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摘要】本文針對新標準英語三年級上冊Module 5 Unit1“How many?”一課做了教學反思:充分備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激趣授課,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激勵喚醒,助推學生思維品質的養(yǎng)成。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方式 學習能力 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A-0085-02
美國成功哲學家金·洛恩說過這么一句話:“成功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被改變后的自己主動吸引來的。”筆者參加工作已有28年,從來沒有以為自己是老教師就可以“吃老本”,而是在不斷學習,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學習新的理念和好的教學方法,并靈活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在2017年我校第十屆成功課堂賽課中,筆者授課內容是外研社新標準英語三年級上冊Module 5 Unit1“How many?”,課堂采用了情趣、體驗、多維和互動的教學方式,體現(xiàn)了在英語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最終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如何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緯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筆者在備課、授課和反思的過程中一直思考的問題。
一、充分備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賽課內容是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上冊第5模塊第一單元“How many?”,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很簡單,但是越簡單的內容越能體現(xiàn)教師的水平,所以教師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要備學生、備學法。
(一)認真?zhèn)浣滩慕谭?/p>
課前,筆者認真閱讀教師用書,觀看課本配套備課光盤,上網(wǎng)查閱有關本課教學的視頻和教案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筆者先對教學的“度”做了一個宏觀估計,然后精選學習材料,引入巧妙新穎的問題,力求做到讓教案精而簡。
1.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讓學生先唱一年級時學過的“Ten little fingers”,輕松自然地進入數(shù)字的學習。然后,用各種彩色紙做了十個笑臉手指的指套,套在手上并且示范唱,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學生說數(shù)字的時候還復習鞏固所學的顏色單詞)。
2.為了讓學生復習認讀數(shù)字,玩轉盤游戲時,筆者書寫了50多張數(shù)字卡片,人手一份,培養(yǎng)學生的認讀能力。在猜的時候,讓學生練說句子:猜對的同學拿著手上的數(shù)字卡片練習“Im lucky,My number is three/six...”的句型,并讓學生告訴大家自己的幸運數(shù)字:“My lucky number is...”這樣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二)認真?zhèn)鋵W生備學法
筆者認為,若想上好一節(jié)課,需要教師在備教材的同時,也要備學生。當比賽課題確定下來后,筆者主動跟三(4)班的英語老師了解學生的情況,并提前上了一節(jié)課。從劉老師那里筆者了解到學生的基礎知識很不錯,因此在備課時,主要考慮加強學生語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給他們更多說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另外,筆者還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在賽課前,筆者還在三(4)班試講了一次課,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并請老師用手機拍下整節(jié)課。課后,筆者仔細研究錄像:課堂上有沒有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是否讓學生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否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否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在此基礎上改良優(yōu)化自己的教案。
二、激趣授課,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本課教學重點是全體學生能初步運用“How many?”這一語句來詢問數(shù)量,并能用“1-8”的英文數(shù)字作答,而難點則是“three,five,eight”的發(fā)音。為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筆者采用歌曲導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且對數(shù)字有初步的感知。課中,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課文,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
(一)設問激趣,培養(yǎng)文化品質
1.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得有趣、真實。T:At first,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Its eyes are red,it can jump. Please guess:What animal is it?老師邊說邊做動作,學生邊聽邊猜。當學生猜出兔子后,老師緊接著提問:How many rabbits can you see?這就很自然地進入“活動一”的學習。
2.在學生觀看配套教學視頻學習“活動一”后,筆者還進行安全知識教育:過馬路時,綠燈亮才能過,要走斑馬線。在“活動二”的教學中,筆者告知學生英語數(shù)字“seven”是外國人的幸運數(shù)字,而我們大多數(shù)國人喜愛的數(shù)字是“eight”等,通過德育、文化滲透,將教學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
(二)活動多樣,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在數(shù)字教學中,須做到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還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刺激,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讓他們的學習興趣逐步增強。學生猜完謎語,帶著問題去看課本視頻,使得教學有層次感。通過玩游戲說數(shù)字、自編歌謠學句型、自編小試題、小組接龍說句子等操練活動,學生輕松達成了本課的學習目標,提高了學習能力。
1.利用卡片處理難點
在教學數(shù)字時筆者讓學生先看單詞卡后試著說英文數(shù)字。英文數(shù)字“three”的發(fā)音較難,所以筆者注意觀察判斷學生的發(fā)音,讓發(fā)音對的學生上講臺示范說,再通過豎排、橫排、大組、單個讀等形式讓學生練習說。學習單詞five,eight時也用這個方法,收效頗豐。在此過程中,操練和處理教學難點得當,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自編歌謠和試題鞏固句型學習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自編了一首歌謠:How many?How many? One. One. One. /How many? How many? Two. Two. Two. How many? How many? Three. Three. Three. /...本歌謠節(jié)奏感強,簡潔易學,對所學句型和數(shù)字起到了鞏固效果。學生第一遍聽老師說唱,第二遍配樂說唱,第三遍同桌拍手脫口唱,有效培養(yǎng)了英語語感。endprint
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首先,讓孩子們看圖問答;其次,四人小組互相問答;再次,讓學生用所學句型“How many?”接龍?zhí)釂枺蛔詈筮M行聽力練習,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力和數(shù)字運用能力。以下為筆者所設計的練習題:聽音,判斷下列圖片是否與所聽內容一致,用“√”或“×”表示。
(三)板書簡潔,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對于板書設計,筆者做得比較仔細,評價表標示的都是英文數(shù)字,做到時刻讓學生認識數(shù)字;利用四線格書寫數(shù)字,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給三年級的學生學習書寫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外,筆者還把教學配套的數(shù)字圖片貼在黑板右側,創(chuàng)設說的環(huán)境(見下圖)。
三、激勵喚醒,助推學生思維品質的養(yǎng)成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還可以激勵學生產(chǎn)生不斷向上的動力。本節(jié)課從始至終都貫穿著小組比賽。在比賽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隨時準備提取大腦中儲備的信息。課堂評價還刺激學生從不同角度表達,改變了以往的思維模式,這是影響學生個人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因素。而競賽中學生思考、表達的過程又是對平時知識集中概括的過程,這樣便增強了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興趣和參與英語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和目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評價也圍繞這一目的進行。評價以學生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興趣及口語表達能力、聽力為主要依據(jù)。在教學中,筆者仔細觀察,因人而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微小進步都給予熱情激勵和肯定的評價。
在上課前筆者就向學生提出了評價標準:獲得勝利的小組,每位同學都能得到一枚美德幣(美德幣是我們學校開展成功教學的獎勵性貼貼紙,積累多的孩子到學期結束時可兌換禮物)。同時對于課堂中表現(xiàn)非常棒的孩子,筆者也給予了美德幣的獎勵,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在課堂上,我校的成功教學理念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列舉了一位歷史老師上公開課的例子,這位歷史老師的課上得非常出色。當別的老師問那位老師“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時,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有人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股“長流的水”,才能勝任教師這一工作。
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情趣、體驗、多維和互動集一體的過程,應由教師的講授型向學生的探究型學習轉變。筆者認為,教師除了要不斷學習,還要具有改變教育心態(tài)、教學思路、教學視角、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學理想和追求。同時,教師要會欣賞學生,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掌握知識,最終提升核心素養(yǎng)。
(責編 黎雪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