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對象,也是學習的四大要素之一,因此對于學生的研究是研究其他幾個因素必不可少的一環。此次從9九所轉型本科學校17級學生里抽取18個班的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當前這些應用型院校本科生的幾個特點:生源多數來自郊區、農村,高考英語分數近一半及格線以下,學習動機缺乏,學習自主性和自我規劃性欠缺。對此英語教師要從教學任務和課堂活動、教學環境、教材等幾方面入手進行教學策略調整。
【關鍵詞】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生需求
【作者簡介】宋成云(1973-),女,吉林柳河人,碩士,吉林工程技師師范學院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
【基金項目】2016年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普本轉應用型院校英語教師發展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GH16407。
教師、學生、任務、環境這四個學習要素中,學生對于教師的影響是最大的,因為師生間的互動和相互作用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教師、學生是這四個因素中兩個動態的“人”的因素。因此要研究學習、教師,離不開學生。此次從生源地、 高考英語分數、英語學習興趣和動機等方面,對于這些普本轉應用型院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當前這些院校學生存在以下特點:
一、大多數學生來源于農村或者城郊
調查問卷發現,調查的620名學生有515人(占總數83%)來自于郊區或者農村,有相當一部分是偏遠農村,四川、貴州、新疆、廣西等省的農村,完全來自城市的學生只有17%左右。因為農村或者郊區師資力量弱于城市,學生的英語水平尤其是聽說水平較低,發音不準,有個別學生有很重的地方口音。
二、高考英語分數來看,普遍不高
問卷的18個班級,各班90分以下(150分滿分)的百分比在34.6% - 81%之間,各校各班根據專業不同會有些差異,總體看66.3%的學生處于英語及格線以下。大學英語教學時教師的壓力有些大,如果進行英語授課的話,會有一半人聽課有困難。即使另一半英語及格線上的,也多在90-110分之間,110分以上全班也寥寥無幾, 各班占比0 -14.6%之間,平均只有7.6%的學生達到110分以上。
三、學習興趣與動機嚴重缺乏
在問卷中,關于“學習英語的原因(可多選) A.喜歡,B.必修課,C.過四六級,D.考研和就業,選擇A喜歡的學生不足12%,95%的學生選B.必修課,36.7%選擇,C.過四六級,還有6%的學生是為了將來考研和找個好工作而學習英語。可見,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部動機缺乏,而外部動機占主導,但是除卻“必修課”這個強外部動因,過級和考研、找工作這樣的外部動機也只占不大的比例,可見這些學生英語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消極狀態。原因是在于英語成績一直不好,也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沒有學習規劃,學習都要在教師推動下進行,這對于我們大學英語教師是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如果還按照以前教學思路和方法,那么我們的課堂可能就是啟而不發,自己對著白墻的獨角戲。
四、學生的需求都比較基礎
問卷中,對于老師的希望中,53%學生表示需要老師多用漢語、講課速度慢些,有21%學生希望教師幫助聽力、口語得到提高,23%學生需要老師講語法,7%的學生音標不會拼,希望教師幫拼讀。的確在教學中發現,各班級80%的多的學生發音有問題,單詞重音、音標拼讀都有不準確現象。看起來都應該是中學生存在的問題,由這些大學生提出來,真的讓我們這些教師很無奈,真是應了那句話,現在大學相當于以前高中,研究生院相當于以前大學。
對于當前學生的這些特點,都是有其原因的: 其一,我國郊區、農村跟城市比,教育師資還是略顯薄弱,教學設備和設施更新換代速度落后,所以學生的英語聽說、或者說整體英語水平不高是有其根源的;第二,我們這九所院校都是二本,處于招生的第二批次,隨著這些年擴招,幾乎百分之百上大學,優秀的學苗被一本、重點二本拔去后,落到我們這些院校手里的學生可想而知,都是高中學業中下游的學生,所以這就解釋了一半的學生高考英語不及格。學習處于中下游的學生本身就是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學習興趣不濃,這個在他們上了大學后只會更加明顯。本就是“緊張的高中、輕松的大學”理念下,這部分學生更是進入自我放松狀態,連高中的學習勁頭也沒有了。
針對學生的這些特征,我們教師就要制定一系列措施進行有效引導、輔助學生走向自我規劃、自主學習的軌道上。我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策略調整:
首先,在進行教學任務和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弱化說教的痕跡,精心構思安排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每一個小的課堂活動中表現自我,建立起自信心以及積極的自我概念。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認識過分依賴于課堂人際交往的性質。人們的自我概念來自于與別人的比較、來自于外界評價的感受。學生的積極自我概念包括:相信自己的外語學習能力、看到自己外語學習中的成功與進步、認識自己學外語不比別人差甚至比別人更優越等。作為教師,在每節課里的每個問題、每個任務、每個課堂活動的設定和完成都要進行深思熟慮,問題、任務、活動都是讓學生能夠勝任的,不能太難或者太簡單,讓回答問題的、做小組活動的、或者某個任務的學生都能在完成后有小小成就感,即使沒有圓滿回答問題或者完成任務,教師也要挑出學生的閃光之處給予積極正面肯定,而不是簡單給予正確或者錯誤的判斷了事。讓這些一直在英語學習中不自信、沒有成就感的學生們增強自尊感,從而在認知上有主動學習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打基礎。筆者班級里有十幾個少數民族的新疆生,他們有的是初中開始學英語,有的高中才開始學英語,英語基礎很薄。但是他們有個學英語的優勢就是他們,英語跟他們的本民族語言都是表音文字,所以他們發音比漢族學生標準。有一個學生只學了三年英語,但是在小組活動時卻被組員推上臺代表小組進行講述,他表述的語音語調很不錯,流暢性也好,即使他的詞匯量就相當于初中水平。我當場表揚了他,從此,這個孩子主動跟我說他回去多背單詞,假期回家還要參加英語班,一定要把英語趕上來,以前偶爾曠課的他此后再沒缺席過。所以,對于我們這些“平平”的學生,善于發現他們身上哪怕一點點閃光之處,都可能燃起他們自尊心和提升他們的自我認同感,而這些正是他們所缺乏的學習動力的源泉。
