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冬如
【內容摘要】體驗不僅是一種感官接觸過程,更是一種思維深入過程,在田園山水的學習過程中,給學生創設一種真實而有效的生活體驗過程,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關鍵詞】體驗 田園山水 中學 效果
美術是人類情感的溫床,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橋梁,作為中學教學中的重要學科,是學生觀察事物、情感激發、感受生活的重要路徑。但是,就傳統美術教學來說,其對于學生美感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升則存在不足,融合體驗式教學模式,則能夠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單純“教”,學生簡單“學”的被動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與教師一同進行山水畫的學習,一同感悟家鄉田園之美,讓學生學習美、欣賞美、體驗美、創造美的能力逐漸提升。
一、融合場景,情感體驗
體驗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生活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注重讓學生通過某一生活情景的展現激發其內在的情感體驗。融合相應的情景教學則可以帶給學生真切的體驗感受,能夠讓熟悉的事物、場景映入學生眼簾,讓學生因為受到相應“刺激”而達到內在情緒波動的體驗感受,讓其從情景之中產生豐富聯想。
在進行中學美術《時代風采——現代中國畫》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將有紀念意義的生活照帶入課堂,一方面讓學生通過生活照的展示而聯想起曾經的回憶,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通過情感的帶動而達到更好的美術繪畫效果。有一學生將一張幼時的照片帶入課堂,告訴同學們這是媽媽在其一周歲時抱著他在自家門前照的,其構圖雖然簡單,但是卻蘊含了母親的愛,身后房屋和樹木環抱的田園風景讓人感到溫暖和溫馨。在這樣的氛圍中,我讓學生自己進行畫面構圖,將熟悉的場景和深刻的記憶結合在一起進行繪畫,更促進了學生繪畫的能動性。這樣每一幅繪畫作品都是學生“情感的記憶”。
情景的創建和融合既可以由教師來展開,也可以讓學生來進行,更可以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手一同創造。通過帶有回憶性質的生活場景,更加能夠調動學生的內心豐富情感,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為深刻。
二、發展思維,創新體驗
美術活動的開展,以及美術學習過程的進行,不僅需要臨摹過程的夯實,更加需要創新思維的融入。從某一個方面來說,融入創新思維的美術學習過程,才能夠讓美術知識真正為學生所用,才能夠讓學生學習到美術知識的精髓。因此,教師要注重給予學生一定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創新發現,讓學生的創新體驗帶給其美術學習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欣賞李可染的《魯迅故鄉紹興城》這幅畫時,先讓學生觀察總結后發現畫中表現的房屋還是清一色的黑瓦白墻式的單層老屋,小河之上也是磚木結構的單孔小橋。此時啟發學生,面對現代化的都市和農村集鎮,你將如何表現村鎮,表現道路、樓房、水泥橋……學生迅速先在速寫本上繪出樓房、大橋、鄉間馬路上行駛的車輛……教師把眾多的片段一一投放在屏幕上,讓學生自己選擇幾個中意的物象進行組合,從而繪制出一幅幅展現田園新風貌的山水畫。每一幅作品都融入了學生的思想,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首先進行畫作欣賞,在欣賞的基礎上再進行想象,將很多“無形”的事物通過“有形”的方式展示出來,也會讓畫作更富趣味。培養學生創新體驗的方式多種多樣,還需要教師不斷的深入研究。
三、自主探究,合作體驗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時候所起到的是引領、導向作用,真正創作還是需要學生親自參與。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就繪畫的開展予以研究、探索,不僅能夠讓學生的美術潛能得以充分挖掘,而且能夠讓學生的合作意識得以萌生,讓學生的合作能力逐漸增強,帶給學生更為強烈的合作體驗感受。
在進行美術《江山多嬌——現代山水畫》教學過程中,我并沒有依照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臨摹上色,而是將一長幅空白絹帛帶入班級,純白的絹帛作為底色,帶給學生無盡的創作空間,讓學生以自己老家的老屋為藍圖,穿插田園間的小橋、流水、樹木等,既可以隨意設色,也可以進行繪畫創作。沒有任何要求的創作模式,反而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的同學擅長畫樹的就畫樹,有的同學擅長畫屋的就畫屋……這樣舉眾人之合力繪出了小橋流水人家的一幅長卷,將一片祥和之氣展露無遺。由于畫面出自不同之手,所繪畫的內容層次感和空間感也更加強烈,小組所繪制的田園山水作品更加能夠彰顯學生彼此合作的效果。
給予學生自由討論時間,給予學生合作發揮空間,不僅可以讓學生的田園山水作品更具多樣性,而且能夠讓學生的田園山水畫思路更為開闊,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帶給學生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和發展空間,讓學生的合作體驗得以強化,讓學生的創作熱情更加高漲。
總之,增強學生學習體驗,不僅是學生學習質量得以強化的重要路徑,更是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是教學相長的重要過程。教師還要就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予以深入研究,使學生因為生活體驗而激發美術興趣,在田園山水畫的學習過程中深化自我體驗歷程,讓學生在美術領域得以長足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