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摘 要:情感教育是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向學生傳達有關感情態度體驗,使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情感價值觀,也是教學的一種較高境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探究如何通過情感教育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形成個人教學特色,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感教育;對策
歷史作為一門社會性的學科,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這就需要初中歷史教師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他們逐漸明白做人的道理,具備良好的品質,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文章將主要分析情感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途徑。
一、情感教育融入歷史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引導學生有正確情感取向
眾所周知,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初步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世界觀、人生觀處于初步建立階段,但由于其年級尚小,對事物的認識程度不夠,加之叛逆心理嚴重,非常容易沖動,很容易出現情感上的偏差。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十分必要的。
(二)有利于提升歷史教學效果
人的認知過程就是情感的體驗過程,任何的認知過程都伴隨著一定的情感,情感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在動力,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積極向上的情感支撐,那么學生就會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更要多方面的尋求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初中歷史情感教育內容
(一)創設體驗情境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設置情境。首先,動之以情,用與教材內容相符充滿感情的語言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時空之中,使其產生思想感情的共鳴。如講解“甲午戰爭”一節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導言渲染氣氛:“同學們,中華民族在近代還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在一百余年中,流淌著無數炎黃子孫的血淚,記載著許多殘酷的史實。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回到1894年那個盛夏,共同體會那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悲壯歷史。”這樣的語言使課堂一開始就籠罩了濃重的氣氛,學生的思維與課本內容相融合,對于下面的教學起到了引領作用。
其次,教師要善于打破時空限制,拉近現實與歷史的距離,抓住歷史知識與學生實際的契合點,讓學生穿越時光隧道,走進歷史。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經常地這樣設計:假如你是歷史中的人物,面對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樣做?這樣就很容易使學生不再感覺歷史的遙遠和陌生,而能夠以一種親切愉悅的心態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豐富語言教學
歷史課程雖然大多數是講歷史事實的,然而并不影響教師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將這些知識呈現在課堂上。比如,教師可以用豐富的語言講述歷史知識,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語言的運用方式多種多樣,有娓娓動聽的講述、慷慨激昂的評論、含蓄委婉的抒情……豐富的語言,能夠充分增強號召力和感染力,渲染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對課堂上需要滲入個人情感的地方進行標注,在課開始后調整自己的狀態,進入課本角色當中,表現自我,飽含真情,把課本中無聲無形的內容變成有聲有情的語言,吸引學生的聽講興趣。
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教學為例,單憑課本上的文字描寫學生是不能深刻體會到當時那令人激動萬分、熱鬧非凡的場面氣氛的。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高亢激昂的語氣來講述我國是怎樣從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步一步進行改革,實現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目標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有關“開國大典”的視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面,深刻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多么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
(三)借用歷史人物
倘若說現在的孩子有什么缺失的話,我想堅強的意志是列在第一位的。家長的百般呵護、物質的過度充盈,讓學生除了發愁學習,可能不知道任何愁滋味,面對一點點挫折,便會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尋死覓活。面對這種情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借用教材中具有堅強意志的人物事例,對學生進行堅強意志情感滲透。
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這一教學內容時,我對孫中山先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所做的努力,用年表的形式進行了呈現,在改革主張未被采納之時,在起義失敗面前,在革命果實被篡奪之際……孫中山先生從不放棄,他為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孫中山先生如一座豐碑,讓學生重新定義了困難,為學生堅強意志的樹立確立了榜樣。而在學習“紅軍長征”時,我更是提前布置學生開展了“長征知多少”長征故事搜集活動,無論是張思德嘗“百草”還是馬背上的小紅軍,又或是13歲的小紅軍小蘭,不同的故事,卻是同樣的震撼。堅強的人物事例還有很多,這些人物雖然身處的時代的不同,但他們身上的堅強卻是恒久遠的。通過借用這些歷史人物事例,堅強情感的滲透了然無痕。學生認識到時代不同了,但是骨子里的品質不能丟,堅強要從小事做起。
總之,情感教育是與認知教育相對的概念,是完整教育過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歷史課程教學的內容,重視情感教育的運用。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豐富學生的情感,強化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的認知和理解,全面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盧志強.初中歷史情感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6(88):116-116.
[2]趙智峰.淺談中學歷史教學情感因素的培養[J].科學導報,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