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互聯網金融與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2018-01-25 19:01:50曹源芳
商業研究 2017年12期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曹源芳

內容提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斷深化金融服務,但其能否緩解經濟增長中的地域歧視和梯度發展問題尚缺少實證支持的答案。本文基于隨機前沿模型,將勞動、傳統資本、互聯網金融資本和制度等因素納入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的分析框架,以考察各因素特別是互聯網金融資本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及對技術效率的影響。實證研究發現:經濟增長收斂假說在中國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各區域的經濟差異仍在擴大,各區域相對共同前沿的平均技術效率呈“U”型趨勢;傳統資本和勞動要素依然是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作為新型的金融資源配置方式,互聯網金融具有明顯的技術無效率,其快速發展尚未起到普惠金融的作用,中、西部對東部地區的單向利益輸出格局未有改變,經濟發展中的“馬太效應”和地域歧視更加突出。研究結果表明,盡管可能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目前尚不能顯著表現其提升金融資源區域配置效率、促進區域經濟收斂增長的效應,但也足以說明互聯網金融沒有影響金融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固有的內在邏輯關系,至少在當下此作用不宜被高估。

關鍵詞:隨機前沿模型;區域經濟增長差異;技術效率;互聯網金融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17)12-0048-09

一、引言

我國2015年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概念已經給各行各業注入了創新活力,實體產業以及金融機構都在借助互聯網方式重構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鏈。隨著中國經濟快速步入新常態,在技術進步、金融深化和市場環境等一系列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以及資產和資金端的巨大需求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會,導致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展現出很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ヂ摼W經濟將可能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金融也正以一種新型金融模式快速滲入到日常經濟生活并成為金融業的發展趨勢。

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的集聚效應正顯著改變傳統金融的服務模式。長期以來,出于成本、效率的考慮,以及市場競爭的缺失,傳統金融的服務和資源更多地集中于少數的核心客戶和經濟發達區域,而眾多處于“長尾”的普通客戶及欠發達地區則長期受到排斥。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這一現象被認為將有可能得到改變。由于互聯網金融的邊際成本接近為0,供求雙方也不需要面對面接觸,因此傳統金融“嫌貧愛富”的地域歧視問題很有可能得到緩解。Morales (2010)通過對歐洲最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Smava進行的歧視問題研究表明,網絡平臺的存在可以修正市場信息的扭曲問題,性別歧視與地域歧視完全可以消除。但與此相反,Ravina(2011)認為這一設想過于理想化。Ravina基于借款人與投資者之間的共同特征的研究結果表明,借款人與投資者間的地域特征與訂單成功率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借款人與投資者共同的地域會顯著增加訂單的成功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要明顯高于相異地域間的參與者。因此,互聯網金融雖然降低了交易成本,但能否有效解決經濟發展中普遍出現的地域歧視問題尚未有確定性結論。

我國幅員遼闊,各區域經濟發達程度、金融發展水平等差異較大,經濟增長中的地域歧視和梯度發展問題較為普遍,也廣為詬病。互聯網金融出現后,部分國內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能夠解決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金融活動中的地域偏好將不存在,互聯網金融將能夠更好地配置資源,從而更好地促進各區域的收斂增長,緩解甚至完全消除經濟增長中的區域差異。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平臺匯聚了眾多分散于各地的金融資源。理論上可以認為,各地客戶通過特定的渠道進行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的機會均等,可以自主地參與金融活動,從而改變被傳統金融排斥的狀況,有效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郭喜才,2015)。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為各區域的客戶群體提供非歧視的普惠性金融供給(吳曉求,2015)。因此,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市場資源配置存在達到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的可能(謝印成等,2015;趙婧等,2016)。但有的研究結論則相反,比如廖理(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的地域歧視本身是一種非理性歧視,其存在將是客觀和必然的。雖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非常迅速,創新層出不窮,但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等關鍵問題卻尚未有明確的答案。本文力圖通過實證方法回答以下問題,從區域均衡發展的視角看,互聯網金融能否起到普惠金融的作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緩解還是深化了經濟增長的地域歧視?其作用又如何進行度量?

