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展,教育教學活動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而不是同傳統教育相關的知識層面的積累。尤其是涉及到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更是看重學生的互動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本文就結合筆者有限的教學經驗,針對高中階段歷史學科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開創互動教學,簡單的談一點看法和觀點。
關鍵詞:高中教育 歷史教學 互動教學 教學實踐
要想在高中歷史課堂比較高效的開創互動式教學,就要首先了解互動教學這一概念的本質和結合新時代的高中歷史課堂應用的可能性。所謂互動式教學,就是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讓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并能夠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提升和擴展。正是因為互動教學有這樣的優勢,才使得高中歷史課堂上開展互動教學成為教學的必然趨勢。
一、提出情境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無論是對于哪一個學科的教學來說,最為基礎的一個部分一定都是教材。深挖教材、結合教材具體內容,對于教學效率的促進和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于高中歷史教學來說,從教材的基本內容出發,再結合實際的班級教學情況和教師的教學節奏情況,這才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重點。結合教學內容,歷史教師就可以提升情境性的問題,促進課堂的火花,為學生的基礎知識層面的認知奠定輕松愉悅的積極氛圍。情景問題的創設能夠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問題分析,便于學生能夠全面客觀的看待歷史問題,幫助形成更為客觀的歷史觀。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進行“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形成”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簡單的對“百家爭鳴”這一知識點進行簡單的講解,然后給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每一個學派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秉承著不同核心思想的人往往對帶同一事物都有著不同的行為,那么如果在學校生活過程中,你發現校園花圃里有一個垃圾,面對這個場景,“百家”中的不同學派的弟子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呢?這樣的設定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參與性,促進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靈活的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場景中,便于加強教學質量,加深學生印象。
二、提出探究性問題,提高學生創新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不僅要圍繞著基本的理論知識,更是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能力。這樣的能力既包括思維能力,也包括創新探究能力。在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要的就是圍繞教材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在此基礎上,你就可以針對實際的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能夠自主的思考問題。當然,在這個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能夠在歷史課堂上真正的有所感悟,做學習的主人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不僅僅是創設互動教學課堂的必經過程,更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最佳方式之一。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進行“戊戌變法”這一章節內容的講解的時候,在導入環節的設定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主動地研究。比如說“我們常說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那么請同學們結合之前學習到的歷史史實,思考這場運動的發生和哪些因素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歷史情境導致了這場變革的發生呢?”通過這樣的導入設計,學生就能夠對自己學習到的知識目標有一個明確認識,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抓住重點進行教材內容的理解。明確好自己的學習目的之后,教師還要逐步的引導學生對教學重點進行探究學習。諸如“什么是維新思想?”、“維新思想中提出的‘新新在哪里?”、“戊戌變法為當時的時局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戊戌變法最后成功了嗎?為什么會這樣?”等。利用這些問題逐步引導學生細致深入的去思考探究,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調動自己全部的大腦細胞,力求在短時間的解決問題,對于高效課堂的創設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都十分有利。與此同時,因為教師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當然這樣的交流最好還是放在課后,以避免耽誤有限的課堂時間。
三、提出廣度性問題,拓寬學生知識面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對課堂要想有所創新,就絕不能沿用傳統的教學形式,而是要結合時代背景進行教學革新,轉變教學策略,讓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夠形成互動的紐帶,讓學生享受整個教學過程。要想達成這樣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創設一些具有一定廣度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僅能夠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完善自己的學習架構,更是能夠站在一定的歷史大背景下進行歷史問題的分析和總結,客觀的進行歷史事實的分析和評價,找到其背后蘊藏的內涵和帶來的關聯影響。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段歷史事實的講解的時候,就可以在這個部分提出一個比較涉及廣度的問題。最簡單的可以讓學生分析并比較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讓學生自己選取一些角度來進行比較,并引導學生分析一下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差異。這樣的比較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全面的了解“一戰”和“二戰”的相關知識點,更是能夠讓學生聯系不同時期的不同發展情況,對照理解和掌握兩次戰爭的異同。借助這樣的廣度性問題,學生能夠綜合考量之前學過的內容和新知識的結合,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知識架構。從這個角度來說,高中歷史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適當拓展,力求讓學生不把知識“學死”,而是更加靈活多元。
四、結語
總的來說,高中教學不同于其他階段的課堂教學,更應當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顯而易見的,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勢必要有計劃的去除掉傳統教育的弊處,逐步的將新課程的理念深入到教學課堂中來。開展互動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愉悅的參與教學活動成為了必然趨勢。筆者在這里也真心的希望,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都能不斷學習,創新教育觀念,為學生的歷史學習開拓更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永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2]芮海勇.互動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價值與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6,(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時堰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