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接華+章小印+張琴

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由于專業課程錯開、獨立設置,學生容易將專業知識割裂開來,實驗室的封閉管理也限制了學生更好地動手實踐。根據高職教育植根于行業的職業化教育背景下建立創新工作室的教學模式,能將課堂理論教學與現實工作相結合,模擬真實的工作狀態,再現式教學。同時,工作室也是教師的科研平臺,對于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鍛煉教師職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重點介紹了電子創新工作室的建設和管理、運行,明確了工作室的管理制度,最后列舉了近年來采用該方式后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電子創新;實踐能力;探索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制造業面臨產業升級,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生產方式要向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方式轉變。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一線高素質、高技能勞動者的主要陣地,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技術人才。
然而,當前的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專業課程是錯開的、獨立設置的,從效果來看,學生容易將知識割裂開來,難以做到融會貫通。與此同時,實驗室管理大部分還采取封閉式管理方法,只能在指定時間和地點進行實驗,不能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因此,為了改變現狀,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我們教研室和實驗室共同討論,決定成立電子創新工作室。
1電子創新工作室的建設
電子創新工作室面向的對象主要有電子興趣小組成員,該小組成員采取專業基礎課教師推薦和學生自主報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般在大一上學期組織報名登記,視報名人數情況進行適當的篩選,以保證創新工作室的正常運行和方便管理。
經電子教研室與實驗室協商,確定安排一個房間作為電子創新工作室。為了便于各年級的學生平時進行工程實踐,工作室里提供常用的電子儀器儀表,如直流穩壓電源、數字示波器、頻譜儀、頻率計以及邏輯分析儀等。考慮到學生自主實踐的特殊性,結合經濟型原則,以上儀器儀表只需提供5臺即可滿足日常要求。與此同時,為了便于學生提前學習單片機技術、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及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實驗室專門為工作室提供了5臺單片機實驗箱、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EDA)實驗箱及數字信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實驗箱,為學生更好地掌握電子專業核心技術提供了保障。
2電子創新工作室的管理及運行
工作室管理的指導原則是“人員統一安排、設備統一調配、經費統一使用,運行統一管理”[1]。工作室進行開放式管理,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巡視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指導老師定期召開小組會議,了解每位同學當前項目進展情況,對項目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制定工作室相應的規章制度,使開放式電子創新工作室持續、正常運行有一個強有力的保障。開放不等于放任無所約束,真正長期有效的開放運作必須在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下才能實現[2]。因此,我們根據工作室前期試運行的情況進行總結,制定出了電子創新工作室開發管理制度[3]。如電子元器件的領取登記制度,工作室成員簽到制度,工作室打掃衛生值日制度,儀器儀表使用登記制度等(見表1)。
為了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要求學生每次做完項目產品后寫技術文檔,將項目產品的電路原理圖、技術參數、調試過程及制作心得等記錄下來,讓學生養成不斷總結的習慣。
3創新工作室運行效果
3.1創新工作室促進學生職業技能提升
工作室成立后,興趣小組的學生有了一個課余學習實踐動手的平臺,興趣濃、干勁足。一方面,指導老師布置一些項目實踐任務讓他們去完成;另一方面,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小制作去實踐。工作室提供元器件和儀器儀表等資源,方便學生動手。同時,學生可以隨時交流實踐經驗,尤其是項目成功的學生可以幫助項目未成功的同學檢查、調試,這樣做的好處是既鍛煉了基礎好的學生的能力,又促進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從這幾年工作室的運行情況來看,學生在工作室中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甚至廢寢忘食也不鮮見。這種較好的學習狀態,也帶來了學生動手能力的顯著提高。如學生參加2016年11月份江西省大學生電路仿真大賽,獲得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組織學生參加了第八屆“藍橋杯”單片機電路設計開發大賽,獲得一個二等獎和3個三等獎;參加2017年電子專題設計賽,獲得一個二等獎和3個三等獎[5]。
3.2創新工作室促進電子類專業教學內容的改革
通過這幾年工作室的運行,學生動手實踐制作乃至于設計項目產品,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資料。從這些資料中精挑細選出合適的項目產品,作為課堂教學和實訓周實踐的內容。這些產品一般都經過多人的實踐驗證,是比較成熟穩定的,將這些內容融入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的成功率高,教學效果好。同樣,這些資料也是教師編寫新的專業課教材的重要參考。因此,創新工作室有力地促進了電子類專業教學內容持續不斷地改革。
3.3創新工作室對于學生就業創新能力的影響
創新工作室較好的學習氛圍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許多學生不滿足于按照別人設計好的電路原理圖來制作,而是自己嘗試設計項目產品,甚至設計開發出填補市場空白的新產品,如工作室成員自主研發的串口轉換工具目前己經向國家知識產權總局申請專利。
工作室培養出的學生也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走入了公司的技術研發部從事技術開發或技術保障工作,出色的動手能力使他們迅速適應工作崗位,并在較短時間內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
4結語
通過近幾年電子創新工作室的不斷改革實踐,不斷完善工作室在發展中的不足,將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科研水平、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工作創新能力等都提高到新的層次,同時讓學生提前進入社會,拓寬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眼界[6]。加上市場實踐的鍛煉,靈活的教學模式,摸索出了一套管理、運行機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學生的就業或者創業夯實了基礎,使高職院校的工作室建設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并對高職教育的發展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周恩,吳恒玉.高職院校電子創新實驗室建設探索[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2(2):73-75.
[2]馬寒,曹玲芝.開放式電子創新實驗室的運行管理模式初探[J].實驗室科學,2006(1):99-101.
[3]史士本.構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教育科學研究,2001(6):15-17.
[4]覃麗.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途徑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4(11):37.
[5]秦士嘉.教學創新乃培養創新人才之根本[J].職業技術教育,2002(9):60-61.
[6]殷翔文.勇于創新深化改革辦出高等職業教育特色[J].江蘇高教,2002(3):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