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玲
摘 要 食用菌栽培學是大多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筆者以當地經濟發展為導向,以培養食用菌行業專業人才為目標,在生物工程專業開展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以后致力于發展此行業的同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本文就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實踐教學的開展進行討論,為食用菌栽培教學實踐提供了基礎。
關鍵詞 食用菌栽培 專業實訓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49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is a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for most of the colleges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 and other professional, according to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rient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edible fungi industry professionals as the goal, in the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practice teaching, and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the future of this industry com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practice,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mushroom cultivation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知識,能力,品格”協調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應用型”就是以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要素,能夠成為技術開發與應用企業中堅。食用菌栽培學定位為實用技術課程,課程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以應用性為目標,致力于培養可直接服務于地方經濟,具有發展潛力的食用菌行業的專業人才。①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地處福建省南安市,當地有很多小型的食用菌生產廠家,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產業,我生物工程專業從2012級開始開設了食用菌栽培學,學生通過課堂理論知識學習及實驗課的練習,能掌握一定的食用菌栽培知識。為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術,能夠栽培常見的食用菌種類,為從事相關行業或自主創業做好準備, 從2013級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開始組建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隊,目前專業實訓活動已經開展了三屆,在實踐教學改革中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1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流程
1.1以學生為主,由學生自主組建團隊
學生是整個實訓過程的參與主體,考慮到一些學生并不是真正對實訓感興趣,會出現一些盲目跟風現象,采取初次組隊,從中取優再次組隊的模式。在實訓項目開展之前,先向學生提出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的設想,同學自愿參加,由于學習過食用菌栽培課程,對食用菌栽培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初次組隊人數比較多,后對初級團隊進行分組并選出組長,安排各組隊員根據自己的知識與興趣選擇一種食用菌,查找資料,了解其生長條件,從栽培過程到出菇管理制定一個詳細的方案,帶隊老師負責選出優秀的方案。經過這一階段,一些跟風的學生會主動退出,剩余學生是想認真參加學習鍛煉的,這些學生構成了最終實訓團隊的成員,并選出隊長,副隊長,采購等,做到后期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既能鍛煉各個成員的獨立工作意識,又能提高團隊合作意識,達到了學校教育培養學生社會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目的。
組建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隊的目的是讓每一屆的畢業生中都有一部分的學生得到一定的鍛煉,這就要求專業實訓要一屆屆傳承下去,所以成立的首屆實訓隊以大三學為主,采取高年級帶低年級的方式,高年級的學生為主要負責人,在帶領實訓成員開展任務的同時要負責培養接班人,這樣既鍛煉高年級學生的領導能力,又提高了低年級學生的積極性。實訓成果由團隊成員設計包裝、展銷,讓實訓成果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保證后期實訓經費的來源的同時讓更多的同學認識到專業實訓的意義。實訓成員看到自己的成果被更多人接受,不但增加了他們的專業自豪感和自信心,還鼓舞了他們的創業熱情,這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成果。
1.2 針對食用菌栽培工藝流程,實訓過程模塊化
食用菌栽培過程是一個連貫性很強的過程,主要包括培養料配置、裝瓶(袋) 、滅菌、接種、發菌、出菇管理等,這些都是一個連續、完整的過程,②通常的課堂教學及相關連的實驗教學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實訓成員通過學習已經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術,實訓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并且做到活學活用,最后達到創業或直接就業的水平,針對這一目標把整個實訓過程模塊化。首先,對實訓成員進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這一操作模塊主要包括培養基的配制,培養基裝袋,滅菌,接種,菌袋發絲等,每一過程都制定相關操作標準,按最后菌袋的發絲情況來判斷各實訓成員是否真正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且決定是否能進入應用技能操作模塊,這一模塊主要包括食用菌的出菇管理,子實體的采摘加工,成品的包裝售賣及菌種的分離、保藏、提純擴大培養等項目。實訓成員通過搜集資料,集體商量決定一個栽培品種,從基本技能模塊開始到應用技能模塊,都能收獲一定量的食用菌,并且通過展覽售賣過程得到部分實訓經費。另外,還有部分的實訓成員會針對實訓過程中問題提出一些創新性問題,如何提高平菇中營養物質的含量,如何通過控制條件來控制靈芝的外觀形狀等,這一過程就是創新技能模塊,這一模塊通過讓同學參與老師的相關研究課題或者自己申請一個子課題來完成,也可以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的課題來完成。這三個模塊是一環扣一環的,要求所有實訓成員必須完成前兩個模塊的實訓過程,部分學有余力的成員可以繼續第三模塊的操作。endprint
