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要】為適應學校轉型發展和服務地方化工行業的目標,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以及考核方式的全面制定等三個方面對現有精細化工教學進行改革,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發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精細化工 課堂導入 自主實驗 翻轉課堂 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243-01
寧夏理工學院是寧夏地區一所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為貫徹該辦學目標,學校不斷推進學分制改革,加強產教融合,細化專業培養方向。應用化學作為我校服務寧夏地區化工行業發展的重點專業,以精細化工為主要培養方向,主干課程包括精細化學品,精細化工生產工藝學,精細有機合成化學。這三門課程相互銜接,旨在培養從事精細化工產品生產與技術開發、產品檢測、生產管理、科研和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精細化工行業產品種類多,注重復配,產品利潤高[1],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新產品的開發和配方的個性化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譬如:教學方法單一,考核體系不完善,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學習興趣寡淡,體會不到精細化工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缺少將自己所學知識轉化為商品性成果的機會,激發不了他們創新創業的熱情。為此,在學校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急需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以及考核方式全面制定等三個方面對現有精細化工教學進行改革[2]-[4],方可適應人才培養目標,實現服務寧夏地區化工行業的目的。
1.教學目標具體化
精細化工產品涉及染料、顏料、農藥、涂料、膠黏劑、日用化學品等11個領域,這些領域均與日常衣食住行聯系緊密。因此,每個章節的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層次的設置上,都要具體到生活常識問題的解決和可量化評價的生產實踐技能。
以日用化學品章節里的洗滌劑、化妝品為例。
2.教學方法多樣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滿足于刻板的填鴨模式讓學生機械接受課本上的結論性知識,還需對教材進行加工改編,從課程導入和課堂形式上尋求改變。
2.1生活案例作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一節課,首先需要一個別開生面的導入過程,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景中。精細化工類的課程內容基本按所涉及的產品類別進行章節分布,每個章節均可用貼近生活的案例作為導入,具體如表2所示。
2.2 自主實驗培能力
精細化工類課程的內容主要圍繞所涉及產品展開,每個章節內容之間沒有太多銜接關系,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可自行組團,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尋找原料,設計配方,然后經指導老師對配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審核后,即可制備產品。整個自主實驗過程中詳細記錄操作過程,所用知識點,所遇到的問題,團隊成員的解決方法以及最終收獲。
2.3翻轉課堂展成果
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通過翻轉課堂的模式來展示自己的成果。翻轉課堂上,學生作為主體,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詳細講解自己所選產品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從學生視角對自己已消化的知識進行分享,同時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講解過程中,團隊與團隊之間相互交流,借鑒學習,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這樣在理論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最后通過互相交流展示的形式來達到對所學知識的徹底消化和鞏固。既學到了專業知識,又鍛煉了表達和溝通能力。
3.考核方式全面化
為了更全面地評價學生學習成果,最終的成績考核包括課堂出勤10%,翻轉課堂表現40%,自主實驗50%。
總之,通過教學目標的有效設置,生活案例導入,課后自主實驗,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的融入,以及全面考核方式的制定,讓學生在學會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精細化工產品生產工藝,挖掘出自己的專業潛能,全方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發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洪齡.精細化工導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1-10.
[2]段春雨.國內翻轉課堂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重慶高教研究,2014(4):106-107.
[3]全紅平,張太亮.精細化工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2(3):176-177.
[4]紀楨,周文超,寇瑩,孫安霞.轉型背景下精細化工工藝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山東化工,2017(4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