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秀芳+吳浩+黃小奇+彭娟
摘要:在創新創業教育逐步深化的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備受關注。文章通過對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和教學團隊建設的調查和實踐教學中的課程設置研究,提出“點·線·面”倒推路徑,通過文獻查閱和問卷調查論證其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在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實施中具有可行性,以期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完善,使之更加適應形勢發展和更好地達成創業人才培育的目標。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倒推路徑;課程設置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中提出,推動高校創業教育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切實加強高校創業教育工作。2015年1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2016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通知指出,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诖?,創業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新趨勢,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各高校根據國家創新創業政策的要求,及時開展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但在實踐過程中遭遇不少困境。本研究以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將常規的“點·線·面”路徑倒推為“面·線·點”路徑,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創業教育制度化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生培養的制度性文件之一,首先從制度上科學合理地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并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統一設計、同時安排、逐步融合,既設計獨立的創業教育課程,又將創業教育內容嵌入專業課程中;將創業教育中的通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統一設計,既有全覆蓋學生的創業通識教育,又有創業實踐落地的精英教育。通過創業課程和創業實踐實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業知識和能力。
二、倒推“點·線·面”路徑,實現創業教育層次化
“面·線·點”路徑設置的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比較普及的兩種教育模式(聚焦模式和全校性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糅合?!懊妗钡淖龇ǜP詣撔聞摌I教育模式相似?!凹磩撔聞摌I課程和活動針對全校學生開展。分為磁石教育和輻射教育[1]”這里我們側重輻射教育的實踐。“線”介于輻射教育和聚焦教育之間,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融合發展;“點”是聚焦教育的實踐,通過篩選適合的學生并為其整合資源。“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有四大趨勢。第一,高校制度環境進一步完善,國家頂層設計方面相應更完善。第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向通識教育發展。第三,“互聯網+”等手段進一步拓展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渠道。第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將趨于開放化和國際化。[2]”而“面·線·點”路徑設置的模式綜合了時代的優勢,在現今創新創業教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其實施顯得十分必要。
(一) “面”的課程——依托《大學生創業指導》等基礎課程延伸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通識性教育。
《大學生創業指導》可以設置為面向所有學生開設的公共必修課程,是一門涵蓋創業基礎、政策以及實踐的通識課程。本門課程可以設計由40%理論知識和60%實踐能力的比例組成。該設置來自于高校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傳統,從設置中強調了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性。早在2014年,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就提出要建立注重實踐的教育模式?!皩嵺`教學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是主體,應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觀念與教育模式”[3]
課堂之內:實踐和理論相輔相成。通過講解創業理論,為學
生建立一個系統的、基本的創業理論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業理念,啟發學生的創業思維。在實踐能力培養環節,主要鍛煉學生的初創能力。學生自行組建團隊,團隊提出創業項目并著手設計,在課堂上模擬推進項目,經過路演的形式了解創業實踐過程。
課堂之外:層級競技平臺和大賽跟蹤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創業競賽,將種子團隊通過系級、院級、省級比賽平臺逐步進行完善和升級,優秀項目通過成果轉化成為大學生科技文化成果走出校門。
(二) “線”的課程——開設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的創業課程
“面”是以必選通識課為教學依托,在所有學生中推廣創新創業教育。在“面”的普及教育實現之后,根據專業開設具備專業特點的創業課程,形成創業創業教育與具體專業相互融合發展的“線”行教育,該部分課程側重創業項目開發、創業項目設計,此課程主要是加深創業創業教育的深度和專業教育的廣度,實現培育創新創業專業型人才的目標。形成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和制度成果,使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
“線”的教育,必須實現專業與創業的深度融合,校企一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形成“四位一體”的模式。
第一,采取校企合作編寫教材、共同開展課程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第二,校企共建實踐條件建設,實施“大學生創業孵化訓練基地”項目,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了真實的校內校外實踐平臺,提升創業實踐能力。
第三,通過質量工程建設完善課程大綱,教案,積累教學經驗,完善課程建設。
