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光
摘 要 實踐教學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目前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教學效果不佳。改善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是采取嵌入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突出“嵌入”,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理念嵌入,樹立常態化的實踐教學觀;二是主體嵌入,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角色;三是過程嵌入,即實踐教學有機嵌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及理論教學嵌入實踐教學過程。
關鍵詞 社會工作 實踐教學 嵌入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63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social work.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is to adopt embedded teaching mode. This kind of teaching model is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it is the concept embeddedness which fosters regular concept of practice teaching. Second, it is subject embeddedness outstanding the role that students are learning subject. Third, it is the process embeddedness which embeds practice teaching into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and embeds theory teaching into practice teaching.
Keywords social work; practice teaching; embedded model
社會工作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戰略部署后,社會工作獲得了迅速發展。但是與此同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實務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滿足服務社會的現實需求。從高校人才培養的角度看,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強化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確保教學質量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模式。因此,探索和構建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無論是對培養符合社會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工作技巧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還是對推動社會工作專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社會工作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和操作性的應用性專業。國際社工聯在2014年7月召開的“世界社會工作、教育和社會發展聯合大會”上提出社會工作最新的國際界定是:“社會工作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職業,是促進社會改變和發展、提高社會凝聚力、賦權并解放人類的一門學科。社會工作的核心準則是追求社會正義、人權、集體責任和尊重多樣性。基于社會工作、社會學、人類學和本土化知識的理論基礎,社會工作使人們致力于解決生活的挑戰,提升生活的幸福感。”[1]“實踐”是社會工作的基礎。從社會工作百年發展進程中的兩大主導范式即功能主義范式和建構主義范式看,也能佐證這一點。兩種范式強調的重點不同,功能主義范式強調社會工作具有福利性、助人性、利他性、專業性、實踐性與技術性,建構主義范式強調道德性、政治性、情境性、本土性與實踐性,二者一致之處是“實踐”都被其所看重。另外,根據國際社會工作學校聯合會的規定,本科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必須完成800小時的專業實習課程,[2]這是取得學位的必要條件。國際社工界普遍認為,只有通過這樣的實踐定向學習過程,才能培養出合格優秀的人才。對于這樣一個如此重視實務操作的學科,高校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就不能不重視實踐教學,這是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社會工作專業實務取向的品質和屬性決定了實踐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但是,從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現狀看,實踐教學開展狀況和效果不容樂觀。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缺乏真正的實踐教學環節。除了沒有對實踐教學進行系統設計外,學生也沒有走出學校進入社區、機構與真實的服務對象接觸并開展專業服務活動,僅僅是通過課堂講授或者情景模擬學習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和技巧。二是,課程學習與專業實踐分開進行,割裂了理論與實踐。比如,大一、大二集中學習專業知識,大三或大四進入服務機構或社區。二者時間上的不同步導致學生面對真實的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時,常因知識淡忘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這樣做既削弱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也不利于通過實踐深化理論學習。三是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視不夠。實踐教學完全是由教師組織安排設計,沒有給學生表達自身需求、意愿和真實想法的機會,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者。這極其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四是實踐教學的專業性不足,給學生安排的實習機構與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或服務領域無關,或者是實習機構不具備開展專業活動的條件或意愿,造成學生難以通過實踐教學掌握服務對象需求評估、服務項目策劃設計、服務技巧、服務效果評估等相關流程、方法與技巧。以上問題的癥結是高校社會工作教育者在認知和操作層面均是孤立地看待實踐教學,未能將之有機嵌入專業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過程。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將有力改善這種局面,切實增強實踐教學效果。
2 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endprint
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嵌入”,其在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中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理念嵌入、主體嵌入和過程嵌入。
2.1 理念嵌入
