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在新媒體生態格局下,城市臺正在經歷受眾流失、人才流失、話語權削弱等嚴峻挑戰。單就新聞輿論宣傳而言,存在著主題宣傳“淺”、創新創優“弱”等問題。文章以紹興臺的新聞輿論宣傳為例,對如何推動廣電這一傳統主流媒體高質量發展做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 時代聲音;品質傳媒;高質量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0-0086-02
城市臺是傳遞主流聲音、疏導本地輿情、宣傳城市形象的重要平臺。廣電人是主流輿論的堅定引領者、先進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中國故事的生動講述者。只有聚精會神聆聽時代聲音,殫心竭力打造品質傳媒,城市臺才能在融合與轉型中獲得高質量發展,成為讓黨和政府信賴的現代主流媒體。本文以紹興臺的新聞輿論宣傳為例,對如何推動廣電這一傳統主流媒體高質量發展做粗淺的探討。
1 成效與問題
近年來,紹興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簡稱“總臺”)致力“品質傳媒、活力集團、幸福廣電”建設愿景,積極實施“本土化、新媒體、多元化”三大戰略,成效顯著。僅就今年以來的新聞宣傳來說,以“品質提升年”為載體,各項工作亮點紛呈。一是主題宣傳有聲勢。持續推出《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聚焦高質量發展》《抓落實 求實效》等20余組系列報道。二是節點報道有亮點。推出電視大型跨境新聞行動《“一帶一路”上的紹興人》、廣播鄉賢特別連線《寄語家鄉 共襄發展》等。三是對外宣傳有突破。積極對接央視、浙江衛視、浙江之聲,紹興廁所革命、激活閑置農房等特色亮點題材在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四是新媒傳播有手法。增強陣地意識,提升用戶體驗,升級改版“今日紹興”客戶端,僅上半年實施重大活動移動圖文直播20余場。五是創新創優有拓展。12件作品獲得2017年度省級新聞(政府)獎一、二等獎,比上年多4件。廣播電視市場份額繼續三年位居全省城市臺前茅。
但是,毋庸諱言,在互聯網催發的媒體變革和媒體格局、輿論生態重構中,城市臺正在經歷受眾流失、人才流失、話語權削弱等嚴峻挑戰。在新聞輿論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主題宣傳“淺”。主題報道“有數量缺質量”“有題材缺深度”,有的沒有吃透上情,有的沒有摸準下情,有的“天線”和“地氣”兩頭不搭,與領導的期望、與受眾的要求相比,差距不小,削弱了新聞傳播的影響力、政策宣傳的有效性。二是創新創優“弱”。業務研討氛圍不夠濃厚,內容創新不夠主動,節目表現手法單一,現象級欄目比較缺乏;作品創優薄弱的現象雖改觀,但持續力不強,整體上在全省廣電各類政府獎參評中位次還是靠后,對外宣傳也存在類似情況。這些問題,必須在今后一個時期加以解決。
2 對策與舉措
當前,城市臺正處于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必須牢記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新要求,認清新時代所擔負的新使命,審視內容生產、平臺建設、產業空間、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短板,以提升品質為目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建設新型主流媒體。
2.1 聚精會神聆聽時代聲音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時代聲音就是問題所在、主流所寓、指向所賦。在時代聲音里,蘊含著社會發展的標尺,凝結著人民群眾的期盼,凝聚著務實創新的共識。那么,廣電人怎樣才能做到善于聆聽時代聲音呢?
