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摘 要:視覺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高校視覺文化建設與相關專業特別是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理念異曲同工,本文即以視覺文化建設為例,通過對視覺文化建設中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服務方式與路徑的研究分析,來探究二者之間的作用與影響。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校園文化;視覺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所高校獨特人文精神的展示,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視覺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校園視覺文化的原理、構成與功能其實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目標、內容與目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研究二者相互之間的關系與影響對于校園文化建設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校園視覺文化的定義與內涵
(一)視覺文化的定義
所謂視覺文化,即包含視覺與文化兩個部分。視覺是人體第一感官,包括了人體可視一切事物。而文化則是指人類生活地區所有生活要素的統稱。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張舒予教授在他的專著《視覺文化概論》中有一個比較科學和代表性的定義,他認為,“以圖像符號為構成元素,以視知覺可以感知的樣式為外在表現形在式的文化統稱為視覺文化”。他進一步說明“凡是人們通過視知覺感受而直接獲取與解讀意義的文化樣式都可以納入視覺文化的范疇”。因此,高校視覺文化是指人們在高校校園內可以用視知覺感知到的一切生活要素的統稱。
二、藝術設計專業與校園文化的關系
(一)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目標與校園文化建設原理相符合
校園文化建設的原理是通過文化的設計與架構突出呈現學校的精神內涵,而藝術設計專業其教學目標則是通過相關理論與技能的傳授,從而培育出能在藝術設計教育、研究、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業人才。前者需要文化設計方面的人才來幫助實現其目的,后者則正好為其培育了相關的人才。與此同時,學校又為培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提供了相應的軟硬件設施,二者相輔相成,從這個角度來看,藝術設計專業有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的先天優勢。特別是在視覺文化建設方面,藝術設計專業獨有的色彩與視覺構圖方面的教學目標使得該專業成為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首選。
(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內容與校園文化建設構成相一致
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色彩、素描、構成以及藝術史等課程,這些課程與教學內容的設置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取相關的理論與實踐技能,從而可以解決現實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而校園文化建設是由一系列文化符號所構成,這些文化符號很大程度上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才可以完成,顯然藝術設計恰好能夠提供這種專業,以學校中最為常見的校園平面圖為例,一般平面圖的繪制需要與實物相符,要真實反映校園內各建筑、道路的分布情況,同時也要求盡可能的美觀,這就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才可以完成,而對于藝術專業的大部分同學來說,則并不是難事,這就是專業教學內容運用于實踐的代表性案例。
(三)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目的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相契合
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主要有四個:育人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陶冶功能。四者構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部意義,其實這四項功能其著眼點就在于對師生思維、人格與價值觀的影響與幫助。而我們來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目的,它主要是希望通過相關理論與專業技能的教授與學習,使師生能夠具備從事藝術設計相關工作的職業道德修養,能夠具備一定的審美素養與創造能力,同時還能夠擁有一定的觀察動手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二者具有很明顯的契合度,以激勵功能為例,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宿舍設計大賽”這樣的活動來激發師生對宿舍環境維護的創造力與責任心,藝術設計專業師生則可以借助比賽,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來為校園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并通過實際的操作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維創造力與動手能力。
三、藝術設計專業服務于校園文化的方式
(一)建筑設計
校園建筑是一個學校校園文化最外化的特征。不同地域的學校往往會有不同的建筑風格,或展現民俗文化,或昭顯歷史厚重,又或展現代建筑之美,標志性校園建筑往往能夠渲染升華校園文化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如比較知名的北京大學的未名湖與博雅塔,二者的相得益彰使得校園文化環境立體感強烈,給人以一種文化底蘊深厚之感,充分展現了北大厚重的歷史文化。這類建筑設計還有清華大學的清華園等。
當然應該指出的是,這兩所大學的校園文化是構建在本身已有的建筑基礎上的,而對于一些歷史文化底蘊沒有那么深厚的高校特別是高職學校而言,建筑設計的推陳出新與展現地域文化特征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學校整體校園文化建設較為優美,如圖所示,其整體建筑構造還是比較有特色的,但是筆者了解到,該學校地處山區,整所學校卻沒有一棟建筑是能夠反映客家特色的,這是比較遺憾的,校園文化是一所校園精神內涵的標簽,而民俗文化是最能體現這種標志的東西,對于文化底蘊沒有那么深厚的高職院校來說,民俗文化無疑是藝術設計專業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增加學校歷史深度的重要素材。
(二)雕塑
眾所周知,校園雕塑往往展現的是一所學校的文化厚度,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其所能代表的絕不僅僅是名人或者歷史事件,抑或是學校知名度那么簡單,它所展現的是人們對于文化的尊重,是人們對于真理的推崇,是人們對于文明的追求。藝術設計專業在進行雕塑方面的校園文化設計時,要注重校園文化系統的架構,既要主題鮮明,還要能夠突出學校特色。在這一點上,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做的就比較好,在該學校藝術學院辦公樓——藝術樓前樹立了葉綠野先生的銅像。葉綠野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客家人,是嶺南畫派與嶺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該銅像的設計無疑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導向作用。此外,該校還擁有一座孫中山銅像,該銅像是孫穗芳博士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計劃向兩岸及世界各地捐贈孫中山銅像100座,作為孫中山先生祖籍所在地唯一一所高等學府,該校有幸得其一座。孫中山先生對于國人,特別是廣東人來說意義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孫中山銅像的樹立,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與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三)水景
水是生命之源,水能給校園增添生氣,而且也是大學校園視覺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元素。藝術設計專業在利用水景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動靜結合,以映襯校園文化中安靜溫和又不失熱情活潑的建設狀態,比如北京大學的未名湖,就因為其安靜美麗而逐漸成為北京大學的標志。
四、藝術設計專業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建議
(一)注重服務的潛移默化
現在有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浮于表面,一些活動只有喧鬧和現實目的性,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人文感動;一些物化景觀看似突顯了校園文化,實則缺乏藝術的表達、背離了藝術手法;很多場合貌似充滿設計元素,實則不過是概念的生搬硬套。其實文化建設是個文火慢燉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要注重表里浸潤。因此,藝術設計專業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注意將專業建設內化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特別是在視覺文化建設方面, 要注意一種長期文化標識的打造,而不可輕易跟風,從而忽略校園特色文化的塑造。筆者認為可以將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建設方案與校園文化建設方案進行有效的契合,合理設計五年或者十年服務規劃,以此來實現服務的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注重系統的文化架構
要在明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定位和特色要素基礎上,全面完整地考量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現狀,審視專業建設實際,逐步建構起高校的藝術設計——校園文化系統。特別是要通過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完成校園文化精神層面的架構。近些年,許多高校對本校的校訓進行了梳理、甚至重新征集,這其實就是對精神文化的重構。但總的來講,高校對核心層面的文化構架還不夠重視,總認為理念的東西過于虛幻,不能直接推動教學業績、提升科研水平。實際上,核心層面事關學校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的基本旨趣,體現了校園文化的水準和學校發展的導向,對學校的內在發展和社會奉獻的價值引領都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環境藝術設計與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李榮智.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6(04)
[2]藝術設計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J]. 張洋. 藝術教育. 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