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要:創新創業類競賽通常以提交的商業策劃書為評選主要依據,不考察實際完成情況,對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要求相對低,適合低年級同學參與。低年級學生通過參加創新創業類競賽,可提高實踐能力,更好的了解所學行業,增強對所學專業的學習興趣。通過創新創業類競賽的培養,還可提高學生觀察,挖掘身邊的實際需要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好的創意,為高年級的專業課學習熱身。
關鍵詞:創新;創業;競賽;實踐能力;培養
一、低年級同學參與創新創業類競賽的意義
與高年級同學相比,低年級同學接觸的專業課程少,參與專業性強的競賽存在一定難度。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又發現,低年級同學非常渴望有機會參與和專業有關的競賽項目。創新創業類比賽大部分以創業策劃書,或商業計劃為比賽主要內容,對專業技術、知識要求相對低,能滿足低年級學生即沒有太多專業知識,又渴望參與有專業性的競賽的愿望。
(一)通過參與創新創業類競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創業類項目雖以撰寫方案為主,但精彩的現場陳述和出眾的示例作品,是脫穎而出獲得好名次的保障。以本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近兩年參加的全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業創新大賽為例,初試時學生需要提交項目概要、項目詳細設計方案、項目講解視頻和項目展示PPT。該套材料的撰寫與制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撰寫商業策劃書,提升了資料檢索與整理,文檔寫作能力。加深了對行業的認識,培養學生積極觀察和思考。
(二)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形成以少數輻射全局的積極影響
創新創業類比賽通常要求組成五人左右的團隊,每人擔任不同的職位,分工協作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更能體會團隊協作帶來的靈感碰撞與合作的樂趣。因賽事主辦方的規定,每年能參加比賽的學生數量有限,但這些同學通過參與競賽產生的變化,對本班、本專業的同學能產生出輻射效果,讓更多同學參與到創作的隊伍中來,進入本專業的各個實驗室,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讓更多學生愿意開動腦筋,勤動手。
(三)通過吸引學生參加競賽,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課外時間
大學階段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但很多低年級學生并不能很快適應這種變化。通過參加創業創新類競賽,進入專業實驗室,在競賽中獲得的成就感,會鼓舞學生更積極的投入到專業實驗室的其他課外項目中,有助于學生將課外的零散時間整合起來,化零為整。
二、具體做法
我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連續幾年組織學生參與了全國、北京市創業創新類競賽多項。本專業以3G應用實驗室為培養基地,從每屆學生中選出積極性高、參與意愿強的學生,參加創業創新比賽。
(一)課內課外結合,廣泛吸引學生
給低年級學生授課時,依據課程特點,選擇合適的競賽題目作為課外作業,并廣泛告知學生創新創業類項目的比賽要求、規則、時間等基本信息。同時,利用課外時間在3G實驗室定期展開自擬項目的開發,讓低年級同學及時進實驗室。
(二)指明方向,積極引導
低年級學生對行業基本現狀,如何確定創意方向,如何撰寫商業策劃書都沒有概念,在指導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大的研究方向,并幫助學生盡快熟悉行業現狀。在安排任務時將大的目標分解成小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從完成局部開始,逐步豐滿項目整體。每周給學生安排具體的任務,用周報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完成效果。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輔導,幫助那些積極參與,表現突出的學生。
(三)定期例會,及時篩選
對學生的督促管理不能放松,學生需用課余時間進行競賽的準備,而低年級同學課程又相對較多,如果不加強管理,學生很難堅持。通過定期例會的制度,每周讓每位同學匯報自己本周的進度,這樣能較好的讓學生按時完成任務。在競賽準備階段,總有很多同學報名參加,從中挑選出優秀的學生參加比賽需要有一定的依據,定期例會制度可有效淘汰抱著“玩一玩”來實驗室的學生,這些學生無法按時完成每周規定的任務時,便會自動退出競賽小組。
(四)注重梯隊培養
在學校,老師指導學生是最為常見的模式,但近幾年指導學生競賽的實際經驗顯示,有時,優秀學生對其他學生產生的影響比老師更大,部分優秀學生長期在實驗室,會吸引其他同學參與競賽,進實驗室。學生與學生在一起的時間比老師和學生在一起時間更加充分。由實驗室高年級同學引薦的低年級同學在競賽中的表現都相對突出。
三、總結
通過近幾年指導學生競賽的實際經驗發現,組織低年級學生參加創業創新類競賽,可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為此后的專業課學習預熱,能幫助學生合理的安排課外時間,并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專業程度。通過將課內作業與課外輔導結合,科學的設定方向,定期例會制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形成學生梯隊,可以取得更好的競賽效果,能有效增強低年級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國鋒,張世英,李彬.論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 24-26.
[2]鄢志丹,王宇紅,廖明燕.立足競賽的創新實驗室建設模式探討[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2.3 7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