二、相關研究綜述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與發展是金融領域的一大變革,研究互聯網金融在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等問題,對于發揮互聯網金融的業務優勢,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大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當前,有關互聯網金融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

(一)互聯網金融得以發展的動力因素方面

特有的金融體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貸配給,導致了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長尾客戶無法獲得資金支持。朱晉川(2013)通過比較各區域的資金供求缺口,認為長期以來的金融排斥導致中小企業和中西部地區存在大量的金融服務需求等待填補和開發,這是中國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重要土壤。李耀東(2014)在對傳統金融的現狀和現代金融的客觀需求進行比較的基礎上認為,傳統金融壟斷所帶來的“雙利差”,即政策利差和利息利差,是加劇傳統金融對中小企業、中西部地區金融排斥的根本原因。陳啟清等(2014)則從內、外兩個視角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得以發展基礎,并認為中小企業存在的諸如規模小、資信等級低、抗風險能力弱等使得其無法從正規的金融機構獲取充足資金,而互聯網金融的大力發展在理論上可以扭轉這一現象。張磊等(2016)則從中國人口紅利的角度,認為人口紅利的消失,迫使企業只有充分運用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實現才能創新驅動的內生增長目標。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系方面

對于互聯網金融能否憑借其效率優勢最終取代傳統的金融中介,學者們的觀點不盡一致,存在“顛覆論”和“共生論”兩種完全相反的觀點。Berger(2009)認為互聯網金融將對傳統的金融模式造成顛覆性的影響,銀行等將被網絡化交易所取代,大數據管理將能夠以最小的成本管理風險和獲取收益,因而未來的金融模式將接近于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定理所描述的“無金融中介”的狀態。羅明雄(2014)的研究則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逐步代替傳統支付業務,通過算法和個性化資訊體現出互聯網金融的價值,未來P2P網點逐步替代傳統貸款業務。另一派為“共生論”。 郭興平(2010)的研究結論與此類似,認為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非常迅速,在某些方面已經體現出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從本質上看,互聯網金融只是金融銷售渠道、金融獲得渠道上的創新,在資源配置、風險防控等方面與傳統金融并無二致。與郭興平(2010)的觀點類似,蔣彧等(2016)認為互聯網金融去中介化的作用是相對的,其發展將無法完全脫離傳統信用中介,最終必須是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兩者逐步融合以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效率。endprint

(三)互聯網金融能否有助于緩解傳統經濟增長格局中的地域歧視方面

經濟增長格局中的地域歧視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李立威等(2013)從交易成本的角度,認為互聯網金融為中小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低成本化的投融資渠道,使得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更為平民化和大眾化,中小投資者也能參與貨幣市場交易,實現了金融需求“大眾化”,從而有利于“普惠金融”的發展?;ヂ摼W金融“去中介化”的資源配置方式是一種的直接融資模式,具有比傳統的間接融資更大的成本和效率優勢,從而加速整個金融體系由“銀行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傳統銀行業務“以大欺小、嫌貧愛富”的歧視性做法可以得到根本性的改變。王會娟(2014)則認為互聯網的應用沒有時間、地點等的限制,互聯網金融以其高效便捷的數據處理方式,通過供求雙方之間的直接連接,能夠減少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因而互聯網金融平臺上的違約概率將不再存在地域特征。吳本?。?017)認為目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雖然是互補關系,但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參與主體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有利于削弱弱勢群體對單個金融機構的依賴,消除金融掠奪與地域歧視,因而能夠成為推動金融普惠的重要力量。

通過上述梳理發現,目前的文獻主要以互聯網經濟理論和長尾理論等為基礎,雖然也有部分研究構建了數學模型來分析互聯網金融某些方面的特征,但主體研究仍是依據主觀分析對互聯網金融的性質、特點、發展變化規律做出定性判斷。相關研究結論使我們看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巨大進步,但也使我們發現其中許多亟須研究的問題,比如互聯網金融是否能夠有效地緩解我國經濟增長格局中一直被人詬病的地域歧視與過度梯度發展等問題。為此,本文針對現有文獻存在的不足,基于區域均衡發展的視角,通過構建包含互聯網金融在內的多因素隨機前沿模型,實證分析互聯網金融是否起到了普惠金融的作用,以及能否緩解傳統經濟增長格局中的地域歧視,從而在技術層面為有關方面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和加強金融監管提供邏輯支撐,也為實現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帕累托改進、拓寬金融服務渠道和金融回歸服務本質而提供理論支持。

