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晶晶
【摘要】樂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樂理論,包括基礎的讀譜、音程、和弦、節奏、節拍等,還有一些高級的和聲、旋律等,它是作曲、編曲、演奏的基礎,也是整個專業課學習的基礎。本文對樂理教學中存在的誤區經過分析和研究,探討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特點和優勢,對其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中職 學前教育 樂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211-02
中職學前教育是為了培養合格的幼師為主的專業,通過培養在校學生的理論和實踐,使其具備幼師必備的素質和業務能力,而其中音樂是一個合格的幼師應該具備的能力,也是一個合格的幼師能夠和學前教育兒童有效溝通的方法。因此,作為一名老師,如何用簡單易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樂理知識產生興趣,提高學習樂理知識的效率,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樂理的認識不足,不夠重視
樂理是音樂的基礎知識,用以指導學生認識和學習音樂,但很多學生卻對樂理不夠重視,往往更重視聲樂或器樂的演奏技巧,導致基礎知識不扎實,再加上樂理基本的教學內容比較多,概念性的內容較多,學生很多音樂的原理搞不清楚,一些接近的概念也不能很好地區分,更別說能夠正確認知和分析各種音樂了。
2.課堂教學效率有待提高
樂理的基本課程理論知識較多,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往往會針對一些重點內容展開教學而忽視了一些理論和概念性的教學,導致學生基本功不牢固,很難深入學習,而且純理論性的教學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而且老師在講述這些樂理知識時往往和實踐脫節,學生學習的效果也不盡如意。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中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意義
1.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內涵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所創立,它打破了傳統的音樂教學觀念和模式,倡導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和音樂本質出發開展音樂教育,將人的情緒和思想用音樂表達出來,而不是追求表現的效果,即“訴諸感性,回歸人本”。
2.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特點和優點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的開發,在這樣模式的音樂教育中,學生不會把學音樂當成一種負擔,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用自己的肢體、樂器自由演繹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當這種音樂教學成為學生自身的需求,學生對樂理、樂感、演奏的掌握就比較輕松快速,而且印象深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和學生共同愉悅身心、學習藝術,學習效果會更加理想。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情境,開展音樂教學
學習樂理有一項最基本的功課就是節奏,但很多同學對節奏的感受不是很直接,老師可以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來舉例子,老師說:下面我們來點名,點到名字的要邊拍手邊說我叫某某某,兩個字的按節奏“噠噠噠噠”拍,三個字的按節奏“噠噠咚咚噠”拍。然后老師開始不停的點名,每個學生站起來拍著手報上自己的名字,這時候老師再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開始認識學習,學生就會對這兩個音符節奏的印象比較深刻,學習效果更好。
2.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比較重視教學的過程,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所以老師可以在教學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和壓力,參與到教學中來。比如在學習完音高后,老師可以通過一些練習來鍛煉學生對音高的認識,學生可以制造出各種的聲音:打擊、歌唱等都可以,大家來分析這個聲音的音高,有的同學為了增加難度可能會故意弄出一些奇怪的聲音,甚至自己故意唱歌走調、鬼哭狼嚎,大家在哈哈大笑中加強了練習,鞏固了知識。
3.開展各種競賽,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識
老師可以組織一些競賽,比如同一個旋律,讓同學們即興舞蹈,讓大家評判哪個同學跳的最好。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旋律的認識和理解,并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充分展現出來,對自己學習音樂有很大的幫助。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大大提高了音樂教學質量。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中合理應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以幫助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屈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才智, 2016(21).
[2]姜楠.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技能課程中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 2015(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