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華
【摘要】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大學生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群體。創新創業的綜合型人才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備創新人格。至此,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思政教育則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
【關鍵詞】思政教育 創新創業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075-02
一、思政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的必要性
(一)課程思政教育是本科高等院校開展課程教育的根基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要加強對課堂教學和各類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管理,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學資源。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單獨支撐”和高校輔導員的課后“單獨輔導”,而是要國家的教育高度相統一,從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實踐教育多管齊下,堅持“立德樹人”為中心,發揮專業和實踐課程的德育功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專業和實踐課程教育中,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融合局面。
(二)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思政育人的社會意義
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大學生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群體。創新創業的綜合型人才必須具備創新的意識、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備創新的人格。至此,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重點。思政教育則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本科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必須要具備高尚的思想境界、崇高的道德修養和良好的政治素養。 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更加文明,國家更加繁榮,民族更加強盛,進一步保證大學生的不斷推陳出新、成功創業。
二、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課程教育的合育路徑探索
(一)創新創業課程教育以思想素質教育為本,以知識學習和實踐活動為翼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開設在通識教育模塊。在創新創業課程中,以思政教育的基本思想為引領, 融入精神意識、道德修養和政治理念的培育, 融合社會責任感、創業計劃、創業籌備等教育內容, 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大學生體驗到就業與創業的不同使命與責任。同時,將創新的思維融入專業教育和實踐教育之中,要有意識地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專業課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在各門學科之間形成對大學生創新思維引導與啟發。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相結合, 是實現新世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都是需要精雕細琢的教育, 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思想氛圍,讓大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接受熏陶教育。
(二)開展第二課堂,活躍校園氛圍,打造多元化社會實踐平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以課堂為主線,更要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思想主導以占領信息主陣地為根本,以校園媒體為紐帶,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平臺積極作用。通過一系列的校園和社會媒介,如易班、學校網站、QQ、微博等傳輸,開展一系列的學生競賽或活動,熏陶和鍛煉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提高創新創業認識理論水平,實踐和強化大學生創業能力。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建立學校校友企業家數據庫,創建校友網絡交流平臺,定期要求優秀校友返校分享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在社會實踐環節中,一方面需要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一方面學校和老師需嚴格把關,深入拓寬實踐平臺,加深平臺了解,加強監管機制。校內,通過校園網絡平臺,廣泛宣傳創新創業精神,積極引導青年投入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校外,應積極拓展就業創業的市場,搭建校企實踐平臺,完善社會資源整合力度,引進企業項目制的活動,由學校專業老師組織學生通過假期的社會實踐,參與企業項目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尋找創新主題、捕捉創業機會。
(三)重視全員育人,完善人才培養的體系
思政教育不再只是思政老師和輔導員的職責,而是高校全體教師全員育人的職責。在思政教育大融合的背景下,不管是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還是充實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均離不開師資隊伍的建設, 這是實現思政教育助力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創新創業教育屬于通識教育模板,目前大多數高校中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還未完善,未成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具備相應的培養管理體系。思政教育老師雖有良好的政治理論素養, 但同時具備創新創業專業素養的教師卻很少。建立一支成熟的教室隊伍,一是選拔出一批思政教育經驗豐富, 又熱愛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進行系統培訓;二是鼓勵并支持高校教師創業, 或者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深入企業學習,在創業實踐和實操中積累經驗與教訓, 才能有效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做出更好的引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回信勉勵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N].光明日報,2017-08-16(1).
[2]范培培.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研究[J].管理觀察,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