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明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高效課堂教育教學實踐中用創新精神來反思我們的教學,提出重建“素質教育”的教學新觀念的四方面的具體做法,1.轉變觀念,敢于創新,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2.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巧設創新探索的機會,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4.教師要養成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堅持問個“為什么”。通過四方面的課堂實踐,探索素質教學之的課堂模式。
【關鍵詞】高效課堂 素質教育 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
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什么?我想應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而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既然如此,當今教師的首要任務又是什么呢?我想應該是轉變教育觀念,推塵出新,培養一代有扎實基礎、有創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用創新精神來反思我們的教學,用創新觀念來重建“素質教育”的教學新觀念呢?下面談談本人的體會:
一、轉變觀念,敢于創新,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英語課堂教學中每一教學步驟都應多設信息溝,層層遞進,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或讓學生從同一來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養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設計此類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成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當學生對這類討論性問題產生興趣時,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時,教師就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造學習英語的機會,加強語言信息的刺激,營造創新教學的氛圍。
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巧設創新探索的機會
素質教育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育。同學們要掌握能夠繼續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因為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他們更好地發揮天賦能力。同學們應該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有更多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素質教育要求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活潑自由、更富有情景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因此,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法和適當的教具,如實物、圖片,音樂、文字、簡筆畫和電教手段,努力創造一個與現實氛圍接近的語境,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主動參與,促使學生開口,同時用心鼓勵學生上臺表演,因為學生上臺表演,也是學生最興奮的時刻,能夠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的才能,從而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銳意創新。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記得我的老師曾經講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實踐證明,如果課堂上能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大膽進行發散創造,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完每一篇文章后,可以給出幾個Key words或者一些類似的情景又或者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復述課文或者自編一些類似的內容。這樣,使同學們互相啟發、互相交流,從而以創新意識來靈活運用語言知識。
四、教師要養成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堅持問個“為什么”
首先,要學會“教”學生答案而不是“交”答案。至今尚有不少教師把知識的答案簡單地“交”給學生,也就是說,把題目的答案規定式的告訴學生,并說是唯一的標準答案,“要考試的,一定要好好記住”。這種“交”答案式教學實際上就是“填鴨式”教學。我們認為,要變“交”答案為“教”答案。因為“教”答案教學,首先要求教師吃透答案,明確答案的來龍去脈,弄清還會不會有別的答案,特別要教會學生為什么要用這種答案,教會學生“知其言,必須知其所而言”。
其次,教知識,更要教方法。過去傳統的教法,是把知識灌進學生的大腦;而當今的素質教育,是把方法教到學生的手上。例如,教學生記單詞時可以教他們靈活巧記。如,“parent”一詞,我教學生以“p+arent”的形式來記;又如“business”一詞,我教學生以“bus里面ess”這種口決式來記;這樣既達到寓學于樂的目的,又印象深刻。因此,教知識,教過程,教方法,才是真正科學而完整的素質教育。
第三,千萬不要教打句號的課。其實,每一堂課都要教出許多有分量、有趣味的“?”號來,那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課。如果一堂結束后,打個句號,什么問題都解決了,那是最典型的應試教學課。教師生怕學生沒有掌握,于是把“標準件式”的知識及答案一五一十硬搬給學生,這種課看上去圓滿,但其實學生得到的只是一堆不需思考的筆記和死板的答案,實際上已經把學生圈在一個圓圓的句號里,扼殺了同學們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思維。反過來,如果不教打句號的課,哪怕下課時還留下一大堆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和獨立解決。這樣還可以留給學生展示聰明才華、培養動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實踐機會,真正體現了當今素質教育所需要的“創新式”的課堂教學。
總的來說,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又是一種探索過程。因此,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把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統一起來,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其求異創新能力。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努力通過多種渠道使學生真正成為英語課堂上的主角。
參考文獻:
[1]中學英語教學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