其二,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的創造利于喚起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中要擔當中介者的重要角色。英語教師不僅是要提供任務和促進學生間的語言互動,教師更應該是輔助者,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運用更恰當的學習策略。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影響,這環境包含了課堂環境、人文環境,以及更廣泛的社會文化和教育背景。課堂環境是自由、輕松的,教師的態度是積極肯定的,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大有益處。優秀的教師就像一名演員一樣,而課堂就是舞臺,一堂優秀的課就是一門藝術。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媒介讓學生在一堂生動的教學中被教化、點醒、頓悟、提升,學生就如同一件件藝術品,而教師又是一個工匠,精雕細琢,用心良苦。如果課堂氣氛總是讓學生緊張,尤其我們這些英語基礎本就薄弱的學生,他們帶著對英語不得不學的態度來上課,被提問時問題答不上有挫敗感,那么惡性循環下去,他們的英語成績只能越來越糟糕。建構主義闡述的三階段動機模式:存在做某事的原因→決定去做某事→保持努力并堅持下去。對于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建構主義是這樣劃分的:如果某人做這件事是這件事之外的某事而不是這件事本身,其動機就是外部動機;當對做某事的經驗本身產生興趣快樂,而且做這件事的原因在于該事本身,此時的動機則可能是內部動機。其實人們做事可以兼有兩種動機,而且互相影響,但是我們還是要鼓勵學生的內部動機,無論哪個階段。在我們調查問卷中,我們看到,88%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是外部動機的,他們是因為英語是必修課,或者為將來考研和找個好工作而學習英語。所以,學習主動性缺乏的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喚醒他們內在學習動機,對于外語的學習興趣是多么重要。只有外因存在的學習是被動的,也因此學習效率低下。
其三:量體裁衣的實用性教材。教材對于教與學的各個方面都有深刻影響。教材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使用環境,教學的目的和目標,而且要考慮教師和學習者的需要。當前的轉型中的應用本科還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教材,跟普本仍然用著一樣的教材。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行業高級專門人才。 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學培養的理論型人才,也不同于職業性院校培養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其培養的人才不僅能掌握生產、建設與服務一線從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各種高級技能,還具有將高新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即具有設計與開發能力。所以其教材應該更突出實踐性、應用性,比如英語這門課,我們不同專業的學生更應該側重其專業英語,汽修專業熟悉汽車各部件名稱以及專業術語,物流專業有物流英語,土木工程還是水利水電工程,都要掌握專業英語。英語教材應該由淺入深地從大一開始就進行專業英語聽、說、讀訓練,專業英語學習同時還在學習專業課,這樣相互滲透更有利于學生記憶。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更注重實踐操作,所以可以不必要求他們去過英語四六級,技師型人才是在自己領域里的大師,所以專業英語是必須掌握的。對于教材問題,我認為各校可以結合自己實際,編寫校本教材,公共英語教師可以把各專業領域英語按照模塊進行編寫教材,然后根據學生的專業進行模塊組合教學,讓學生學到自己專業的無論是英語口語表達還是閱讀素材,這利于他們掌握以及日后工作中使用。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本科生的現狀,我們不但要從教學任務、教學環境、教材幾個方面著手,公共英語教師應該更耐心、更清醒、更努力。所謂更耐心,就是對于英語基礎和水平不如正常本科生,沒有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這些學生們,要具有中小學教師的責任感,循循善誘,經常跟學生談心,多鼓勵,而不是講完課就放任自流,要思想教育,素質教育和專業知識學習并重。所謂更清醒,就是要記住應用型院校與普通研究型本科的差別,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性,把更實用、工作中更需要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他們一畢業走上崗位就可以獨當一面。更努力,指面對轉型后的本科學生,英語教學跟普本相比就更要貼近工作實踐和社會,那么每個專業的專業英語詞匯表達都要涉獵,并且了解一些各專業相關基礎知識,成為跨學科人才,這樣在教學中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也能讓學生更信服。
參考文獻:
[1]Alan Cunningworth.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2]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Pergamon,Oxford,1981.
[3]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