2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的實施
2.1實訓前期材料準備階段
在整個實訓開展之前,要求實訓成員自己查閱相關資料,搜集整理備用。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實訓成員一致認為平菇是最容易栽培成功的,決定首屆食用菌栽培實訓品種定為灰平菇,通過比較最終確定了兩種培養基配方,這一過程提高了同學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及思考問題的能力。
同時組織參觀當地的食用菌生產工廠,讓學生了解整個規范的食用菌栽培流程及管理過程,向食用菌栽培實業家了解當前食用菌栽培的現狀,市場情況等,為以后同學自主創業做一定思想準備。通過參觀勞動現場,及培養室里的成品食用菌,實訓成員的學習熱情進一步高漲,個個躍躍欲試,想親自培養出一袋食用菌。另外,通過與工廠工人交流,實訓成員還學習到了如何購買質量好的原材料,如棉籽殼、麩皮、蔗糖、石灰粉及菌袋等,實訓成員或者通過網上購買,或者直接從食用菌廠購買,完成前期準備工作。
2.2實訓過程問題解決及能力提高階段
盡管實訓開展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在實訓操作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這時實訓成員就會針對各種問題,或詢問老師,或查找資料,積極商討解決方案。比如在栽培靈芝的過程中,菌絲剛跑到菌袋三分之一處,發現有出菇現象,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菌袋發絲過程中遮光不嚴或者接種量過多導致的,針對這兩個原因,實訓成員在下一批次操作中就避免類似問題發生。這不但增加實戰經驗還開拓了實訓成員的思維能力。
由于每個實訓成員都參與了具體操作過程,比如接種過程,每人接種10袋,可能在操作過程中沒有發現大的差別,但發絲階段就會有明顯差異,通過對比發現并解決問題,總結經驗重復探究,也是實訓成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如在靈芝栽培過程中,發現有一袋菌包發絲速度明顯增快,菌絲生長方式為從四周向內輻射狀,針對這一現象,負責該菌袋接種的同學會按照當初的接種方式、接種量重復操作一次,排查原因并記錄備案,留給后期實訓成員參考。
由于食用菌栽培過程周期長,同時受外界環境和課時的限制,要想完成一個周期的栽培實驗,難度很大,③尤其是后期出菇管理階段需要每天定時的噴水、測溫度、濕度。實訓成員進行分組,每天安排值日生觀察菌絲的生長情況并拍照,同時還設計了觀察記錄表,記錄溫度、濕度、菌絲生長情況等,每組的成員負責當天把觀察情況公布在實訓成員工作群中,供實訓成員及時了解實訓成果,發現和探討問題,通過這種方式節省了實訓成員的時間同時還能每天觀察到食用菌生長情況,提高了每個實訓成員的責任感,增加了實訓成員之間的互動性,加強了團隊意識,提高了交流與合作能力。
2.3收獲成果,推動實訓進一步發展階段
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實訓過程都能得到一定量的實訓成果,如平菇、靈芝等。針對如何分享實訓成果以保證后期實訓的開展,各實訓成員都積極獻計獻策,經過商量決定每屆實訓都要舉辦至少一次實訓成果展。目前,已經舉辦兩次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成果展。首屆的灰平菇由于出菇量比較少,在展覽過程中直接送給了前來參觀的老師,有些沒有分到的老師會主動找成員詢問后期情況,這無疑增加了實訓成員的干勁。在靈芝栽培過程中,借鑒前期經驗,收獲了豐富的靈芝子實體及孢子粉,實訓成員充分發揮聰明才智,設計靈芝盆栽、宣傳廣告、展板等,通過提前積攢送靈芝菌包活動、一元預購活動等,把當天的實訓成果展推向了高潮,很多老師同學都對靈芝盆栽感興趣,實訓成員現場講解靈芝的成長過程、靈芝盆栽的制作過程、靈芝的功效等,這增加他們的專業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展覽過程中,成員通過與其它系的老師同學交流,在商討之后明確了后期的實訓方向,即與光電系合作,通過不同光源光質的控制來調節食用菌次級代謝產物的含量,控制觀賞靈芝的造型等,這也是目前興起的農業光科技的一個主要研究內容。通過實訓成果展,讓全院師生對生物專業的學生有了一個新認識,同時給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為學院發展學科群、專業群提供了一個基礎。
3結語
食用菌栽培專業實訓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業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在實訓過程中,實訓成員成員針對實訓技能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能積極探討解決,并由專人負責整理記錄,形成專業實訓手冊,在后期實踐中或采用或避免,這很好地增強了實訓成員的責任意識。同時,各個實訓成員之間分工合作,提高了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這是在常規教學過程不能達到的。在實訓成果展階段,實訓成員獻計獻策,各司其職,不但享受了收獲勞動成果的喜悅,還發現了新的機遇,這為同學以后的創新創業奠定了基礎。另外,在專業實訓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一些成員對于比較繁瑣的、重復性高的操作步驟不感興趣,團隊成員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等,導致個別成員后期管理不積極,這些問題都是后期實訓過程要解決的。
注釋
① 馮邦朝等.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的食用菌栽培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1):6978-6979,6982.
② 張黨省.項目教學法在食用菌栽培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5):12726-12728.
③ 李旺.食用菌栽培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J].生物學雜志,2010.8.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