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時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階段。它既鞏固和承接了小學英語知識,又為高中英語的學習做了積累和鋪墊。初中時期的英語教學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上,都進行了改進,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們的特點以及時代的需要,初中英語教學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而國際英語教學中提倡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現狀,及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對學生的合作能力加以培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 合作能力 策略探析
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學習語言的基本能力的培養。而忽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英語語法,詞匯和閱讀能力的教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加大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度,建立長期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那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是值得廣大英語教育者深思的問題。
一、英語教學中合作能力培養的意義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積極的英語學習態度的關鍵形成時期。而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因此,要把握好初中這個英語學習的黃金時期,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引導,進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合作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與溝通,在彼此合作,取長補短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英語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主要方式。在這種合作教學模式下,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互相討論,各抒己見在思想碰撞中取得學習英語所帶來的愉悅感與成就感。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與求知欲,使學生在勤于思考的同時,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率。讓學生的實踐合作能力在“博采眾長,通力合作”的教學氣氛下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對英語課堂的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課堂的教學氣氛,師生間的學習氛圍都變得活躍起來,而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往往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教學效果因此得以明顯提升。學生由被動灌輸到主動學習,潛移默化中樹立了自主學習的意識。無論是思考能力還是合作能力都在這個過程中得以提升。這種合作意識的養成,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和班級內部的和諧相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學生合作不主動。在英語課堂的合作學習中,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和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開口,怯于發言。而英語水平較高的同學往往很主動,在合作學習中也是處于主導地位。而其他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會不知不覺的被放在次要地位,甚至只能作為陪襯。各位同學的表現機會不均等,長此以往,會打壓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不愿意參加到合作學習中去。另外,學生剛由小學升入中學,課業變得繁重,學生為合作學習準備的時間有限,準備不充分將會直接導致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或者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中,由于學生性格迥異,有的內向有的外向,教師沒有對分組給予高度重視,沒有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未必做到和諧,出現小組分配不合理的情況從而影響了合作學習的效果。
2.教師缺乏對學生合作能力培養的意識。教師針對這種合作學習模式很難做到真正的放手,教師不敢輕易把課堂教給學生的首要原因是怕教學失控。合作學習模式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和主導,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這個角色轉化的過程中,學生擁有高度的自由,而學生思維開闊,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是老師備課時所能夠想到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過思想碰撞和交流后,往往會出現很多預設外的狀況,而教師如果不能處理得當,很可能會對教師知識的權威性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就是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教師一切以學生成績為重,我國中小學的英語能力考查仍然以試卷為主,而合作能力很難體現在一張英語試卷中。教師往往舍不得將課堂上的時間拿出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初三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更難以舍棄課堂時間。
3.在合作能力培養過程中缺乏合作學習目標。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會因為初中生的認知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都有限。而導致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目標變模糊。而學習目標的明確,是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首要條件。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的合作學習和組內探討就難免會有偏離。如果討論偏離了主題,那么對學習目標的完成就會造成阻礙。我國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學習目標的缺乏上主要表現為三方面:第一方面,教師所提出的主題值不值得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是否能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和樂趣。倘若提出的問題缺乏討論性也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那么小組學習往往是無意義的。第二方面,學生對合作探討的內容有沒有做沖分的準備,合作探討需要在學生準備沖分的情況下,效果才會看得見,將教師的教變為學生們互相學習,這是開展和制作教學模式的初衷,倘若學生不做充足準備,那么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也將大打折扣,反而浪費了課堂上寶貴的的學習時間。第三方面,教師面對眾多課堂問題時,對問題的篩選工作做得不到位,是不是每一節課堂上都有必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于有必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課題,教師是否都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對于沒有必要開展的課題,教師是否過度使用合作教學模式,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而這個有無必要的分界點如何去把握,都是如今初中英語課堂上合作能力培養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合作能力培養的策略
1.培養學生既獨立自主又團結合作的學習能力。所謂自主學習,絕不是沒有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而是一種學習觀念的改變,讓學生們自己發掘學習英語的樂趣,并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投入到英語的學習中去。讓學生明白英語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于個人的努力。并且在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意識到團隊意識與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要做到不偏不倚,一視同仁,不傷害到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的自尊心以及他們的學習熱情。讓英語水平較差的同學不排斥合作學習,并且樂于接納合作學習模式。
2.創設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初中英語課堂學習氛圍的創造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我們指的學習環境的創造主要指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在提出問題,明確教學方向的同時,要注重啟發性與誘導性原則相結合,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與合作能力的都有所提高。而且難度不宜過大,要在大部分初中生的認知水平之內。第二個方面是指課堂氛圍的創設,教師以英語教學為中心,在課堂上開展組內合作,組內競爭,角色扮演等等課堂活動,讓學生們真正的浸入到課堂整體活躍和諧的氣氛中去,讓學生在探討,交流合作中,學習英語。將課堂“主人”的位置還給學生。
3.教師進行角色的轉換,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古之有云,教師乃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而在時代變幻的今天,教師不知為“傳道者”,“解惑者”。也要做一名“指導者”和“組織者”。對知識的學習提出一個框架,為學生合作學習指出一個明確的方向,既為學生的合作學習保留最大限度的自由,又要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偏離學習目標。教師在監督學生的過程中,要參與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想法,掌握學生學習的動態,為學生傳授合作技巧與合作心得。幫助學生在初中英語這一開放性與多元性相融合的課堂上,養成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蘇霞.我的地盤我做主-談學生的有效自主學習[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4(14).
[2]鄭爽.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嘗試[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S1).
[3]何曉丹.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1).
[4]楊眉.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銜接中問題與建議[J].高考(綜合版),2015(09).
[5]壽小燕.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5(18).
作者簡介:賈珊(1993-),女,漢族,遼寧葫蘆島人,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