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
摘 要:師生互動在幼兒人際互動系統中具有獨特地位,除了影響幼兒各方面發展之外,對教師自身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義。游戲活動是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游戲活動中師生間的互動行為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既可以全面揭示幼兒與老師互動的特點與普遍規律,又可以深化幼教改革促進幼兒園游戲活動中積極師生互動的構建。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活動;師生互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幼兒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廣泛,幼兒的知識積累更加豐富。此外,幼兒的好奇心強,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幼兒為客體的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幼兒強烈的探究意識。以游戲為切入點,開展師生關系互動模式與策略的實踐與研究,可以在游戲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幼兒更加快樂地學習。
一、幼兒園游戲活動中的師生互動現狀分析
在幼兒園的學習過程中,游戲活動占據了幼兒日常活動的重要部分。那么,目前游戲活動中的師生互動模式現狀如何呢?
首先,師生互動的主體劃定上存在一定問題。在游戲活動過程中,師生雙方,誰來發揮主體作用對活動的效果影響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目前來看,大部分的幼兒園游戲活動過程中,多以老師為主體,因此老師在游戲中的行為和敏感程度,直接影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發揮,對于幼兒的自主性發展具有消極作用。
其次,師生互動并不處于同等地位。大部分的游戲活動中,通常以老師的詢問來開展活動。雖然在活動進行當中,老師的指令、幫助行為較少,但老師在游戲中的地位處于絕對權威。幼兒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僅需要根據要求進行成果展示,與老師共同完成的游戲內容較少。師生明顯處于不同等的地位上,互動游戲徒有形式。
最后,互動結果并不理想。目前的師生游戲互動中,主要以中性行為為主,能夠刺激幼兒積極性的行為并不多,消極的行為幾乎沒有。體現在互動反饋的結果中也是一樣。缺乏消極行為,就不能通過互動及時發現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樣的師生互動并不能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幼兒園游戲活動中互動模式類型分析
師生互動貫穿于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這是發生在幼兒園內部的,老師與幼兒間的行為過程,主要有以下四種模式:
第一種,師幼互動模式。這種模式的發起者為老師,幼兒需要按照老師事先設計好的活動進行。這也是我們目前最常見的一種師生互動模式。例如:幼兒園每天的早操,就是由老師們組織發起,幼兒配合完成的典型“師幼互動”型戶外游戲活動,屬于機械型的互動。
第二種,幼師互動模式。這種模式的發起者為幼兒,老師需要根據幼兒的需求進行合理的指導幫助。這一模式中幼兒雖然處于主動地位,但仍離不開對老師的依賴。例如:在“老鷹捉小雞”這一經典的戶外游戲過程中,還不懂規則的幼兒為了更快地參與到游戲中就會主動尋求幫助。這一模式雖然調動了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卻沒有很好地調動幼兒的自主性。
第三種,幼幼互動模式。這種模式的發起者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幼兒,其主要的優勢就是可以體現彼此的協作能力。但是一般這樣的互動都需要老師的全程指導,因此也不算是完全獨立的一種互動模式。幼兒仍然會在游戲互動的過程中,對老師存在依賴心理。
第四種,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模式。這一模式也可以由老師或者幼兒任意一方發起,但是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自主決定互動的方式、方法,根據自己的興趣來決定游戲的規則。比如:在橡皮泥的活動中,幼兒就可以自主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顏色以及數量,并且自主設計想要的作品。但是這種模式也容易受到活動材料的影響。
三、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的新模式探索
由第二部分的分析討論中我們不難看出,目前存在的師生互動模式多少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為了良好地發揮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模式教學的優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模式進行探索:
第一,營造氣氛,創造有效互動環境。首先老師需要對自身在游戲互動過程中的正確定位加以明確。老師并非管理者、決策者或者信號源,應該將自己作為一個游戲良好環境的創造者,為幼兒間的交往提供機會、維持組織互動活動順利進行。幼兒才是游戲活動互動中的參與主體,只有幼兒自身的參與與反應,才能真實地反饋出游戲的有效性。
第二,游戲互動中,注重情感交流。師生間的互動是需要老師與幼兒間的相互作用,并不是一方可以單獨完成的。師生間的互動,可以有效緩解幼兒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讓幼兒能夠在互動的活動當中感受到自己可以得到關注,從而減少不良情感壓力。
第三,分組教學,增加師生互動機會。有幼兒進行合理的分組,減少了幼兒的人數,能夠大大提高不同幼兒與老師間的交流頻率。由于受到幼兒的能力與其他課堂因素的干擾,真正參與到師生互動的幼兒并不占大多數。分組之后,老師可以以組為單位對幼兒進行管理和指導,無關刺激也相對減少。這樣的情況下可以讓新模式更高效。
參考文獻:
[1]陳煌.淺談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師生互動[J].課程教育研究,2017(2).
[2]王好杰.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現狀與組織策略研究[J].教育,2017(2).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