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靜
【摘要】本文主要以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為主要依據,從注重對教學改革的管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需要創新教育理念、創新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創建合理、完善的考評機制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學前教育 專業理論課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225-02
引言
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程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程不僅可以提供給學生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還可以指引學生開展學前兒童各項活動的基礎。目前,在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和質量,而且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程對學生專業素養有著直接的影響。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提升學生在學前教育行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使其成為應用型的人才。
1.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及其優點
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課程主要有以下內容:學前心理學、幼兒活動設計與指導、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學等等,這些課程的設立主要是使學生了解學前教育專業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常見的問題和解決的方式[1]。學前教育的專業課程體系主要有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專業理論課程,通過這些專業課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理論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課程。
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課程是進行學前教育專業工作的必要前提,可以促進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對專業理論課程知識的熟練了解和掌握,可以使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為其以后的學習深造和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2.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學校對教學改革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大部分學校為了提高辦學水平,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忽略了對教學改革的重視,在教學方面只是進行了常規的管理[2]。這樣的情況導致教師產生了功利的想法,沒有在教學上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研究,特別是理論課程,從而直接影響到了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因為學校沒有對教學改革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專項教學經費沒有得到落實,沒有辦法滿足教學資源合理配置的需求。
2.2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教師出現了功利化價值觀
教師功利化價值觀的形成影響了教師的敬業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目前,學校教師的教學任務與非教學任務較多,在職業生存方面和生活生存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壓力。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部分教師形成了功利化的價值觀,從而影響到了其教育價值理想與專業追求,敬業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部分教師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教學改革上,對于學生需要具備沈陽的素養和能力無心關注,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2.3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目前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較為落后,仍然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掌握話語權,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著教師講解的知識。這樣的現象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只注重學習的結果,從而忽略了學習的過程。
2.4教師教學策略意識和教學技術有待提升
目前,大部分教師對于學前師資培訓規律的了解不夠準確,并且不具備較強的教學策略意識與教學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和教學特點,對理論課程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在備課時,教師經常出現注重某一知識點的研究,從而忽略了對教學策略的設計,只是簡單的對教材中的要點進行羅列,沒有對教材中要點進行說明。這樣的現象導致了教師在教學中不是指引學生進行分析和判斷以及推理,而是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
2.5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學術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大部分學校都缺乏雙師型的教師,沒有辦法把理論和實踐集于一身,從而對理論課教學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從畢業到從事教師行業,接觸學前教育機構的機會較少,在進行指導實習時也只是表面式的,對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以至于在進行理論課程教學時,出現空洞的情況,沒有較強的實踐工作指導意義。并且,部分教師的學術水平有待提升,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時,提問的形式過于單一,大多都是解釋性和記憶性的問題,很少提問有關評價性和分析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在青年教師的身上尤為突出。
3.解決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問題的措施
3.1注重對教學改革的管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想要有效解決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問題,首先學校需要注重對教學改革的管理,為教師創建良好的教研氛圍。并且需要不斷提升和創新教學改革的激勵機制,從而激起教師對教學研究的主動積極性,鼓勵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科研,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學校可以設定學期教學改革專項獎金,針對參加教學改革和做出一定成績的教師給予一定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學校需要注重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例如,教學改革的課題一定要在教改成果推介會上進行推廣,然后才可以結題,并且需要把科研成果和實際教學進行結合。此外,學校可以實施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制度,例如,提供給教師到學前教育一線崗位中進行鍛煉的機會,提升教師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再如,提供給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
3.2教師需要創新教育理念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需要創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從而使自身的教育理念可以順應教育改革的需求。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角色,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把傳統的關注學科和知識轉變成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需要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指引者和合作者以及促進者,并且需要激起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可以對學習產生興趣。此外,教師還需要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教學過程不只是單向的傳授而是雙邊活動,使師生一起成為研究者與學習者。此外,教師需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學前教育理論課程中,部分問題既屬于理論又屬于實踐,理論本身就屬于一種實踐,簡單來講,理論知識的教學是為實踐教學所服務的,實踐教學是理論知識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師需要正確理解實踐和理論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可以對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
3.3優化理論課教學的內容
想要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教師需要對教學的內容有一個良好的掌握,使教學內容可以和教育目標相吻合。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需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通過動態的、發展的、創新的課程內容,優化理論課教學內容。因此,教師需要對學前教育教師崗位需要的新知識和技術以及理念進行及時補充。近幾年,我國學校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程,吸收和借鑒一些西方的學前教育理論,并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研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形成了新的教育理論和觀念,例如終身教育觀念、教育整合觀念、兒童生態觀念等等。
3.4創新理論課的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需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創建情境和主義學習理論,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創新理論課的教學模式,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可以具有實踐性和探究性以及體驗性。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問題式教學模式、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模式等等。從而使理論課程變得更加多元化。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把內容和形式之間的距離掌控好,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可以通過正確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3.5創建合理、完善的考評機制
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想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理論課教學,需要具有合理、完善的考評機制。合理、完善的考評機制具有較強的導向性和規范性以及激烈性。高職院校的教育考評體系需要把就業作為導向,把能力作為本位,并把多元化和發展性作為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創建考試考查制度和學生學習信息反饋制度。在創建制度時,首先需要保證考評的內容和目標要全面[3]。考評的目標和內容需要具有情感、價值觀、創新能力、態度、綜合實踐能力等等,并且還需要對考核內容的權重進行合理設置,把傳統的知識考試轉變成能力和素養的考試。其次需要保證考評標準足夠合理和規范。在制定考評標準時,需要對學生進行統一要求,并且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最后,需要注重考評的多元化。教師在測評學生時和學生自評時以及學生互評時,需要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目標和態度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使評價更加公正客觀,還可以使評價更加具有真實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屬于一門復雜的藝術,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學前教育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就業和發展。因此,需要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注重對教學改革的管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需要創新教育理念,創新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創建合理、完善的考評機制。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從而可以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促進其日后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鄭軍.論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探索科學,2016(11).
[2]陽靈.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男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 2014(22):104-105.
[3]李永霞.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課程論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衡水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1(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