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鳴
摘 要 對于青少年來說,加強傳統文化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意義深遠。高中生學業緊張,精力有限,很難有大量時間進行深度閱讀和體驗,因此碎片化閱讀成為其主流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方式優勢與弊端共存,如何發揮碎片化閱讀的優勢,盡量減少其負面影響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碎片化閱讀對高中生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如高中生的自我完善、學校的教育和引導、父母的言傳身教等。
關鍵詞 碎片化閱讀 高中生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64
Reflections on Promo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Learn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by Fragmentation Reading
LU Yiming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116023)
Abstract For young people, it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ass 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difficul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have plenty of time to read and experience in depth, because they are busy with their studies. Fragmentation reading has become their mainstream way of read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coexist.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and minimize its negative impact is a question worthy of deeply though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traditional culture learn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improvement, schoo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and influence on their parents
Keywords fragmentation reading; high school student; traditional culture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到,“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于正處于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加強傳統文化學習意義更加深遠。傳統文化經典包羅萬象,內涵豐富,除了依靠社會、學校的教育和引導外,還需要個人付出大量的閱讀和體驗來實現。然而對高中生而言,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學業壓力大,課余時間少,很難有大塊時間進行深度閱讀和體驗。隨著電腦、智能手機、電子閱讀器等新媒體的普及,高中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也正在發生著變化,碎片化閱讀已成為高中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嘗試研究碎片化閱讀與傳統文化學習的關系,探討如何合理利用碎片化閱讀的優勢促進高中生傳統文化的學習。
1 認識碎片化閱讀
1.1 碎片化閱讀的含義
碎片化閱讀是指通過智能手機、電腦等各類電子閱讀終端,在短暫的、零碎的時間內斷斷續續進行閱讀,獲取體量短小的信息或知識的一種閱讀模式。[1]它包括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閱讀時間的碎片化,是相對連續性閱讀而言,利用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余的空閑時間,對手機、電子書、網絡、博客、微信等電子終端的信息進行斷斷續續的閱讀;其二是指閱讀內容的碎片化,相對于完整內容的系統性而言,碎片化閱讀使讀者閱讀其中一個或幾個片段性的內容,也可以隨時中斷的零碎化、片段化、非結構性的閱讀內容。[2]
1.2 碎片化閱讀的利弊
近年來“碎片化閱讀”常常與“淺閱讀”、“深閱讀”聯系在一起,成為熱議的話題。通過閱讀相關文獻發現,研究者對碎片化閱讀持有不同的意見。
贊成者認為不應輕易否定閱讀碎片化,倡導發揮其特有優勢。碎片化閱讀是數字閱讀發展的產物,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成分。面對海量的信息如果想做到面面俱到,細致入微的閱讀不太可能,且碎片化閱讀恰好充分利用了時間碎片,給人們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的信息、知識和娛樂,精短的篇幅可以大大減輕讀者的閱讀負擔。[3]其多樣化的內容、多媒體的展現方式,會使閱讀變得更加豐富、便捷。此外,碎片化閱讀還可以進行快速、及時的互動交流,這些都是傳統閱讀所不具備的優勢。[4]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碎片化閱讀有其優點,同時也有令人擔憂的弊端。研究者認為,碎片化閱讀不利于知識的系統化學習和積累。碎片化閱讀時代,在網絡上習慣了快捷的提問、搜索,容易使人們養成不愿深入思考、理性選擇的依賴性,正如碎片化閱讀可能引起讀者的惰性依賴。[5]endprint
2 高中生利用碎片化閱讀促進傳統文化學習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碎片化閱讀的優勢與弊端共存,很多人已開始意識到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比如,碎片化閱讀需要學生在學習的空隙之余短時間內快速瀏覽大量信息,屬于跳躍式地瀏覽,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容易導致學生無法長時間關注某一條信息,注意力不集中。碎片化閱讀隨意而快速瀏覽獲取的往往是文本的表層信息,對深度閱讀有不利影響,不易于形成有深度、系統的,理性的知識體系。[6]然而,當前碎片化閱讀已成為青少年的主流閱讀方式,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極力抨擊這種閱讀方式,而是應當思考如何揚長避短,充分發揮碎片化閱讀的優勢。
2.1 碎片化閱讀迎合高中生個性化需求,容易激發其閱讀興趣
