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敬
摘 要 隨著經濟改革和社會轉型的進一步深入,國家把職業教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為了適應新時期職業發展的要求,職業教育也需做出相應改革。綜合英語是英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為了進一步迎合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該門課程的改革刻不容緩。
關鍵詞 職業教育 綜合英語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53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economic reform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country has pu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reformed accordingly. Comprehensive English is a basic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market for talents,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is urgent.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English; reform
0 引言
李克強總理曾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新時期,新形勢下,國家把職業教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正在努力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是未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職業學校和骨干專業,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為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做出新貢獻是新時期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
“綜合英語”是英語教育專業的專業教育必修課,也是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綜合技能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該課程通過英語語音、詞匯、語法、語篇、文體、語言功能、文化等語言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和語言運用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得到全面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基本技能的綜合性訓練,從而使學生達到對英語基礎語法和基本詞匯的較為熟練掌握和正確運用的能力,使各種語言分項技能平衡協調發展,從而獲得語言基礎知識及實際運用的能力。
該課程總體目標是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打下基礎。通過對教學材料的學習與分析,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實現認知學習,遷移學習和行為習慣學習的三合一(思維方式)。在學習策略訓練的基礎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運用技能的訓練提高語言能力(語言能力)。通過對課文內容和文化習俗的理解與領悟,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人文知識水平,形成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正確看法(人文素質)。
1 問題和建議
高職高專的綜合英語教學在近年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也積累了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問題:教材更新不及時。雖然每本教材都力求完美,力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但大部分教材的內容安排都沒有切實考慮到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沒有考慮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不能夠反應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高職高學生的入學分數普遍不高,基礎較差,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對英語學習存在較多誤解;教學形式單一化。目前的綜合英語教學基本還停留在老師講,學生練的階段。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不利于擴寬學生視野,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針對以上幾個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1.1 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近年來,高職高專教育迅猛發展,與之相對應的各種教材也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Hutchison (1994) 認為教材是外語教學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既是貫徹實施教學大綱的關鍵之一,又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和學生學習的中心內容。因此,理智地選擇一本適合學生的教材,是順利組織英語教學活動的首要基礎。高小芹(2012)認為,高職高專院校綜合英語教材的選擇應該注意教材編寫是否與高職教育目標完全相符,內容是否與高中所學內容相銜接,是否具有趣味性,實踐性和實效性。在注重教材選擇的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近年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在教育教學領域所帶來的發展和突破。互聯網出現之前,作為英語學習者,我們接觸鮮活語料的機會非常少,只能通過教材和為數不多的報紙獲取一些信息。但是,隨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日趨完善,我們接觸各種語言材料的機會非常也隨之增多。這些語言材料要比教材中的語料更加鮮活,更貼近生活,更加有趣,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網絡上的各種語料的特點是比較碎片化,缺乏系統性。因此,我們學習時,依然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以系統、科學、連貫的方式進行語言訓練和學習。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打破教材的限制,積極主動地通過網絡獲取外部信息,以各種時事語料為基礎強化英語學習。
1.2 注重基礎,適度擴展
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基礎訓練顯得尤為重要。雖然高職高專教育的基本要求中指出英語課程要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但是,綜合英語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強調以交際運用為目標。因為交際和運用都屬于語言的輸出過程,是整個語言學習的最后一步。如果沒有較好的語言基礎,沒有較強的語言基本功,交際和運用就成了無本之木。趙慶慧(2012)認為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差,對文化課的學習感到頭疼,缺乏學習的熱情,缺少堅持的恒心,對未來職業發展感覺迷茫,認為英語學習抱抱佛腳就可以。基于以上不太樂觀的局面,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適當降低難度,注重與高中知識的銜接,不能過于急切地強調交際和運用。尤其是在高職高專的低年級階段,教師應特別注重對高中知識和基本語法點的鞏固和訓練。將基礎打好后,再強調詞匯的擴展和交際運用。此外,鑒于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缺乏恒心,教師在教學中應以階段化教學為步驟,逐步實現教學目標。將每個學期的教學任務分解為多個小目標,在完成每一個小目標后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和獎勵,然后再向下一個目標邁進。這樣既有利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用降低學習難度,最終,能夠順利實現總體學習目標。endprint
1.3 注重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文秋芳(2002)認為創新素質包括三個部分: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英語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所受到的訓練大部分是機械式的語言模仿和訓練,因此,畢業之后,大部分學生知識面較窄,思辨能力較弱,創新能力較差。唐燕玲(2008)認為,創新型英語人才的內涵和素質結構應為:扎實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技能,程度較高的綜合化的知識結構,較高發展水平的智能,較鮮明的人格個性,較強的創新能力。目前,英語專業的教學主要集中在了英語語言本身的使用,學生的大部分任務就是背誦單詞,句型,語法點等。這些機械式的記憶雖然是英語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但這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又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綜合英語教材中課文內容的選擇同樣是過于注重各種語言點的呈現,而忽視了語言材料本身的內涵。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如果我們掌握了某種語言,但在思維,思辨,理解等方面落后了,那么,最終也無法實現真正的交流目的。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將綜合英語課看作是一門語言學習課程,它應當是一門與文化,與思維緊密相連的人文課程。我們要把所學到的語言看作是一門工具,是打開另一個世界的窗口。我們要利用語言這樣一種工具去探索西方國家的文化,去觸及那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因此,綜合英語應該定位為一門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接觸文化知識,提升思辨能力,培養人格個性包括人文精神的通識課程。
