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平
摘 要:小學英語是一門主要的語言課程,英語課程在小學階段的設置不僅是因為目前的國際環境對英語人才培養的需要,更是一種素質教育的體現。而作為培養學生主要學習習慣的小學階段,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成為一線教師的一個重要教學目的。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培養:(1)發揮教材的自主學習作用;(2)創設真實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3)利用各種資源,擴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容量,使學生樂于自主學習;(4)復習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知識總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5)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激勵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英語;自主學習;情境創設
作為一種語言的學習方式,“記憶模式”的教學經過多年的實驗證明效果不是非常明顯,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詞匯和語言點儲備,并且也沒有掌握相應的語言學習技巧,以至于小學英語的教學沒有延展性。
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們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技巧和能力的積累,并成為學生獲益終身的素質。為了適應現階段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素養的培養,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發揮教材的自主學習作用
我們所使用的英語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板塊的設計上突出對學生語言綜合能力運用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掘教材的潛能,設置合理的課堂教學步驟,引導學生自主的探知能力。
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預習環節的設置。英語不同于中文的學習,學生沒有一個很好的語言環境,對于這門語言也非常陌生。因此,為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為了在課外加強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非常注意對學生預習環節的設置。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階段,對學生的培養已經不再局限于最初階段的單詞識記,而是需要學生掌握簡單的語法和句型結構,因此預習也就成了課前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樣能使學生做到在課堂上的聽課有目的性,帶著問題來聽課,提高聽講效果。課堂上及時質疑,及時得到釋疑。對能在預習中提出問題的學生,老師應多加表揚和鼓勵,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質疑能力。
二、創設真實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
好的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美妙的學習氛圍,感受語言,享受到語言溝通的快樂。在創設情境時,應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在鮮活的日常生活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或者只是簡單地把教師主觀認為較好的情境讓學生去感受。當教師能很好地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創設情境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夠充分發揮。
三、利用各種資源,擴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容量,使學生樂于自主學習
現在網絡的普及和各種電子圖書的豐富,都為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我們會為學生布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資料尋找任務,一方面是幫助學生擴展語言知識面,另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和能力。
小學生對于音樂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我也加進了音樂的元素。英文歌曲中,有一些利用詩歌改編的音樂,不僅旋律優美,詞句也非常具有觀賞性。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擴展了自己的英語知識面。
四、復習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知識總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
復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溫故而知新”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以往在復習階段都是教師將一個階段學習的重點給學生羅列出來,但是這樣復習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在提倡自主教學的環境下,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復習階段盡量自己整理所學內容并制作思維導圖。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找到一個單元的重要語法點和重點詞匯,形成知識框架,激發自己的聯想式思維,尋找同義詞和形似詞,將語言點歸類,通過對比加強自己的記憶,查缺補漏。
五、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激勵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我們應該打破以前的單一地以學生學習的結果(分數)為內容的終結性評價,而應注重形成性評價。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每個學生都有可發展的潛力,只是表現的領域不同而已。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終極關懷的參照下,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除了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外,還要對其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進行評價;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和社區對學生的評價。總之,評價要從多個角度、多方面進行,肯定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激勵他們自覺地、有意識地、有目的地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個人素質的綜合培養。語言的學習要盡量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能力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上述五點做法確實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寧,沙景湘.TPR在中國兒童英語習得中的運用[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S1).
[2]張劍屏.小學英語教學情景創設初探[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9).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