嵌入式教學模式的理念嵌入強調實踐教學在教學理念上應從階段式觀念轉變為常態性觀念。受制于大學四年的學制設計,很多高校的實踐教學都是階段式開展,即將其集中于某一個學期或某一個時間段,在某一些定點機構集中進行。[3]然后,實踐教學便淡出教學視線。嵌入式教學將從理念上改變這一狀況。其基本理念是常態性,即實踐教學的開展是常態化的,貫穿于從大一到大四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踐內容不是單純局限在實務機構的服務實踐活動,而是擴展到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嵌入式教學強調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中隨時隨地地開展實踐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其對社會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和關切意識。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廣泛地培養其對學校、群體、社區和社會的關照習慣,開展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專業服務,不斷尋找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會,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提高服務案主的實踐能力。嵌入式教學將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是教授專業知識、實踐教學只是訓練專業技能的僵化界限。
2.2 主體嵌入
實踐教學的主體是由教師、學生和實務機構構成。主體嵌入是指通過三方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的充分溝通互動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主體嵌入尤其強調的是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全程主動地介入實踐教學,不僅僅是作為被動的教育接受者,而是成為具有自主選擇權力的學習主體。在實踐教學決策和過程中,學生通過主體介入充分展現自我。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靈活地運用于社會實踐,并將從實踐中得到的經驗、體會和反思反作用于課程學習,以增加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借此實現專業知、覺、行的有機融合。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參與。具體而言,一是允許學生在實踐教學管理和建設中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二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制定專業實習計劃。教師不需要為學生安排好一切,而應是和學生共同探討如何有效地進行實踐學習。每一次實踐的具體目標是什么,實踐內容如何確定,實習機構如何選擇,實踐過程中如何進行評估,這些問題都是由學生通過與教師協商,共同決定。三是雙向評價。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學生也要對教師進行評價。通過以上方式充分調動學生介入實踐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從而使實踐教學更有針對性,更適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另外,對教師而言,主體嵌入要求教師在學生實踐場域中需全程在場,而不是只出現在課堂上。學生在實踐中遇到問題可以和教師進行即時溝通。教師也可以借此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實時指導和情感支持,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合理引導。對實務機構而言,實務機構不僅僅是穩定持續的實踐教學平臺的提供者,還應是一個教育者,需要安排專業督導人員對前來實習的學生進行現場督導,并且適時介入課堂教學,分享實務經驗。同時,教師與實務工作者應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發揮各自的優勢,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資源。
2.3 過程嵌入
嵌入式實踐教學的過程嵌入是指實踐教學有機嵌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及理論教學嵌入實踐教學。一方面,高校社會工作在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應突出實踐取向的專業課程體系。實踐課程不僅應設為專業必修課程,而且要提高學分所占比重。教學內容應根據整體教學進度分別設置觀察實習、認知性實習、調研式實習、畢業實習,尤其要突出連續800小時以上的并行實習。同時,不僅要設立單獨的實驗課程,還需突破相關課程各自的獨立性,將個案、小組與社區等有機融合,可以將其整合進項目設計與開發課程中,突出專業理論知識的實踐訓練和運用。另一方面,為了防止走入實踐教學場域就遠離了理論的傾向,需要將理論教學有機嵌入實踐教學過程,將課堂教學中講授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中服務活動的開展緊密結合,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實踐教學”中的“實踐”并不能被理解為是單純的實踐,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而且,實踐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為了通過身體力行的一線體驗、技能運用和問題反思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實踐教學中有機銜接理論教學的方式可以是開設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的實習工作坊課程。通過過程嵌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雙向服務的關系將有效付諸實踐。
3 結語
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針對目前實踐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較差的問題,本文提出構建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理念上秉持常態化的實踐教學觀,主張實踐教學應滲透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在主體參與方面,強調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在教學過程方面重在將割裂的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確保人才培養體系自始自終都是一個有機整體。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嵌入,將有力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改善。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16年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嵌入式教學模式在社會工作實踐教學中的構建及其運用”(JG163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任文啟,李灝哲.中國社會工作的強政治性與推進策略探析[J].社會工作,2015(2):26-34.
[2] 姚云云,張文喜.社會工作專業“541”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索——以東北石油大學為例[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66-72.
[3] 夏權威.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3(7):4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