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桂艷
摘要:幼兒階段是其孩子萌生規則意識,并形成初步規則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家長應該注重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讓孩子在規則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規范。本文從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對學前教育階段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對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前教育 幼兒 規則意識 培養策略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到自然、社會的運行,小到生活中的瑣事都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則。對于個體的發展來講,幼兒階段是其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教育中,規則就是其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規則意識的培養是幼兒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其關鍵在于要讓孩子自覺將規矩作為一種行為規范,而不是用規則對孩子進行強制性的灌輸與約束。在學前教育中,孩子規則意識的形成,對其進入義務教育階段,甚至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從目前的學前教育情況來看,如何才能逐漸提高孩子的規則意識呢?接下來筆者就結合實際給出幾點建議:
一、尊重幼兒個性,制定符合其健康發展的活動規則
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該將規則作為孩子的行為指導規范,因此規則的在執行與執行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幼兒的個性,避免盲目地強調幼兒對規則的適應,而是應該讓孩子在了解規則、理解規則的前下,遵守規則。如在幼兒園管理中,孩子的吃飯、睡覺、學習等活動都是要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而一些孩子由于不理解規則常常引起混亂,這時教師就應該對規則進行講解,讓孩子了解規則的內容,并了解遵守規則帶來的好處,這樣在就提高了其在一日生活中遵守規則的積極性。
二、重視圖標的輔助引導,幫助幼兒增強規則意識
在學前教育中,教師要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孩子的思維能力有限,其對于抽象規則常常難以理解,或者由于種種原因記不住規則,這時教師在教學管理中就可以利用圖標,隨時隨地為孩子指明行為規范,以強化其規則意識。例如為了強化孩子洗手的規則,教師可以在盥洗池上用醒目的字體和圖畫,為孩子分步解釋洗手的過程,讓孩子明確“洗手了,排排隊,卷起袖,抹香皂, 手心手背手指間,洗完手后水關掉。”這一規則內容,并在洗手過程中自覺遵守。
三、重視成人的示范作用,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多數行為都是來自于對成人的模仿,因此,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該從孩子模仿力強這一特點為孩子設計示范教學,并在示范過程中,講解規則,從而讓孩子在榜樣的影響下,形成規則意識,例如在講解人際交往禮貌用語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并在一日生活中,根據孩子的表現運用“你好”、“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讓孩子能夠在教師的示范引導下,自覺形成行為規范;在培養孩子整理玩具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孩子完成區域活動后,應該自覺整理玩具,從而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四、通過趣味性游戲,幫助幼兒深入理解規則
游戲是孩子觀察世界、體驗世界、認知世界的主要手段。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該注重對游戲的運用,讓孩子在游戲中提高規則意識。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可以設計“遵守交通規則”這一情境,讓孩子在模擬的環境中,根據交通燈的變化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提高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識。在體育游戲中,規則的作用更加明顯,如教師在“三人兩足”的游戲,對比賽中可能出現的犯規行為,以及比賽結果的評定標準進行設計,以保證在規則的引導下孩子能夠安全、快樂地開展活動。
五、善于用表揚、鼓勵來強化幼兒執行規則
積極的評價會讓個體對自己的某一行為進行強化。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表揚、鼓勵,讓孩子體會到遵守規則所獲得的成就感。例如在吃飯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孩子的觀察,對吃飯過程中不說話、不掉飯粒、不剩飯菜的孩子進行口頭表揚與實際獎勵,這樣其他孩子在教師行為的引導下就會“有樣學樣”,強化自己的吃飯規則。
六、利用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的教育同等重要,在學前教育中,幼兒園應該積極建立家園共育體系,讓孩子不僅能在幼兒園遵守規則,還能夠將這一習慣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來。在這一方面家長應該做好對孩子的示范引導,從自身做起、言行一致、遵守基本社會規則,并加強與教師溝通聯系,主動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交流教育方法,以做到家園一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培養效果。
七、結語
總而言之,在學前教育階段,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基于此,在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幼兒園、社會、家庭的共同配合,需要我們有耐心,有恒心地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從而讓孩子在規則的影響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這對于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鐵柱.淺談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J].知識經濟,2016,(16).
[2]向琴,陳世聯.審視幼兒規則教育——基于天性與社會性的視角[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3]程秀蘭.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J].學前教育研究,2014,(09).
(作者單位:梅河口市第三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