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學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積累,不僅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閱讀積累,還要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閱讀文章,推薦讀物,以拓展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指導學生閱讀方面,我們要充分重視讀的效果、讀的指導、讀的評價。所謂閱讀就是既須閱,也要讀,缺一不可。學生學會了閱讀我們還要提醒他們要重視閱讀中的感悟、閱讀中的積累和閱讀中的創新。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如何 在小學 語文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1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新的課堂理念認為,閱讀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是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教學中應當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人文精神應當體現在和諧課堂之中
新的課堂理念確定了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教師要善于研究學生在課堂上活力無限的學習活動,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樹立自我參與學習的信心。要構建和諧課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環境的美與和諧,充分運用環境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的引領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報、班級小報、小制作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調動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提高閱讀效果必須挖掘文本內蘊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全國性的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也多次強調教科書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所以語文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學習。因此,教師應當注重用好教科書,注重學生鉆研文本,挖掘引導文本的內蘊,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認真充分用心的讀,用心去感悟。如教學《鳥的天堂》這一課中講到,“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第二個不加引號?它們各是什么意思?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聯系全文,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從而理解:第一個“鳥的天堂”是引用別人說的話,是對大榕樹的特殊稱呼;第二個鳥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樹是鳥兒生活的樂園,是作者親眼所見的,不需要加引號。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激發了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效率,發展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加之教師不斷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掌控、吃透文本,引導學生自己探究文本,抓住重點難點,對課文內容整體感知,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就達到了。
三、促進多維思考培養閱讀質疑能力
《新課標》中要求,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突出語感,質疑和應用能力培養的閱讀課教學模式。目前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的閱讀教學模式占著重要的地位。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這課中,在學習“知悉對方”時,有學生問道:如果魯肅事先全盤告訴周瑜,諸葛亮的借箭計劃會成功嗎?為什么魯肅不會告訴周瑜呢?針對這個疑點,學生們之間做了認真充分思考之后,有了不同的答案:魯肅是個老實忠厚之人;魯肅想試試諸葛亮的本事;魯肅兩邊都不得罪,告訴了周瑜,但不全說;魯肅對周瑜的做法有成見,他不會出賣諸葛亮;魯肅和諸葛亮是最要好的朋友,他當然不會出賣諸葛亮等等,從而引發了學生的多維思考,體現了學生個性化觀點。這種教學方法,引發了學生大膽質疑,啟發思維,充分培養了他們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更進一步凸顯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
四、拓展閱讀視野要重視課外積累
長期積累的過程就是學習語文的過程。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積累很重要,不但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閱讀積累,還要用好教科書,適當地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推薦閱讀課外讀物,以拓展學生學習視野,達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標》中積極提倡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廣讀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資料。因此,教師應當通過教材教會學生正確讀書的方法,激發學生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在拓展閱讀視野的基礎上,達到積累語言知識的目的。
1.讓學生有書可讀,有時間讀,就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任何事情環境的因素尤為重要,于是,我提議學校為班級增設了一個大的圖書架,然后我發動學生讓他們把手中的書籍都放上書架,我也把自己一部分愛書放上了架,讓學生擁有圖書的所有權,我還專門指定了一個班級圖書管理員。有了圖書還是不夠的,還專門給班級開設了一堂自由閱讀課。通過幾個月的活動,我發現學生們似乎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有問題查資料、有空閑翻書架。現在我們班的學生已經形影不離這個經過大家苦心經營的書架了,把教室變成了一個供大家學習活動的多功能室。
2.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要從閱讀的實際出發
良好的閱讀環境加上濃厚的閱讀氛圍,這就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完成指導閱讀,還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如果老師始終不給學生指明方向,那學生的閱讀是盲目的,也終究“竹籃子打水一場空”。文章首先講系統性,然后看內在聯系,才能形成一個整體。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從整體入手。平常我們把文章逐詞、逐句、逐段地進行分解著閱讀,現在我們就要教給學生一種整體的閱讀能力。即:整體——部分——整體、綜合——分解——綜合,這是閱讀活動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內涵、領會文章寫法的基本規律和方法。所以認真鉆研教材是教師的根本,深挖文章的內在聯系,在抓住語言表達思想內容的規律性上下功夫,我們就能從其中找到許多突破口,確定教學過程的整體框架。在學生閱讀方面教師要加大力度進行指導,即要充分重視讀的效果、讀的指導、讀的評價。要在重視閱讀感悟中讓學生學會了閱讀,教師要時時提醒學生,在閱讀中的積累,在閱讀中的創新。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及教師教學用書,2004.
[3]李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作文教學研究;2009(05).
[4]姚婷;“群文閱讀”――有效的閱讀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1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