三、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要素分解

(一)基本模型

索洛在汲取了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優點基礎上,于1956年提出了全要素生產模型,該模型核心在于在假定所有生產者都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生產過程的情形下,產出增加除了來源于要素投入的貢獻之外,其他部分則全部歸結于技術進步,并將其稱為全要素生產率。然而,這一帕累托最優生產過程的假定過于嚴格,因為現實生產中的生產并不能完全沿著生產可能性曲線進行,無法達到投入——產出的技術邊界。為此,Aigner(1968)提出了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模型,其主要思想是模型的隨機擾動項該模型ε由V和U兩部分構成,其中V為衡量系統非效率的隨機誤差項,表示區域生產無法控制的隨機影響因素,V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U則是衡量技術非效率的誤差項,為區域生產可以控制的影響因素。為此,可以將生產者效率分解為技術前沿和技術效率兩個部分,技術前沿刻畫的是生產可能性曲線邊界,也即是在既有生產技術水平下的最大產值,而技術效率則描述的是生產者在實際經濟活動中與技術前沿的差距,也即生產的實際值。然而,生產者的生產過程和生產效率總是受到各種隨機擾動因素的影響,因此只有將隨機擾動因素納入生產函數才能更準確描述生產者效率,這即稱為隨機前沿生產函數,該函數表示為如下基本形式:

由此,從式(7)可以看出,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地區產出差異主要來源于勞動投入、傳統資本投入、互聯網資本投入及技術效率等四方面的差異所形成的,本文將其分別命名為勞動產出效應(Labor Output Effect,LOE)、傳統資本產出效應(Conventionnal-capital Output Effect,COE)、互聯網資本產出效應(Internet-capital Output Effect,IOE)和技術效率產出效用(Technical-efficiency Output Effect,TOE)并據此度量四個效應對地區產出差異的貢獻份額。

此外,互聯網不僅改變生活方式,還全方位地改變生產方式和生產可能性,既改變了產品和營銷,也改變了業務和市場,甚至改變了組織和企業戰略。作為現代經濟學理論的開拓者,諾斯(1994)解釋了制度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制度對于地區技術創新和資源配置等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據此提出將古典經濟學中視為外生變量的制度因素納入內生變量進行考察。因此,本文選擇互聯網金融(Nit)以及制度因素(Tit)作為區域技術效率的解釋變量,并且假定區域技術效率服從均值為mit,方差為σ2it的正態分布,其中均值為mit為:

(三)變量說明及數據處理

分析LOE、COE、IOE和TOE四效應對地區產出差異的貢獻份額,關鍵是估計生產函數式(5)的系數。在生產函數系數的估計中主要涉及地區產出、勞動投入、傳統資本投入、互聯網資本投入及制度因素等變量。本文實證研究的樣本區間為2010年-2016年,研究對象為除西藏以外的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同時為了行文的便利,將30個省市按照傳統的經濟層面劃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①。相關基礎數據來源于相應年份的《中國統計年鑒》、各省、區、市統計年鑒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數據來源于網貸之家及其發布的相應年度中國網絡借貸行業年報,對于個別缺失的數據采用插值法和趨勢外推法進行估計。變量說明如下:

地區產出(Y)。產出Y先根據各省、區、市年度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單位:億元),然后按照東部、中部和西部進行匯總。

勞動投入(L)。產出L以各省、區、市相應年度的三次產業從業人數(單位:萬人)并按照東部、中部和西部進行匯總。

傳統資本投入(C)。長期以來,我國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發展失衡,商業銀行在金融系統中則具有支配性的地位,銀行業存量資產占金融業資產的90%以上,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缺乏,直接融資能力差,形成了以間接金融為主要渠道的融資格局,資本的形成也主要依賴于銀行信貸,因此,本文以各省、區、市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單位:億元)并按照東部、中部和西部進行匯總后作為傳統資本投入的代理變量。endprint

互聯網資本(N)?;ヂ摼W金融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更高程度的資金融通,已經在全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傳統融資渠道的有效補充。在眾多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中,P2P網絡借貸(簡稱網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受眾廣的優點,迅速成為彌補傳統金融機構市場空白的重要力量,是互聯網金融中存量最大、增長速度最快和最具有投融資功能的一種模式。因此,本文以各省、區、市的網貸成交額(單位:億元)并按照東部、中部和西部進行匯總后作為互聯網資本的代理變量。

