交通安全問題是公路運輸永恒的主題。在道路安全性能提升方面,路側安全防護技術極為關鍵。本文從公路路側安全現狀出發,分析了路側安全的諸多影響因素,并探討了安全防護技術的應用,以期為合理設置公路路側安全設施提供可靠保障。
關鍵詞:公路路側;安全防護;現狀
中圖分類號:U4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4-0093-02
1 公路路側安全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公路建設事業也得到了極大發展,因多種因素的制約及影響,在不斷擴大公路建設規模的同時,交通安全事故率也隨之增多。交通事故的發生都將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都會產生嚴重的經濟損失。基于此,交通安全問題也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據相關數據顯示,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我國每年超過70萬人,因車禍受傷致殘者在1200萬人以上,由此可見,當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狀態不佳。目前路側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路側防護設施設置類型、等級不適應其當前路側實際環境,沒有嚴格按照防撞規定設置防護設施的防護能力,不具備良好可靠性。(2)邊坡邊溝安全設置不到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3)因地形地質條件影響,無法保障路側凈區。(4)交通設施桿柱與行車道之間距離過短,推廣解體消能設施力度小。(5)側路防護設施管理不到位。
2 公路路側安全防護影響因素
2.1 道路幾何條件
平曲線、縱坡等為道路幾何條件,據相關數據顯示,與平直線相比,當線形為平曲線或縱坡的情況下,路段路側發生碰撞的事故率較高。
平曲線:因地質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等級較低的公路路線設計中往往選取小曲線半徑。據Hauer等人員研究成果表明,線性關系存于路側事故發生率和該曲線段曲率之間,不斷減小曲率,則事故率也會隨之降低。因公路曲線半徑小,則連續轉彎路段將隨之增加。車輛行駛于該路段,將大大增加駕駛員的轉向操作難度,轉彎環境適應過程中,短時間內車速變化較大,則離心力隨之增加,如防護措施不到位,車輛控制難度大,極易向路側范圍沖出,進而產生嚴重事故。
縱坡:坡率和事故率之間的正比例關系就是縱坡對事故率之間的關系,不斷降低坡度,事故率也會隨之降低。如縱坡坡度較大,車輛下行速度較快,極易出現剎車不及時、失靈問題。具體操作中,高路堤路段往往會長大陡坡,如事故產生于該路段,車輛極易與路側碰撞,沖出路側,產生事故。
2.2 交通流特征
據相關研究顯示,于路側安全而言,車輛組成的貨車比重、路上行車速度及道路交通量影響較大,為此可從以上3點分析交通流特征。
第一,交通量。根據美國RSAP軟件路側侵入模型分析,交通量和路側侵入頻率之間的正比例線形關系,呈現為先凸后直的曲線,由此可見在不斷加大交通量的過程中,車輛侵入路側的頻率也會隨之增加。
第二,車型組成。據相關數據顯示,路側事故中,60%~70%為小型客車所占比例,10%~20%為大貨車所占比例。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客車車速快,在超車、緊急避險等情況下,駕駛員操作失誤率較大,極易產生事故。
第三,車速。在交通事故中,行車速度對事故傷害程度最大。據數據分析,車速每小時降低5Km,則每年死亡人數將降低12000人。車速過快,不僅會大大增加車輛與路側碰撞的可能性,還會加大事故嚴重度。
2.3 路側幾何條件
為準確分析路側危險因素,必須對路側幾何條件進行充分考慮,其不僅會對路側安全事故率的多少造成嚴重影響,還直接關系著路側安全事故嚴重度。
第一,路側凈區寬度。行車到外側邊緣和路權界限范圍內的區域就是我們所說的路側凈區寬度。在路側事故預防方面,路側凈區設置是否合理極為關鍵,只有保證路側凈區人性化,才能減少事故發生率。
