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萍
【摘 要】本文基于角色扮演法的優勢并遵循四個原則,通過詮釋角色信息、做好角色安排、提供角色指導等策略,引導學生在聲樂學習中進行角色扮演,切實增強學生的參與度、體驗感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角色扮演法 中職 聲樂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167-02
角色扮演法屬于創新性教學模式,最早來自于奧地利心理學家莫雷諾,他注重學習者實際學習過程中可以借助現實的情境來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詮釋角色來深刻體會知識內涵,認識到所學內容中的問題,并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能夠自然化解這些問題,從而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問題、吸收知識。角色扮演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能夠為聲樂教學注入全新的活力,讓傳統課堂更富有生機。角色扮演法也為師生創造了全新的情境和環境,讓師生體會到學習一門知識的樂趣,從而在不自覺間提高學習效率,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中職聲樂教學需要不斷地改革創新,角色扮演法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于中職聲樂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聲樂教學效率,還能豐富教學模式,從而確保聲樂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詮釋聲樂,體會到聲樂學習的樂趣,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
一、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四個應用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角色扮演法運用的目的就是提高聲樂教學質量,讓中職聲樂教學課堂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更有興致和趣味,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回歸課堂,能夠帶著興趣與信心來認真學習、積極互動。因此,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應用的一大原則就是趣味性原則,要將角色扮演變得有趣味、有興致,學生能夠在收獲知識的同時體會樂趣,感受到趣味性,這樣才能使角色扮演法發揮作用。
中職聲樂教學過程中運用角色扮演法,要以興趣和樂趣為大前提,教師應該緊密圍繞學生的興趣、興致與樂趣來分配角色,安排角色扮演,從而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二)情境性原則
角色扮演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角色扮演來完成教學任務,角色扮演需要特定的情境,因為學生只有在特殊情境的刺激下才能產生感覺,從而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真實地扮演角色,從而自然而然地助推教學。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實踐,角色的詮釋與扮演需要情緒的帶動和引導,也需要情境的創設,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聲樂教學。
(三)互動性原則
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必須本著互動、溝通的原則,因為角色扮演本身就是角色互動、互助交流的過程,實際的角色設置與人員安排必須本著互動、溝通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助推學生相互配合,從而更加高效地參與角色扮演,達到中職聲樂教學的目標。
(四)同步性原則
角色扮演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步調,任何一次角色的扮演都要注意讓全體學生同步參與,這樣才能體現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意義,也就是每一名學生都要參與其中扮演角色,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務,這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聲樂教學學習中。同步性原則體現的是角色扮演法應用的統一性和一致性,達成這樣才能提高中職聲樂教學效率,才能帶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詮釋角色信息,初步了解曲目
角色扮演法的應用主要是鼓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融入聲樂學習環境。然而,帶動學生走進情境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詮釋背景信息,也就是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背景材料,明確一首曲目的創作背景,明確教學目標,以此來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對此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正式教學之前,向學生明確曲目的創作背景、曲目的音調與韻律等,根據這些韻律與背景材料等信息來對應設置角色、安排任務,通過按照特定的原則和理念的安排,有利于學生更高效地體會角色,從而更好地扮演角色。學生了解了一首曲目的創作背景、曲目旋律特征之后才能更好地投入角色扮演中,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角色,進而更為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在學習《長城謠》這首曲目時,為了能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體會曲目中的角色,也就是首先要向學生介紹此曲目的創作背景,讓學生認識到這一曲目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曲目主要呈現了抗戰時期民眾的生活狀態、心理狀態等,通過了解這些基本信息,再結合曲目的旋律、韻律等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曲目的內涵,理解曲目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能更加高效地學習。
當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并認識曲目的旋律后,教師才能開始安排角色、分配任務。前期妥善的準備能夠為角色扮演任務的安排做好鋪墊,從而推動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
(二)做好角色安排,布置扮演任務
學生初步明確所要學習的曲目的背景信息、創作意圖之后,學生就能初步帶著一種正確的感情基調來投入對角色的詮釋與扮演中,此時教師則應該向學生安排角色、分配任務。角色的安排與任務的分配也是一個技術性較強的工作,一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另一方面需要學生的配合,在此之前則需要師生同步構建起一個統一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進入情境,學生在聽覺、視覺等的帶動下能自覺地扮演角色、進入角色狀態,從而推動教學扮演教學的順利進行。
例如:同樣是《長城謠》這一曲目,教師可以為學生用幻燈片或電影視頻畫面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出關于抗戰時期的背景,即與《長城謠》所處時期類似的畫面信息。學生得知了這些信息、信號以后會在思想上產生振動,學生將不自覺地進入角色,主動挖掘自身的潛能,積極地參加到角色扮演中,更好地進行角色互動。此時一些學生則主動承擔起音響師,另一部分學生則主動唱起來,還有的學生負責指揮,這種情境創設、主動互動的方式能夠催促學生自覺地進入角色,主動承擔起自身的任務和職責,這樣學生之間就能夠彼此配合、相互約束,順理成章地詮釋并演繹《長城謠》這一曲目。
這就是情境帶動下的角色扮演法,中職聲樂課堂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展開,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體會到聲樂學習的樂趣。
(三)提供角色指導,深化聲樂學習
學生在進入角色狀態后,要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角色,完成自己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角色扮演情況提供指導,也就是根據學生的演繹風格、角色詮釋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領與帶動,并指導其加以完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角色指導時,要結合學生的想法,同時,也要根據曲目的風格、特征等來深化學生對曲目的理解,從而升華聲樂教學。
例如:在學習《長城謠》這首曲目時,教師可以根據曲目的旋律特征、曲風變化等來決定學生的表演風格,對學生的角色詮釋加以指導,以此來深化聲樂教學,提高學生的聲樂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用正確的表演模式來科學地詮釋曲目,從而深化對曲目的理解,加深對曲目的認知和領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帶來預期的曲目欣賞教學效果。
三、角色扮演法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應用需要注意把握好作品特點、曲目特征,應該根據曲目特點來詮釋角色,設置角色,讓角色扮演能夠與曲目完美契合,更好地詮釋作者的情感和內心。這樣才能真正使角色扮演為聲樂教學服務,也才能真正實現角色扮演對中職聲樂教學的指導作用。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學生未來所要從事的工作、職業等對應設置曲目,展開角色扮演教學。例如:一些學生未來想要做幼兒園老師,教師則應該為其選擇一些幼兒曲目,鍛煉學生的表演、幼兒舞蹈等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角色扮演技能,也才能真正培養學生成為幼兒園聲樂教師的職業技能,從而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聲樂學習中,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發展與革新,科學地運用這一教學模式,能更好地優化和提高聲樂教學質量,培養并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從而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美霞.中職聲樂教學探討[J].廣西教育,2011(36)
[2]唐碧肖.角色扮演在初中音樂情境課堂中的研究[J].戲劇之家,2016(4)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