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海
摘 要:教育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在初中教育階段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在素質教育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教育者應該改變教學模式,為學生制訂適合的教學計劃與內容,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6-00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25
數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習數學的意義就是將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新課改提倡學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初中數學教學內容中涉及了幾何、方程式、函數、有理數等多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育者不僅是學生的引導者,還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參與者。在教學活動中加大師生交流能夠增強學生對教育者的信賴度,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 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理念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與影響。目前,有很多教育者與學生家長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發展。教育者使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教育者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全部按照教育者的教學模版來學習,失去自我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學習興趣低,學習效果差。有的教育者在素質教育的號召下轉變了教學理念,但是沒有明白新教學理念的內涵,只知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1]。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自主學習”時,遇到不會的問題就忽略過去,理解不了的知識點也不詢問教師。教育者每次問學生:“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嗎?”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都表示自己懂了,教育者就開始講解新的章節。一章節一章節的講完之后,學生不懂的問題也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具有階段性、差異性、互補性和不平衡性,如果教育者在制訂教學計劃和目標時對所有的學生統一要求,數學學習能力高的學生面對著簡單的學習目標會喪失斗志,數學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面對著對自己來說高難度的目標會產生畏懼心理,最終造成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差,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等問題[2]。有的學校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使用了小組教學的方式,小組討論流于形式,沒有實質內容,一些課堂小組表面上是在激烈的討論,實則有人“監視”教師,其余的學生在課堂上搞小動作,例如看小說、聊天、玩手機等,數學合作學習沒有實際意義和效果。
二、 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 創設教學情境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注意力不強和精神渙散等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育者可以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通過討論和自己思考的方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使學生在分析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育者可以設置一道典型的相遇題:小明和小華分別在相距30千米的甲乙兩地,星期天小明從家里出發騎自行車去小華家,小明騎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5千米,小華從家里騎自行車去接小明,小華的騎車速度是每小時13千米,問如果兩人同時出發,那么他們多長時間相遇?如果小明先走30分鐘,那么小華需要騎車多長時間可以與小華相遇?教育者可以先讓一名學生起來讀題,然后給學生一定時間來討論和解題。經過學生討論后得知解答相遇類的問題需要知道題目中有哪些已知量,然后通過畫圖、列方程式找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在激烈的討論和思考過程中會加快大腦的運轉,激發數學思維,潛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解題方式和學習習慣[3]。
(二) 小組教學模式
教育者使用小組教學模式主要是加大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學生間的討論和配合,在小組教學模式中細化分工,將每一位學生都帶動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在數學小組教學活動中能夠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教育者可將數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安排在一起,起到互補的作用。教育者要合理的制訂教學目標,為每個小組布置周任務,每周進行一定的總結和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到正確的解決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發揮班集體的團結合作精神。
(三) 利用多媒體設施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新的技術與理念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將多媒體設備運用到數學教學活動中,能夠優化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多媒體能夠將教學內容與圖片、視頻和音頻結合在一起,活躍數學課堂的氣氛,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簡單化。教育者需要將多媒體課件與生動的講解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進而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這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具有積極的作用[4]。
三、結語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教育者在制訂教學計劃、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應該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材施教。在互聯網時代下,就需要借助網絡技術的優勢,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先進的教學設備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但是,教育者也不能過于依賴教案和教學材料,忽視了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中,最關鍵的就是提高教育者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其做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韓李梅.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6):76.
[2] 鄭念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3):33.
[3] 李長影.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3).
[4] 劉生華.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