現階段的高中生更加追求個性、崇尚自由、自主意識強、思維活躍,樂于接受新事物,而碎片化閱讀的一些特點,如利用便捷的閱讀媒介,靈活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環境,豐富多彩的選擇內容,及時的交流互動等,能夠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閱讀內容,而且碎片化閱讀又可能激發他們對某方面內容的興趣,拓寬了視野,進而可能引發深度閱讀和思考。
2.2 碎片化閱讀可以成為傳統文化學習與傳播的有效途徑
近期《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等節目的熱播,掀起了傳統文化學習熱,在學生中反響很好。有些學生由于時間關系未能如期觀賞,但在閑暇時間通過網絡選擇感興趣的部分去觀賞,學生之間也會多了一些交流和傳播。由此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借助于互聯網、手機微信的朋友圈分享以及感興趣的微信訂閱號、手機APP等,對傳統經典主要內容、觀點以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詮釋,易于被學生接受和分享,原本被束之高閣的中國傳統文化會逐漸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因此只要形式新穎、內容適合,碎片化閱讀能夠以導讀的形式成為傳播經典的有效途徑。[7]
2.3 碎片化閱讀對高中生傳統文化應試有現實意義
近兩年,傳統文化的考核在高考中的比例有所增加,在教育部發布的《關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這也顯示出國家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傳統文化是蘊含在政治、哲學、經濟、藝術以及生產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學生精力有限,全面而細致地閱讀大部頭的經典名著心有余而力不足。碎片化閱讀方式具有信息豐富、節約時間、使用便捷等特點,高中生如果能夠利用業余時間有針對性地瀏覽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杰出人物,傳統藝術、文化遺產等相關內容,逐步拓展學習范圍,也可以成為課內學習的有力補充。
3 如何利用碎片化閱讀促進傳統文化學習
3.1 高中生的自我完善
網絡信息浩如煙海,卻泥沙俱下,碎片化閱讀對個人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高中生僅僅把碎片化閱讀當作緊張生活的調劑品,追求其娛樂性,則是膚淺地理解了碎片化閱讀,也就無法發揮它的真正價值。高中生們應當緊緊圍繞學習目標甄別和篩選實用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清除垃圾信息,注意對閱讀時間、閱讀內容等進行有意識的約束,提高自控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閱讀過程中好的線索和素材整理下來,日積月累,集腋成裘,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歐陽修《歸田錄》中的“三上”典故:“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可見合理利用時間是多么重要。
3.2 學校的教育和引導
隨著碎片化閱讀現象的普及,一些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日益加劇甚至沉溺其中,更談不上傳統文化的學習。高中生在校時間較長,學校的教育和引導顯得至關重要。學校應該營造傳統文化學習的濃厚氛圍,為學生的網絡閱讀方向和內容給予正確的引導。(1)學校應當重視開發校園網絡平臺,利用好網絡閱讀推廣的窗口,經常推薦適宜學生閱讀的媒體資源,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開發適合學生瀏覽和閱讀的在線網站,開通學校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經典圖書推薦、學科專題導航、網絡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傳統節日文化推送、假期閱讀推薦等。(2)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碎片化閱讀的優點,拓展學生閱讀思路、方法和途徑,善于利用學生的興趣點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如詩詞朗誦,經典作品改編的影視配音、演講比賽、主題沙龍等,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3)學校應加大對圖書館投入,增加數字資源,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4)豐富社團活動,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引導。比如書法社團,除在校內定期交流,還可在網上搜集書法相關網站、微信公眾號或APP,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3.3 父母的言傳身教
高中生學習緊張,多有晚課、晚自習,在校時間明顯變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機會變少。加之此階段的學生處在叛逆期,獨立意識增強,渴望擺脫父母的管束,學習壓力大容易產生焦躁情緒,這一時期更愿意通過上網排解壓力。如果家長一味擔憂和打壓,則往往適得其反。既然碎片化閱讀已經不可避免,父母只能應對挑戰,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高中生的父母,平日里應自覺加強自身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積累,在與孩子有限的交流時間里,如早飯,睡前,送校,周末等多與孩子探討有內涵、有哲理的經典著作,人物觀點,傳統藝術等,將零散的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豐富孩子的閱讀視野。
總之,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勢在必行,只要正確對待碎片化閱讀,它完全可以成為高中生傳統文化學習之路的有力助手。
參考文獻
[1] 盧玉紅,趙冬湘.碎片化閱讀時代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服務優化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5(6):84-87.
[2] 魏東霞論信息時代的碎片化英語閱讀[J].時代教育,2015(6):94-95.
[3] 李凌等.如何讓碎片化閱讀“形散意不散”[J].當代圖書館,2016(1):34-36,4.
[4] 董莉莉.自媒體時代碎片化閱讀的利弊分析[J].出版廣角,2015(12):110-111.
[5] 段志兵.巧對碎片化閱讀需求,優化科技圖書設計[J].中國編輯,2012(5):29.
[6] 吳飛飛.高中語文碎片化閱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7] 王艷玲.讓碎片化閱讀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J].新聞愛好者,2015(3):66-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