制度因素(T)。本文將古典經濟學中視為外生變量的制度因素納入內生變量進行考察。衡量地區制度變遷的制度因素范疇廣泛,既包括產權制度、意識形態,也包括倫理道德和自然環境等。本文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將東部、中部和西部相應省、區、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平均值作為制度的代理變量,以此衡量區域經濟的活躍程度和體制環境差異對各區域技術效率的影響。變量定義和變量設計如表1所示。

四、實證結果

(一)模型估計與結果

本文首先采用Frontier4.1對模型進行最大似然估計,得到參數的最大似然估計值(見表2)。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區別在于,模型一未考慮互聯網金融資本對技術效率的影響,而模型二則是在考慮了互聯網金融資本對技術效率影響之后所得到的估計結果。從表2可以看出,參數估計值的統計性能總體較好。首先,無論從模型一還是從模型二的結果來看,傳統資本產出的系數都是最大的,說明我國在產業升級進程中,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的轉變,目前處于資本推動經濟增長的階段,傳統資本積累在經濟增長中處于無可替代的地位。其次,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規模呈現出指數增長的特征,但實證結果卻表明,互聯網金融的資金對于生產的影響系數不顯著為正,表明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快、規模大,但實證研究卻表明其未能顯著促進中國區域經濟的增長。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互聯網金融資金在金融市場上進行“空轉套利”,拉長了資金流轉鏈條甚至完全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廣大小微企業和社會大眾“融資難”的困境并沒有因為互聯網的投融資渠道而得到有效緩解。再次,互聯網金融技術效率的系數為0.3968,為正值,這進一步表明,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不僅沒有促進區域經濟的同步發展,反而可能由于其粗放的經營方式和非正常的利益回報,大量資金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離開實體經濟,逆生產過程地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產生的“虹吸效應”導致實體經濟的資金困境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更加惡化,由此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最后,兩個模型中的方差比都在1%顯著性水平拒絕了η=0的原假設,表明各區域的實際產出和最大潛在產出之間的差距主要來源于基于互聯網金融所引致的技術無效率,因而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和技術效率函數的設定是合理的。

(二)技術效率的演進軌跡

為了更清晰地考察樣本期內各區域的技術效率變化趨勢,本文采用Frontier4.1軟件對東部、中部和西部在2010-2016年之間的技術效率進行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首先,任何地區在任何年份的技術效率都小于1,表明無論在發達地區還是在欠發達地區,其實際生產點均位于確定性前沿面之下,從而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生產效率損失。其次,三大區域的技術效率總體上都呈現出先降后升的“U型”演進軌跡,三大區域的技術效率從2010年開始下降,并在2013-2014年間下降到最低點。眾所周知,2013年我國互聯網金融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后,該領域就處于“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規范”的無序混亂和野蠻生長狀態?!叭裏o”狀態加上高額回報的利益誘惑,大量資金涌入互聯網金融領域,實體經濟的資金流失嚴重,導致在更大程度上偏離了確定性前沿面。此后,這一畸形發展態勢及頻繁出現的風險事件很快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并在2015年下半年出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鼓勵金融創新的基礎上建立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框架,以此對無序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市場進行規范。之后,隨著全方位監管的逐步到位,互聯網金融開始告別野蠻生長走向“理性繁榮”。因此,在2015-2016期間,三大區域的技術效率比2013-2014年均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最后,三大區域技術效率的梯度特征明顯,東部地區的技術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經過長時期的市場化改革,東部地區的市場機制更加完善,企業生產更加貼近市場,對市場變化的靈敏度更高。因此,即使互聯網金融的不規范發展對實體經濟存在一定的“虹吸效應”,但東部地區金融資源豐富,金融資源的來源渠道更加多元化,所以生產能夠得到及時調整,技術效率損失更小。

(三)區域產出差異的要素分解

為了測算區域經濟增長差異中勞動產出效應LOE、傳統資本產出效應COE、互聯網資本產出效應IOE和技術效率產出效用TOE等四個效應的貢獻,本文根據式(7)對區域經濟增長差異進行了計算,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

其一,樣本期內三大區域之間的經濟差異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三大區域的經濟差異在2010年是0.2562,在后續年份中則逐步擴大,并且在2016年擴大到0.3986,六年間區域差異擴大了55.6%。因此,中國區域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馬太效應”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的任務依然非常繁重。