第四,校企共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利用社團協會等學生組織,舉辦如“大學生模擬市場”等活動,激發學生創業意識,提高了學生創業實踐動手能力,創新了校園文化活動。
第五,校企共同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競賽,以比賽來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提升創新理念、拓展創新創業思路,借助質量工程建設,依托“大學生創業孵化訓練基地”,開發有創新性的項目,指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大學生創業計劃項目,提高創業項目的質量。
(三) “點”的課程——是創業精英課程endprint
該部分主要針對有較明確創業意向和意愿的學生,課程側重創業項目的營運與管理、財務、投融資等。
經過“面”的普及、“線”的篩選,最后到“點”的形成,挑選出創業意向明確的學生。
(四) “點·線·面”倒推路徑中的課程體系
三、“點·線·面”倒推路徑中的教師團隊建設研究
校企共建創新創業教學科研團隊,創業“面”的通識課教育建立以輔導員為主的團隊;創業“線”與“點”的教育建立以專業教師、政府企業、創業導師組成的團隊。
針對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建設,本文使用調查問卷法,在全省高職院校中發放問卷393分,使用SPSS交叉表分析法,發現在我省,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接近50%在30—40歲,而且及時更新知識最強的也是在這這個階段。如圖所示:
團隊成員中,實施團隊以中級職稱的青年教師為主,30歲以下3人,30-40歲11人,符合青年教師為主力的特征,確保了課程實施的可行性。同時根據調查結果設置行業人士加入支撐團隊共同設計課程培養目標、控制進度計劃、整合課程資源、實施課堂教學、創業團隊構建、創業項目打造、創業比賽指導等內容。
四、 “線”——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融合發展的思維導向
(一) 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繼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融合。在專業課程中增加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形成從基礎啟蒙、知識技能到實踐實訓的創新創業梯形課程體系;推進我系各專業間的協同,建立跨專業平臺課程的教學與學分認定機制。
(二) 改革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支持教師將科研項目、產業技術、學術前沿成果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創新創業靈感。改革考試內容和考核方式,在創新創業課程中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在專業核心課程中,改革單一考核模式,探索多渠道考核管理辦法。
(三) 改善創新創業實踐條件
就現有的創業實踐基地,深化打造與辦公孵化場地、創業導師幫扶、創業培訓、投融資對接、項目路演、實體模擬等為一體的創業空間。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從中總結規律和方法,發掘大賽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和促進作用。
(四) 創新教學管理體制機制
通過對廣東省從事創新創業教育人員的調研發現,目前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年限在兩年以下的達到68.4%,6年以上的不足10%,形勢并不樂觀,因此,該課程制定了創新創業教育學分認定管理辦法,鼓勵學生通過創業相關方式轉換替代學分。實行彈性學制,將修業年限放寬至六年。完善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激勵機制,針對目前創業教育人員經驗不足(執教年限低于兩年視為經驗不足),該課程制定高層次人才參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管理辦法。
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年限:
五、影響與成效
(五) “點·線·面”倒推路徑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推行,營造了濃厚的創業氛圍,促進了創業項目的落地
課程實施后,學生對創新創業有了認識,已形成崇尚創新、大眾創業的校園氛圍,現在我系多個省級創新創業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并落地,“創業孵化訓練基地”運行3年來已有近1000多名營銷專業學生進入基地進行鍛煉。
(六) “點·線·面”倒推路徑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推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創業熱情,激發了學生的創業潛力,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點·線·面”倒推路徑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推行之后,學生綜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本校畢業生對創新創業能力的總體滿足度79%,能力素質培養有效性為66%。
六、經驗與示范
(七) 通過“面”—“線”—“點”逐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積累,經貿系通過推出通識必選課程推廣到“面”,在“面”的普及教育實現之后,逐步形成創業教育與專業相互融合發展的“線”行教育,以達到全面培育創新創業專業型人才的目標,“點”探究創新創業的深化教育。
(八) 校內校外師資團隊相輔相成
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實施之前,經貿系組建了一支校內外、專兼職動態發展的創業教育師資團隊——支撐團隊和執行團隊,兩個團隊相輔相成,在實施過程中,支撐團隊進行及時引導和啟迪從而保證了課程的進度和質量,而實施團隊又給了支撐團隊實踐基礎。
(九) 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激發和發覺學生主動性和實踐能力的課程,在創新創業課上,老師和創業導師的作用是提供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闞婧,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以大連理工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為例[M],2011.15.
[2]北京中科創大創業教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聯合課題組,《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藍皮書》,2016.
[3]歐陽泓杰,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M].2014.2.
本文項目來源:項目來源: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計劃成果,廣東省高職教育創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7年度教學教改項目(CYQN2017022),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重點項目(GDGM2017-ZD-08)。
(作者單位: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