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媚霞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現有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依據:(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實施細則》;(財政部、人事部頒布的《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暫行規定》以及相關補充規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資金管理辦法》以及國家教學資源庫或各地教學資源庫中的課程中心;(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廳及行業學會組織的財會類競賽活動所涉及的競賽項目等。
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還是其他單位組織的資源庫和競賽項目,其設置的項目或內容都具有時滯性,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其作為課程設置的參考都具有較明顯的缺陷。
包括:《會計基礎》、《稅法基礎》、《經濟法基礎》等。《會計基礎》課程內容主要是會計的基本原理、核算流程和報表概述;《稅法基礎》課程內容主要是稅收的基本原理、主要稅種的法律法規和稅務管理基本框架;《經濟法基礎》課程內容包括公司法、合同法等。
以會計崗位為基礎設置,或一崗一課,或多崗一課。前者如:針對出納崗位設置的《出納實務》,針對成本核算崗位設置的《成本會計》,針對審計崗位設置的《審計實務》,針對報稅崗位設置的《企業納稅實務》,針對財務管理崗位設置的《財務管理實務》等。后者如:針對采購、銷售、資產管理、總賬等崗位設置的《財務會計實務》,針對商品流通企業的采購、庫存、銷售崗位設置的《商品流通企業會計》等。
第一類是對單項課程的鏈結,目的是培養學生崗位綜合能力,了解各崗位之間的銜接,如《會計分崗位實訓》課程(采用多崗位輪流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各個崗位的操作技能,掌握各崗位分工協作的關系);《會計綜合實訓》課程(采取全崗位式教學方式,一個學生完成所有崗位的工作)。第二類是職業提升類課程,高職院校雖然培養的是核算人才,但為了其職業發展,還設置一些提升類課程,如《管理會計》;第三類是工具類課程,如《EXCEL在會計中應用》、《ERP》等。
各個學校根據其行業背景(高職院校一般都有行業主管部門),設置一些具有行業特色的課程,如旅游類學校設置《旅游會計》課程,影視類學校設置《影視會計》課程,金融類學校設置《金融會計》課程等。
目前,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主要以“專才施教”模式為主,專業課程的設置存在知識面不夠全面、課程開設不完善、設置的過細、過專、過窄的現象,授課時過于注重會計專業知識的講授,而忽略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未能很好的達到“授之以漁”的教學效果。會計課程體系層次性不夠凸顯,專業課程前瞻性不足,忽視新知識的教學引入,尤其是會計信息化新技術類課程、管理會計類課程的引入,致使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嚴重脫節。
現有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過于強調單科課程內容的完整性,而忽略了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內容的系統性,從而出現課程與課程之間界限劃分不明確,課程與課程之間內容交叉重復的問題比較嚴重。如會計基礎、財務會計實務在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主要經濟業務事項賬務處理、財務會計報告等方面,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在長期投資決策、預測分析、預算的編制、存貨管理等方面,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在預測分析、決策分析、全面預算等方面,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在存貨成本的核算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著普遍的交叉重復現象。課程內容的交叉重復既增加了任課教師的教學負擔,導致資源的浪費,也減少了學生有效學習的時間。
會計課程教學內容與資源跟不上會計制度與稅收制度的更新換代。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不斷更新,但教材知識內容更新速度較慢,跟不上新時代、新技術、新政策發展的步伐,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的內容不符合當下的行業會計、信息化會計學習的要求,風險意識和管理意識淡薄。
當前,多數高職院校還沒有把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的相關專業結合到會計學專業課程中來,導致會計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信息化技術水平不佳。高職院校雖然很注重培養學生的核算能力,培訓學生的財務軟件的操作能力,但這樣的學生并不能滿足新時代“互聯網+”的需求。“互聯網+”時代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能對數據進行收集、整合、分析、決策和管理。因此,互聯網+時代下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需要全面、科學有效的課程體系。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的會計信息化教學不夠重視,在課程設置中只開設《會計電算化實務》、《EXCEL在會計中的運用》2門課程,其中《會計電算化實務》一般以用友ERP-U8或金蝶K3等會計軟件作為操作平臺,培養學生的軟件操作能力,這僅僅在教學生如何將會計工作從手工賬變成電子賬,離真正的“互聯網+”思維尚有很大的距離。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考核方式依舊是平時成績加上期末考試成績,大部分課程的期末考試仍采用傳統的閉卷考核方式,以理論考試為主,考核學生日常所學知識;平時成績主要以考勤、課堂表現、作業等方面進行評價,考試方式單一,內容枯燥,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會計專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只有真正可以分析、解決問題、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的會計人才才能在與財務機器人的PK中脫穎而出。因此,改變會計專業課程考核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