其二,勞動要素在區域發展差異中的貢獻率逐年提高,平均為30.94%。這表明,雖然我國整體上已經成為了一個資本推動的國家,但人力資源在地區經濟發展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資源的差距是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重要原因,是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重要來源。因此,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和提高勞動力素質是縮小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重要途徑。

其三,在樣本期內,雖然傳統資本對區域經濟差異的貢獻度逐年減小,但從平均40.41%的貢獻度來看,傳統資本要素仍然是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資源,是獲取地區競爭力的主要動力。在長期的市場化進程中,資本的逐利特性使得資本從中、西部地區的大規模流出是解釋其經濟增長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原因。endprint

其四,互聯網金融資本對區域經濟差異的貢獻度增長非常迅速。在2010年,互聯網金融發展開始起步,規模相對較小,對實體經濟的“虹吸效應”還不明顯,總體上對區域經濟差異的貢獻只有5.64%。經過六年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的規模和社會影響力都顯著增大,互聯網金融的賺錢效應和泡沫化更加突出,誘導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加速從實體經濟中抽離出來用于投機炒作。這一“脫實入虛”現象在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更為嚴重,不利于中、西部地區實體經濟的發展,也進一步擴大了缺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和發達的東部地區的差異。因而到2016年,互聯網金融資本對區域經濟差異的貢獻度增加到16.45%,六年內增長了191.7%,在四個因素中是增長最快的。因此,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資源配置渠道,將核心客戶和長尾客戶都納入服務范圍,但也加速了中、西部地區資金從實體經濟抽離以及向東部地區輸出的速度,從而經濟增長中的地域歧視不僅未能拉緩,反而更加嚴重。

其五,以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代表的制度變遷因素雖然具有較大的貢獻度(平均為17.07%),但樣本期內的貢獻度指標基本保持穩定,這反映出制度因素時經濟發展的影響具有比較強的路徑依賴,中、西部地區要實現“彎道超車”, 則必須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并從諸如中小企業融資、市場準入、涉企收費、行政審批事項以及產權市場建設等多方面真正營造出適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和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的內在活動和創造力,以此縮小與東部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差異。

五、結論與政策含義

為了考察互聯網金融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本文提出了一個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的地區經濟增長差異分析框架,以分析勞動、傳統資本、互聯網金融資本和制度等四方面因素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并將制度因素納入到技術效率函數中,從而改進了傳統分析范式的理論缺陷。利用2010-2016年的面板數據進行的實證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結論:(1)總體來看,我國“強者恒強”的區域發展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在樣本期內,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區域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經濟增長收斂假說未能得到較好地體現。(2)傳統資本和勞動要素在區域發展差異中的貢獻率較高,全國平均水平超過了70%。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依然是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經濟落后地區要追趕發達地區,則必須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和加強勞動力培訓,并努力改善本地區投資環境以增強傳統資本要素在本地區的集聚能力。(3)由于技術非效率,全國各區域的實際生產點均位于生產可能性曲線之下,但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技術效率的梯度特征明顯。東部地區的技術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則最低。(4)互聯網金融資本對區域經濟差異的貢獻度增加非常明顯,在六年內增長了191.7%。這表明從區域均衡發展的視角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不僅沒有起到普惠金融的作用,反而在更大程度上導致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地域歧視將更加突出。因此,各區域的經濟增長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互聯網金融所引致的技術無效率,也反映出互聯網金融等創新在推動地區經濟增長中巨大潛力,中、西部地區要在新常態下實現“彎道超車”,則必須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包括金融創新和制度創新在內的創新驅動。研究結果表明,盡管可能由于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尚不能顯著表現其提升金融資源區域配置效率、促進區域經濟收斂增長的效應,但也足以說明互聯網金融沒有影響金融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固有的內在邏輯關系,至少在當下此作用不宜被高估。