1.4 積極開辟第二課堂
英語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第二課堂的開辟不僅僅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能夠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英語水平等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如英語節目表演,名人演講模仿等;鼓勵學生成立各種英語學習社團,如英語角,英語協會等,讓學生自發組織各種英語學習活動,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也有利于學生提高組織溝通能力;引導學生走出書本的局限,充分利用各種優質學習資源,如組織學生觀看外國電影,通過模仿原聲提高發音,通過總結分析臺詞進而積累日常生活用語;鼓勵學生組織各種各樣的學習交流活動,共同探索好的學習方法,交流學習經驗,尋找好的學習材料。在開辟第二課堂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要使第二課堂的形式規范化,組織正規化,考核合理化。第二課堂應該成為第一課堂的有效補充。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很容易使其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和學生就要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使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同樣的嚴肅正式,并將學生在第二課堂的表現納入最終的課程考核和評價。
1.5 加強社會服務職能的建設
人才的培養必須以市場需為導向,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也是服務社會。學校和企業,以及各種社會團體的合作一方面有助于學校根據市場需要來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校快速尋找到各種所需人才。學校應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服務活動,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服務社會。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夠了解到企業所需人才的現狀。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大部分不夠深入,學生和教師不能夠具體地深入企業,企業也苦于不能尋找到合適的人才。兩者的進一步深入合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協助,相關政策措施的支持,學校的進一步主動,以及學生的積極參與等。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指出,高等職業院校應大幅提高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與行業企業共同推進技術技能積累創新的機制初步形成,以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日趨完善。這些要求都促使我們不能夠再關起門來辦大學,而要走出去,走進市場,探索市場需求。
1.6 加強實驗實訓課程建設
綜合英語的實訓項目可以包括模仿朗讀:學生精聽課文錄音,模仿朗讀。選擇所學課文中200-300詞的段落進行朗讀。要求語音語調重音等貼近所聽材料。評分以模仿的相似度和流利度為標準;段落背誦:學生精聽課文錄音,模仿朗讀并達背誦所學課文中100-200詞的段落。要求做到語音語調重音接近所聽材料。評分以模仿的相似度和流利度為標準;課堂討論:參與課堂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設置的討論問題。分享觀點,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匯報討論結果;課外時文選讀,匯報結果,討論觀點,分享見識;以及個人寫作。課堂討論主要是根據課文內容設置一些話題供學生分組討論并陳述自己的觀點。這項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開拓學生的思維,也能活躍課堂氣氛。存在的問題是每周四節課,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我們不能夠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激活自己的思維,表達自己的觀點。可能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在給出討論的問題時,也要給出幾個要點,讓學生圍繞幾個要點進行思考。這樣能夠縮短討論的時間,同時,同學們也可以看到在表達同一觀點時,不同學生的不同表達方式和用詞方式。最后,每位同學的搭檔或者同桌每次課都是固定的,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大家互相學習的機會就少了。希望學生能夠每次課變換自己的同桌,這樣,全班同學會有更多的交流,每個人都可以從更多人那里學到東西。但具體實施目前還有困難。課外時文閱讀主要是從網絡上選擇了幾條新聞讓同學們閱讀,然后概括新聞的大意,并向其它同學展示從該新聞中學到了哪些新單詞。由于時間有限,目前只讓學生閱讀過兩篇新聞。大部分同學在字典的幫助下,能夠弄懂新聞的大概意思。這項活動存在的問題和其他活動是一樣的,即很難讓學生養成自覺閱讀新聞的習慣。此外,在手機上進行閱讀,也存在諸多不便。如果在每學期開始之前,能夠組織相關老師挑選10篇左右的新聞材料,打印出來,裝訂成冊,發給每位同學,作為課外閱讀材料或者課堂討論材料,可能效果更好。個人寫作主要是要求學生就與課文內容或者現實生活相關的某個話題進行筆頭寫作或者課堂口頭準備。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但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很多學生在一篇作文中甚至連一個正確的句子都寫不出來。相反,當學生進行口頭匯報的時候,很多句子并沒有語法錯誤。這部分的原因是學生現階段英語水平還較低,他們可以正確地寫出較短的句子,但當使用長句子時,就會出現各種錯誤。因此,在以后的寫作訓練中,我們應該先鼓勵學生使用正確的短句,再循序漸進地使用長句。endprint
1.7 優化考核考試方式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要求我們不能再將卷面考試作為唯一的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定方式。各種各樣的考試方式應充分地引入綜合英語教學中,包括考試與考查相結合的形式,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呈現學習效果的形式,參與課題或調研的形式,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形式,撰寫總結報告的形式等。此外,學生最終學習結果的評定不能以一次考試或考核結果為標準,應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給出最終評定結果。平時的學習表現包括出勤率,課堂活躍度,小組活動參與度等。除此之外,各種各樣教學軟件的出現也正在悄悄地顛覆傳統的考核形式。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習軟件布置作業,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或者手機提交作業。這種方法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對作業難度進行調整,也有助于教師提高作業或考試的批改效率。總之,多種多樣的考核形式有助于學生采取多種方式參與教學中,也能夠從各個方面對學生做出更加全面的評定。
2 總結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指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在職場環境下運用英語的基本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總之,綜合英語這門課程核心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以達到交流溝通的最終目的。在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英語在某個具體領域中應用能力的提升,力求把學生培養為具有創新能力,具有一定人文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唐燕玲.論創新型人才培養與綜合英語教學改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8).
[2] 陳慧華.高效本科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1).
[3] 林懷岳.學生學習心理分析與綜合英語教學改革[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4).
[4] 王文婷.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7(4).
[5] 趙慶慧.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初探[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1).
[6] 劉美玲.高職英語教學面臨的困境和改革對策[J].佳木斯大學學報,2005(3).
[7] 王友良.深化高職英語教育的改革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5(11).
[8] 張渭城.世界職業技術教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