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建平
【摘要】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要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綜合能力為主。對于數學教學,則明確要求除了要引入數學知識以外,更多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如何通過數學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思源與疑,只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才能有效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問題來調動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去學會思考,并且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本文我們將從如何進行小學教學有效的課堂提問入手,探索如何通過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來培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提問 數學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139-01
引言
所謂思維能力是指人們在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方式對孩子們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有效的提問、正確的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開啟學習的興趣、搭建其師生思想溝通的橋梁,還能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從數學倫理知識,還要從思維能力發展角度進行考慮,從而進行相關問題設計,以做到有效提問,從而幫助學生們的思維發展。
一、利用問題,激發思維
對于數學教學來講,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其能進行問題設計的點也非常多,但教師要從中進行選擇,讓每一個問題都能充分發揮其最大作用,首先則要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問題來激發興趣。學學生年齡普遍較小,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適當利用一些特別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卡片等)來創設一些操作性問題問題,讓他們能切實的去操作,以有效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提起學習興趣,將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如:在進行二年級課程《千克與克》時,則可以直接用粉筆提問,問粉筆的重量,在引發學生的思考后,引導孩子們用天平進行重量測量,再通過這個問題拓展到1克粉筆的重量、1千克粉筆的重量,讓學生在操作中不斷產生疑問,并且不斷主動去思考、分析問題。因此,尊重小學生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選擇與之學習、生活相關聯的問題以引出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孩子們想了解、想探索的欲望和興趣。
二、課堂提問,循序漸進
進行設問必須要考慮提問的頻率、時間和難度。首先,要考慮好頻率,既不能一堂課問題過多,也不能整堂課沒有問題,一方面要留給孩子們思考的時間,另一方面也必須要有問題,要做到用問題引出知識,從知識導入問題。其次,問題不易過難,數學本就復雜,孩子們也年齡不大,若一開始提問太難,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就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不僅會打擊其學習積極性,還會讓他們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在問題的難度方面我們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掌握程度,秉承由淺入深、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學生“最近發展區”出發去進行問題設計,使得孩子們能水到渠成的完成學習和思考任務。如:在進行《角的度量》課程學習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兩個活動角來進行角的大小判斷,當得出∠2大于∠1后,又提出問題“∠2比∠1大多少?”以此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教會學生使用量角器進行測量,引出度等名詞。
三、利用問題,啟發創新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根本,進行啟發式教育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也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個性發展,促進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并且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通過教會學生能通過認知和對信息的分析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問題,來達到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幫助創新的目的。這類問題更多的出現在兩方面,在孩子們掌握數學原理、規律前用來啟發學生,以及在孩子們掌握了相應的知識點和規律后,用來開啟孩子們的發散思維。如上文在:《角的度量》課程教學后,在孩子們學會使用量角器后,我們則可提出開放式創新問題:“如何讓大家一眼就能獨處一個角的度數”啟發學生不斷去思考,去考慮如何對量角器進行創新改變。讓學生順其自然的圍繞著問題去展開探討,發散思維,讓思維變得更廣闊和靈活。
結束語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但要做到有效提問,不僅要求尊重孩子們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法,還要求教師必須對教材十分熟悉,并且要精心備課,這樣才能有效的設計問題,起到“主導”的作用,在問題上引導孩子們,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孩子們的思維得到有效綻放。
參考文獻:
[1]李春璇,在教學“提問”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10)
[2]李偉珍,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2016(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