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平
摘 要:城鎮文化是城鎮建設發展的靈魂,也是城鎮特色品格的重要標志,建設民族文化特色城鎮是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蒙古在城鎮建設過程中,要著力培養文化自覺、科學自覺,關注城鎮文化的現代發展趨勢,從現代城鎮發展戰略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的功能價值,正視城鎮化過程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充分開發利用內蒙古民族文化資源,著力特色文化城鎮建設。
關鍵詞:民族文化 城鎮品格 民族文化資源 特色城鎮建設
一、從現代城鎮發展戰略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的功能價值
“城市的獨特風格和魅力,來源于這個城市獨特的文脈和肌理。”城鎮文化是城鎮功能的軟環境,也是城鎮發展的靈魂。城鎮建設水平不僅關系居民生活質量,而且也是城鎮活力、生命力所在。城鎮形態是城鎮精神風格的體現,它傳達著特定民族、地區的人文風貌和文化特征,對內可以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對外能夠迅速提高城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是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軟實力。城鎮化過程城鎮建設是具體的,即與當地的自然地理、氣候、人口構成等自然因素及傳統、歷史、民俗等人文文化因素密切聯系,從文化影響構成來看蘊含著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具有明顯的人文地域特色。這就需要我們從地域文化實際出發,遵循城鎮化規律,分析城鎮化發展客觀條件,積極探索推進城鎮建設。在民族聚居區域,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的構成主體,在地區城鎮建設中具有重要的資源功能價值。首先,民族文化是民族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源泉,也是民族地區各民族的精神生活家園。其次,城鎮形態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反映地域物化的人際關系。在城鎮化過程強調以人為本,體現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蘊含著對各民族文化權利的尊重。最后,文化是城鎮的靈魂,民族文化是一個現代城鎮文化品位的內在精神,是其綜合影響力、競爭力的重要構成。
內蒙古是多個民族人口聚居區,城鎮過程必須研究其民族區域特殊規律。內蒙古全區現設9個市、3個盟、2個計劃單列市;下轄16個縣級市、17個縣,52個旗,其中包括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內蒙古人口在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蒙古、滿、回、達斡爾、鄂溫克、朝鮮族等6個,占全區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99.33%。內蒙古各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創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豐富的文化資源,其豐富性不僅體現在多民族聚居對豐富民族文化的貢獻,而且體現在其文化的歷史豐富性和地域豐富性。傳承文化和保護文脈是內蒙古新型城鎮建設重要內容,在城鎮化過程中高度重視文化在塑造城鎮人文品格作用,充分挖掘利用文化在新型城鎮建設中的資源功能價值。內蒙古要以經濟社會發展時代實踐視野綜合認知民族文化資源在建設特色文化城鎮過程中價值功能,使民族文化價值體現在內蒙古民族區域基礎設施、公共藝術、城市規劃等方面。推進內蒙古城鎮化發展必須尊重各個民族不同的城鎮文化價值取向和重視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態特色,關注地域文脈的保護傳承,重視民族文化資源對構建現代城鎮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及在城鎮規劃、功能設計、城鎮塑造等方面的價值及在城鎮化進程中應用。
二、內蒙古城鎮化過程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內蒙古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其轉化形成特色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名城、名鎮成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內蒙古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速度也在加快,城鎮建設取得可喜的成就。然而在新興城鎮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消極現象:一種是忽視地域文脈傳承,城鎮建設缺乏文化內涵的現象,所謂新型城鎮成了不具備文化可識別性的“廣譜城鎮”;另一種是片面強調城鎮建設的所謂文化傳承,忽視文化傳承的歷史人文價值,大興仿古建筑之風。因此,內蒙古作為民族聚居地區,關注民族文化資源對地區城鎮特色塑造的影響成為內蒙古城鎮建設發展的重要課題。
目前,內蒙古民族文化資源在城鎮化過程利用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在城鎮建設主體理念和總體規劃設計的合理性問題。城鎮建設主體理念不明確,突出表現在城鎮規劃設計文脈傳承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不強。地域文化是生活在同一空間地域范圍內的人們在不斷適應和改造環境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它決定著城鎮空間人們的基本審美特征,是城鎮文化底色和城鎮特色塑造的基礎。在城鎮建設規劃設計必須從民族大家庭理念出發,在強調主體民族文化的同時要著眼于民族團結,有利于各民族文化歷史傳承發展,兼顧聚居區其他民族的城鎮文化需求,正確處理好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重視關注民族文化需求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二是文化特色城鎮功能定位問題。城鎮化過程是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綜合建構發展過程,在城鎮建設規劃設計中必須充分體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和諧的城鎮發展理念,考慮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民族精神和傳統的價值觀、審美觀等,全方位充分考慮其政治、經濟、文化功能,不能不考慮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而片面強調民族文化特色,或者片面強調城鎮文化唯美主義。三是城鎮形象塑造設計建設問題。城鎮形態是城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過時間的沉淀相互交融的結果,集中體現了城鎮文化的自然風貌和文化特色。城鎮形象塑造設計建設必須綜合考量其具體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關注傳統文脈和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充分考慮城鎮文化意蘊構成,把城鎮自然環境與文化特色有機地融合,堅持人地和諧,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尊重歷史根植文化,進而提出城鎮特色形象設計建設方案。四是城鎮建設布局與文化載體選擇問題。特色文化城鎮塑造要充分考量城鎮分布的客觀要素、城鎮居民的行為要素和居民的意識要素。內蒙古地域廣闊,東西地域跨度較大,城鎮民族聚居分布復雜,城鎮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和民族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不同,由此城鎮的文化定位、空間結構、自然生態條件、發展歷史脈絡、標志性建筑、特色公共空間和風俗習慣等民族特色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要處理好城鎮建設布局與文化載體選擇問題。民族文化對城鎮特色塑造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城鎮建筑外貌特征上,也表現在城鎮居民的精神面貌和情趣等所構成的文化氛圍上。不同的民族文化分布地域特色決定了展示民族文化載體的選擇差異。五是城鎮過程中新型城鎮建設的政策規范配套問題。內蒙古的地域建筑創作雖然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但多數城鎮建筑缺乏地域特征。隨著問題的不斷加深,以及城鎮地域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城鎮文化塑造的問題越來越受到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但客觀地講,內蒙古文化特色城鎮自身建設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無序性,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型城鎮建設有關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系統政策規范配套滯后。endprint
