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作為數學教師,我們都知道,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必須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升學生的參與質量;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愉快地學習。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生;參與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44
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培養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升學生的參與質量;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案例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展開探究:
一、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
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師應操縱或控制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的各有關變量。在許許多多的變量中,學習動機是對學生的學習起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有意義學習活動的催化劑,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準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在數學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富有教育意義的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故事、趣味數學等,通過興趣的誘導、激發、升華,使學生形成學好數學動機,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例如,在探究“勾股定理”時,介紹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故事,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在認識“實數”的概念時,介紹數的產生和數的發展歷史,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知識領域。
二、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
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并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數學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
1. 讓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
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于解決實際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義常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概念的建立過程,有利于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例如,函數概念教學,不應只關注對其表達式、定義域和值域的討論,也不應由教師直接介紹函數的概念,而應選取具體的實例,使學生明白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體會函數能夠反映實際事物的變化規律。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這一節,探究一次函數的概念時,選取這樣一個實例:用火柴棒按圖示規律拼成正方形,則第n個圖形中,所需火柴棒根數m與正方形個數n的關系式為________。
……
第一步,讓學生動手,搭出一個、兩個、三個……正方形,數出需要幾根火柴棒,同時填下表:
第二步,讓學生分組討論圖形的變化過程中火柴棒根數的變化,然后探究出第n個圖形中所需火柴棒根數m與正方形個數n的關系式。
第三步,讓學生獨立完成書本的引例和做一做。
第四步,引導學生觀察m=3n+1;y=0.5x+3;y=-0.18x+100……這些關系式的共同特點,然后引導出一次函數的概念。精心選取能夠反應數學概念形成過程的實例,讓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培養了學生參與意識,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2. 讓學生參與公式、定理、法則的發現過程
數學公式、定理、法則形成過程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經過觀察、分析,用不完全歸納法、類比等提出猜想,然后尋求邏輯證明;二是從理論推導得出結論。數學中的每個公式、定理、法則都有一個發現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公式、定理、法則的發現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例如,推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時,第一步,讓學生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2+8x-9=0,(2)2x2+12x=2,(3)3x2-9x+2=0;第二步,創設懸念,你能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嗎?第三步,教師先引導,系數是字母的和系數是常數的方法是相同的,再讓學生四人一小組探究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這樣讓學生自己用配方法推導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參與公式的發現過程,學生就不會死記公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數學教學效率。
3. 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解決、探索過程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問題具有較強的探索性,不僅解題策略需要學生去探索,就是數學問題本身的結論也是多種多樣的,問題的已知條件也并不明顯與完備,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自參與發現、設定、探求、檢驗與討論解題活動;數學問題具有多種解法或多種不同水平的解題策略,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在解題活動中均有所收益,從而增強學生參與解決數學問題的自信心。
三、重視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通過方法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例題,只會一招一式,不能舉一反三。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我們教師不能做“演員”,而應是“導演”的角色,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親自嘗試和探索,提高學生參與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讓他們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愉快地學習,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六中 041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