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雯
摘 要:“前測后測”顧名思義,即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過程前和學習過程后分別進行檢測。“前測”方式主要分析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思維差異,在教學中明確學生需要什么,教師教什么,提高課堂的質量效果。“后測”方式在我們中國,被認為學習者學習完知識后,立即展開試卷測試,測試學生駕馭了多少的知識,能做多少題,并結合實際應用,看學生能做多少事,否充分利用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本文簡要分析“前測后測”的內容與意義,在此基礎上具體探究“前測后測”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前測;后測;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應該可以認為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第一基礎,如果沒有打好基礎就很難學好其他學科,所以針對這樣的學習數學階段而且這個比較難的學科時,老師應該改變以前傳統的教學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算術能力,邏輯思維以及空間感等三方面的能力,拿到實際生活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在很多生活場景都可以運用到數學相關知識。但是,由于數學學科獨具的抽象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使得一些學生感覺數學枯燥無味,厭學,喜歡玩其它的,不愿主動學習,可能會走神,獨立思考。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前測后測”的內容及意義
小學生涯可以認為是學生進入學習生涯的最重要的一個關鍵生涯,在這個時期決定了每一個同學知識的根基。如果在此時期學生沒有充分把握小學數學的基本知識,失去了數學興趣,那對于這個學生今后的數學知識的獲取肯定是沒有益處的。老師利用“前測后測”手段去授課時應當時刻把握好誰是主體誰是主導,必須意識到學生應該是主體,自己只是起到主導作用而已,以這樣的方式去授課就無形中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知識水準。“前測”的概念就是依靠小學學生目前所學的其他知識以及數學知識為前提的,然后結合教師恰當的授課基礎,在授課進行之前對學生進行測試,這樣方便老師把握學生的預習情況以及弱點,然后老師帶著目標去為學生制定課程。
老師經過對學生進行“后測”之后,這樣就能夠了解自己上課的效果怎么樣,然后再比對“前測”,概括前后測的講課效率對比,重新去制定接下來的教學計劃以及標注好下一次的課程難點有針對性地做進一步完善授課方法,然后再用后測方式去檢驗自己的授課效果。老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以前課程真正學到了什么知識,會運用什么知識,然后再進行教學方式反思,改善授課手段,盡量將重點放在學生沒有真正把握的知識點之上,這樣就可以節約大部分時間,提高老師的授課效率和質量。小學數學教學一節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前后測作為課堂教學的調查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前后測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以及通過教學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也可以通過對前后測數據統計對教學作出合理的安排。
二、“前測”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分析及建議
“前測”是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始時期,運用3~5分鐘的時間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對學生整體的知識水平進行檢驗,明確學生具體需要提升的部分,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與目的性。隨著我國教育部的改革,各地各校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素質教學。相比于教師直接授課的教育模式,這一舉措在幫助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數學成績,確實卓有成效,但是還存在一些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我國小學教師人數眾多,教學能力參差不齊,有些老師并不擅長于引導學生進行前測,設置的模擬測試問題太簡單或者太困難都好用于教學的開展。如果提問設計的太容易的話,根本對學生學習效果檢測無益處,也無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反而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提問設計的太難的話,根據小學學生心理問題,又會不利于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導致課程無法進行下去。根據我國目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前測”情況,并考慮到小學生心理特征,在開展教學中,應按照學生的現有水平,遵循小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在“前測”過程中重視差異性和層次性,“前測”以基本知識點和與本課知識有關聯的舊知識為出題方向,兼顧班級中的優等、中等和較差的學生,在檢測過程中由易到難,逐步深入,使學生易于接受。
三、“后測”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分析及建議
“后測”是指教師在教師講課后,根據上課的講課內容,出題檢測學習效果。“后測”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自覺學習的體驗感,增加他們再學習再測試的欲望,這樣自然而然地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其他綜合素質方面的能力,也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學習好了,學生做作業就快了,課下學生就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做作業。如此學生便可以輕松應對其他課本知識,無疑就是在為學生減壓,學生也就更愿意去學習其他知識,利于讓學生具有更好的綜合素質,保證了學生更多其他課程學習的時間和興趣。對教師這個群體而言,“后測”需要高深的技術,不能蜻蜓點水的教,不能蒙混過關,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水平層次有更高的需要。“后測”這種授課手段的優點就是即能夠讓教師充分獲取學生各種概況之后去安排目標和改進建議,從而充分保證能夠讓老師得到自己教學的反饋而做下一步提升。一方面,“后測”提供的課堂實時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掌握自身不足之處,并了解自身需要上一個層次的地方。另一方面,對學生群體而言,“后測”可以使學生掌握自己與他人的差距,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總結學習方法,對癥下藥,提升學習能力。然而,很多老師因為自己水平比較低,在他們授課階段往往不重視“后測”,這就不能幫助學生提供學習能力了。老師必須充分利用好“后測”授課方式,結合本身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恰當把握。
四、小結
小學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變的很受重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堅持貫徹“前測后測”的教學理念,“前測”應以基本知識點和與本課知識有關聯的舊知識為出題方向,“后測”則以新課所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為主。數學教學過程,應該把理性與感性教學兩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不能單純的用一種教學方式,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平常玩耍以及生活場景中帶著數學思維去挖掘相關問題,然后去解決相關問題,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有關數學學習方面的基本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
[2]戰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現代交際,2017.
[3]胡中雙.淺談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7).
[4]竺仕芳.激發興趣,走出誤區——綜合數學教學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4).
[5]王福.淺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J].華夏教師,2017,(07):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