三、利用內蒙古民族文化資源著力特色文化城鎮建設的“四個維度”
推進內蒙古城鎮化必須正視城鎮化過程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以人為本,遵循規律因勢利導,“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崩羁藦娍偫碓趪也┪镳^參觀人居科學研究展時強調:以創新理念打造和諧宜居環境,用科學方法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新型城鎮化核心是寫好‘人字,”“必須樹立科學理念,制定科學規劃,立足國情,博采眾長,做到現代中有傳承、規范中有靈動,把城市建設成綠色包容和諧、群眾安居樂業的有機生命體?!币匀藶楸?、立足文化傳承、民族特色和現代宜居是打造文化特色城鎮的四個維度,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共同構成利用內蒙古民族文化資源推進特色文化城鎮建設的著力點。
首先,城鎮化過程城鎮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英國建筑史研究學者帕瑞克·紐金斯指出:“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建筑藝術的確是每個人生命史中不可分的一部分?!背擎偸紫仁蔷用裆姘l展的空間,城鎮化過程的城鎮建設必須充分展示其地域文化的歷史氣息,體現人民需求的文化品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文化審美價值訴求?!昂玫慕ㄖ摵统鞘械臍v史、環境、居民及社會追求的文化息息相關,與人的生活經驗、審美體驗產生共鳴?!薄啊鞘械闹黧w是人,不是建筑?!背擎偨ㄔO要充分體現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打造要結合城鎮自身的歷史發展規律,要突顯地域文化特色和順應時代發展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要“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結合自己的歷史傳承、區域文化、時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蔽覀兘ㄔO特色文化城鎮,不僅要塑造美好城鎮形象,而且要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提高市民文化素養,增強社會凝聚力和活力。以人為本也是城鎮建設規律的體現。城鎮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集約存在空間,而不單純是人居場所。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城鎮建設理念就要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來考量城鎮發展的規劃設計,不能為建設而建設,片面追求城鎮發展的某些形象指標。
其次,城鎮化過程城鎮建設必須立足文化傳承。城鎮建設要尊重城鎮發展規律,遵循城鎮發展地域文脈走向,就要立足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傳承。李克強總理在國家博物館參觀人居科學研究展時指出:“歷史是城市的根脈,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不斷提升城市內涵與品位,使人們既享受現代生活,又留住歷史和人文的印記。”城鎮文化傳承要結合人們的現實生活需求,尊重城鎮地域文化文脈要把人們的現代生活向往與歷史文化特色相結合,從城鎮地域文化的歷史脈絡去探索城鎮發展的交匯點,從歷史的文脈傳承中尋找城鎮發展的生命力。例如,呼和浩特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也是歷史悠久的多個民族聚居的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塞外名城。在呼和浩特城市近代化過程中,除蒙古族文化以外,先后受到藏族、漢族、滿族、和伊斯蘭文化在不同程度上的影響。這種影響包括建筑觀念、內容形式及材料和建造技術等方面,由此形成豐富的建筑風格、建筑類型。主要有四類,一類是現代建筑、一類是傳統的漢文化建筑、一類是蒙古族文化建筑、還有就是伊斯蘭文化建筑。因此,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設必須堅持地域文化為基礎,兼顧民族特色的原則,秉承著力現代創新、立足民族和諧、民族團結的發展理念。
再次,城鎮化過程城鎮建設必須突出民族特色。內蒙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打造特色城鎮的重要文化資源和特色文化品牌。但由于內蒙古地域遼闊,民族聚居分布有其地域的特殊性,在城鎮建設過程必須關注這種地域特殊性,這就要具體處理好彰顯地域文化與突出民族文化的關系。一方面要立足地域文化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兼顧各民族的文化需求,充分關注各民族文化的地域分布特征及開發利用價值功能的具體性,防止民族文化的泛化現象發生。
最后,城鎮化過程城鎮建設必須著力現代宜居城鎮打造?!敖ㄖ幕从吵鲆欢〞r代的社會心理情緒、審美理想和時代精神。”城鎮空間是人們生活和發展的場所,城鎮建設的現代宜居是城鎮發展的方向和目的。我們強調城鎮建設的文化傳承、民族特色最終要歸宿于提供聚居區人們生活與發展的良好空間。 2015年中共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城鎮規劃設計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城市發展要把握好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內在聯系,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首先,強調城鎮建設的文化傳承、民族特色不能影響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提升;其次,強調城鎮建設的文化傳承、民族特色要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為歸宿,不能消極影響甚至違背人們的生活情趣及審美需求;再次,強調城鎮建設的文化傳承、民族特色必須與構建人們的生產生活的綠色空間相結合;最后,強調城鎮建設的文化傳承、民族特色不能固守傳統文化的歷史常規,文化傳承及民族文化的發揚光大只有順應時代發展規律,不斷創新發展才能真正激發其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才能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之源。
參考文獻:
[1]趙新良.建筑文化與地域特色[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12.
[2]2013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N].人民日報,2013-12-15.
[3]帕瑞克·紐金斯.世界建筑藝術史[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4]李建盛.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內蒙古黨校)
責任編輯:張莉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