一要確立強烈的聆聽意識。認識上的清醒,才有行動上的堅定。習總書記提出的黨的新聞宣傳輿論工作48字職責和15字使命任務,要求我們廣電人必須牢記主流媒體的政治責任,確立強烈的聆聽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聆聽時代聲音的自覺性、捕捉時代聲音的主動性和聽懂時代聲音的敏銳性,才能以更高站位謀劃引導廣電新供給,培育廣電新業態,增強廣電新動能。二要營造優良的聆聽環境。要在優化機制、強化激勵上下功夫。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必須著力推進全媒體生態式改革,整合資源轉企改制,構建與新媒體市場機制相對接的廣電體制。建立融合媒體機制,加快業務流程再造和機構重組。按照“臺網并重,先網后臺”的思路,革新運營機制,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全媒體生態圈。改進考核與激勵辦法,打造集“采、寫、攝、錄、編及網絡技能運用能力”于一身的全能型記者。打破唯收視(聽)率是從的狹隘思維,更加注重傳播效果評估和結果運用,提升受眾參與度和忠誠度。強化“移動優先”,將更多人財物投向互聯網,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盡快進軍網上、深入網上。三要練就高超的聆聽本領。習總書記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四向四做”能力素質和增強“四力”的要求,這是做好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行動指南。在眾聲喧嘩的媒體生態下,我們廣電人必須自覺練就“四把刷子”:一是講政治的“腦瓜子”。牢記“黨媒姓黨”職責,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拉高政治站位,深學政治理論,豐富知識素養;強化理論思維,善于深思熟慮,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二是講溫熱的“心窩子”。赤膽忠心當記者、滿腔熱情做新聞,以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推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融合型內容產品。三是講作風的“泥腿子”。要邁開腳步丈量大地,身上多些書香氣,腳上多沾泥土味。在路上心里才有時代,在基層心里才有百姓,在現場心里才有感動。這就要求我們廣電人勤跑腿腳、跑快腳步、跑實腳印。四是講自律的“鐵尺子”。廣電人或多或少掌握著新聞播報的話語權,稍有不慎就會“摔跟斗”,必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2.2 殫心竭力打造品質傳媒
提升廣電品質,打造品質之臺,必須致力于內容創優、智慧創收、管理創新,著力提升傳媒品質、產業品質和隊伍品質,努力實現廣電媒體的融合轉型與優質發展。
一要致力于內容創優,著力提升傳媒品質。新聞輿論的核心要素是內容生產,只有高質量的作品才能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要把提高節目質量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實施節目、欄目、活動、頻道和主持人“五大品牌戰略”,努力創作生產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佳作。要注重新聞創意策劃,學習借鑒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工程”,推進重大主題報道大片化,在多元輿論場發出主流聲音;發揮廣電特長,以高清演播室改造為載體,采用虛擬圖文、背景大屏、觸控點評、多屏聯動等全媒體包裝形式,推進直播常態化、優質化;擴大移動端的影響力,按照“平戰結合、務實高效”的原則,增強各傳播平臺的協同性,推進全媒體指揮中心建設,生產更多“準新微快”產品;抓好節目調改,提升既有品牌欄目的質量,不斷研發創新節目(欄目)。以擴容廣播誦讀節目、新推電視鑒寶類節目為重點,不斷拓展本土文化類的節目影響力。二要致力于媒體融合,著力打造平臺品質。以創新性思維構造“視聽傳媒”生態環境。在硬件建設上,要以高清化改造項目為抓手,推進直播常態化、優質化,采用虛擬圖文、背景大屏、觸控點評、多屏聯動等全媒體包裝形式,實現電視自辦節目提質增效,加快推進廣播中控數字化和全媒體指揮中心建設。在軟件建設上,強化移動優先理念,再造采編播流程,推進全臺媒體融合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健全跨部門全媒體策劃、采編、播出、推廣、考核機制,充分發揮廣電視聽兼備的特長,做大移動化傳播矩陣,生產更多“準新微快”產品,擴大移動端影響力。三要致力于管理創新,著力提升隊伍品質。深化改革導向,在體制機制、新聞運營、資源整合、媒體融合等方面推進管理創新。從培養政治定力、職業操守和精神風貌三方面入手,建設高素質的廣電員工隊伍。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培養更多能自覺踐行“四向四做”的新聞匠人、經營能人、融媒達人。健全節目(欄目)常態性評優機制,完善政策激勵,倡導多勞者多得、創優者多得。繼續實施年度十件實事(項目),舉辦聽眾觀眾節,增加各類文化福利供給,讓廣電員工更體面地工作、更愉悅地生活。
3 結束語
城市廣電媒體高質量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媒姓黨”不動搖,始終把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體現在廣電新聞輿論工作采編播的各個層面。不管任何時候、任何情況,無論是策劃欄目、采制作品,還是每個欄目、每件作品的點、線、面,都要以“聆聽時代聲音”為站位點,以“打造品質傳媒”為著力點,做到政治立場不移,“內容為王”不變。在眾聲暄囂的輿論生態新格局下,積極宣傳黨委政府的政策主張,反映基層群眾的安危冷暖,做到“出鏡對得起時代,發聲無愧于未來”。
參考文獻
[1]蔡名照.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J].中國記者,2018(7).
[2]蔡赴朝.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加快建設廣播影視強國[J].黨建,2011(12):19-20.
作者簡介:劉孟達,副研究員,主任編輯,現任紹興廣播電視總臺臺長、黨委書記,研究方向為媒體經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