第二,邊坡高度及坡率。根據RSAP安全分析顯示,邊坡可根據坡率情況進行4類劃分,如表1所示。由此可見,路側邊坡坡度越高越陡,則事故率越高,嚴重程度越大。
3 公路路側安全防護技術的應用
3.1 事故主動預防技術
(1)合理設置交通標示、標線。作為交通組織及管理的硬件條件,道路交通標示、標線在路側事故預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標志、標線合理化設置,可將有效的信息,如文字、圖形等,傳遞給駕駛員,告知其行車環境狀況,保證駕駛員和道路之間能夠良好互交。此類標志、標線設置成本低,卻能為道路交通安全帶來極大的成效。通過此類預防措施,能夠起到事先控制、事前防范的作用,能夠更好地吸引駕駛員的注意力,由源頭上降低車輛與路側碰撞事故率,避免沖出路側。(2)視覺心理減速。駕駛員在長直路線行駛時,車速判斷能力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單調的行車環境極易影響駕駛員的心理,在變化參照物缺乏的前提下,超速事故發生率較高。除此之外,也會導致駕駛員出現疲勞感,進而出現行車操作失誤問題。為此,可適當調整公路兩側綠化,保證路側參照物富有變化,以此減輕駕駛員在長距離行車中的疲勞感,降低事故率。
3.2 減少路側翻車及碰撞事故的技術
(1)路側凈區設置。路側凈區設置中,如何降低事故發生率,主要從三方面考慮,第一,路肩硬化,路側凈區寬度增加;第二,整治原有排水設施,降低凈區內危險系數;第三,放緩處理較陡邊坡。除此之外,還應預留一定寬度在路側凈區外側,用于停車凈區,加大路側安全保障。合理設置路側凈區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證路側凈區寬度充足,防止其他危險物存有凈區內。即便車輛不小心進入平緩路側凈區,也能有效降低事故嚴重程度,減少損失。目前,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兩種,其一蓋板增設到路肩外側邊溝,可有效增加路側凈區寬度。同時,蓋板設置無需進行曲線外側路塹邊坡排水矩形邊溝設置,進而降低路側危險性。其二,淺碟形邊溝設置于彎道外側,如當地具有較小降水量,在保證排水通暢的前提下,不僅能夠實現路側凈區寬度增加的目的,還能提高路側安全性。(2)路側護欄。道路橫斷面兩邊路肩設置的吸能結構即為路側護欄,其利用自身受力變形、車輛爬高來吸收減少碰撞能量,以此避免車輛向路側沖出,降低事故嚴重程度。因其自身也屬于障礙物,如不合理設置,不僅無法將其安全防護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還會加大危險性。為此,必須保證路側護欄設計的合理性。目前常用的護欄為纜索、波形梁、混凝土及砌石等。路側護欄確定設置后,需根據其防撞等級進行護欄形式的合理選擇。在道路安全防護工程中,應充分考慮經濟、環保等因素,與周圍環境相協調。(3)可解體消能桿柱。解體消能結構的主要原理就是車輛受到碰撞沖擊時,利用自身的多種功能實現解體,如剪切、斷裂、滑動等,并對車輛沖擊能進行充分吸收。目前主要由斷裂吸收能型、屈服吸收能型及剪切滑動型三種解體消能結構,此類結構的設計重點在于桿柱連接底座的方式、桿柱材料方面。相比其他措施,此類防護措施更具優勢,事故預防效果更好,應大力推廣。
4 結語
總之,路側安全問題是交通事故常見原因,尤其是二級以下公路路側安全問題更為嚴重。此類事故具有危害大、數量多等特征,將嚴重影響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只有以積極的態度客觀分析,加大路側安全問題重視程度,保證路側安全設計合理,才能在實際工程建設中充分發揮路側安全防護技術的作用,才能從源頭上降低路側交通事故率,才能保證人們的生產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陳慧,張紹理,劉志剛,姚常青.基于AHP方法的山區等級公路路側防護措施設置研究[J].中外公路,2014,(06):285-2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