本研究結論具有的政策含義。首先,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區域差距,為拉緩梯度和促進區域均衡發展,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要素推動的增長模式決定了政策的著力點依然要立足于人與資本,中、西部地區不僅要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和加強勞動力培訓,更迫切的是要有吸附人力資源的特殊政策措施,盡快扭轉向東部地區單向利益輸出的局面,減少東部地區從中、西部地區的“抽水”規模。其次,采取財政、稅收、市場準入等各種措施既要鼓勵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模式的創新,更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創新發展,要真正營造出適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和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的內在活動和創造力(侯祥鵬,2017)。最后,互聯網金融作為重要的金融創新,在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出現了脫離實體經濟、片面追求效益的現象(張承惠,2016)。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必須厘清互聯網金融和實體經濟部門的關系,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立足互聯網金融特性,探尋互聯網金融高速增長背后的邏輯、風險及其化解之道,將其納入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明確監管責任,規范市場秩序,不斷提高生產的技術效率。

注釋:

① 按照傳統的經濟層面劃分方法,本文的東部地區由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11個省、區、市構成;中部地區由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9個省、區、市構成;西部地區由新疆、寧夏、青海、甘肅、陜西、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廣西等10個省、區、市構成。

參考文獻:

[1] Morales,M.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J].Macroeconomic Dynamics, 2010,37(7):93-363.

[2] Ravina. Internet boos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mainland China? Discovering Knowledge from Our World Wide Web[J].Glob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2011,65(3):345-355endprint

[3] 郭喜才.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監管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5(7):80-84.

[4] 吳曉求.互聯網金融: 成長的邏輯[J].財貿經濟,2015(2):5-11.

[5] 趙婧,吳珍珠,謝朝華.金融支持促進技術創新的區域性差異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6(5):38-43.

[6] 廖理,李夢然,王正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地域歧視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4(5):8-16.

[7] 朱晉川.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背景、現狀分析與趨勢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3(10):18-26.

[8] 李耀東.互聯網金融[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9] 張磊,張鵬.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動力重構[J].南京社會科學,2016(12):16-27.

[10]Berger,S.C.and F. Gleisn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 Electronic Markets: The Case of Online P2P Lending[J].Business Research,2009,32(2):39-65.

[11]羅明雄.互聯網金融藍皮書[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12]郭興平.基于電子化金融服務創新的普惠型農村金融體系重構研究[J].財貿經濟,2010(3):23-35.

[13]王會娟,廖理.中國網絡借貸平臺信用認證機制研究——來自“人人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4(4):26-32.

[14]吳本健,毛寧,郭利華.“雙重排斥”下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普惠效應[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1):7-16.

[15]Aigner,J.and Chu,S.F. On Estimating the Industry Production Func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8,32(13):568-598.

[16]Farrell. Financial and Development: A Tale of Two Secto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35(5):1964-2002.

[17]Battese,E.and Coelli,T.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 ions,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5,38(3):153-169.

[18]侯祥鵬.“降成本”的政策匹配與實際操作:蘇省證據[J].改革,2017(1):64-75.

[19]張承惠.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思考與建議[J].經濟縱橫,2016(4):93-96.

Abstract: There is no empirical answer to support whether internet finance can alleviate regional discrimination and gradient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growth though it can bring out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financial services.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this paper incorporates four factors such as labour, traditional capital, internet financial capital and regulations into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dispar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empirical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 cannot be embodied,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still expanding and the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relative common front of each region shows U-shaped trend; traditional capital and labour are still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s a new form of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ternet finance has obvious technical inefficiency and it fails to play the role of inclusive finance, the one-way output pattern of the Middle and the West towards the Eastern region hasn′t been chang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Matthew Effect and regional disparity are significant. The result is enough to explain that internet finance does not affect the inherent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capit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ough its development degree cannot improve the allocating efficiency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promote convergence growth of regional economy remarkably. At least, the role of internet finance should not be overestimated in the present time.

Key words: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dispar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echnical efficiency; internet finance

(責任編輯:李江)endprint

猜你喜歡
互聯網金融
論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民營銀行發展研究
淺析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影響和風險對策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7:00
湖北省P2P借貸行業發展趨勢研究
互聯網金融視角下中國公司經營績效評價研究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輕資產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43:03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手機銀行發展現狀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58:55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對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7:47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com|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日韩a级片视频| 免费高清a毛片|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色综合手机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久久综合激情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伊人成人在线|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少妇精品在线|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狠狠干综合|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区在线播放| 福利一区在线| 日韩第八页|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婷婷午夜影院|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日韩国产另类|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毛片手机在线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国产v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AV毛片|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网|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成人一区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色九九视频| 国产视频a| 色天堂无毒不卡|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无码内射在线|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不卡|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国内视频精品|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微拍精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网址|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精品国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