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敏??
摘 要:語文課堂練習的設計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有著重要意義,課堂練習要充分體現層次性、創新性、開放性和生活實用性,教者要用心設計課堂練習,切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化“被動練習”為“主動練習”,使課堂教學精彩呈現。
關鍵詞:課堂練習;優化;主動性;能動性;有效性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練習是學生理解積累語言,讀懂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掌握學習方法而進行的聽、說、讀、寫方面的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達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和熏陶情感等目的,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實踐水平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應努力優化課堂練習,具體措施如下:
一、 課堂練習要有層次性
1. 知識自身的層次
知識從其自身的層次結構上可分為三層:基礎、理解、運用。字詞、句段、篇章的訓練就是這些層次的具體體現,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不應當毫無章法地混做。如:導入新課之后可讓學生將《導學練》上第一部分“字詞積累”完成,并當場校對,糾正錯誤,加強記憶。或以幻燈片形式出示生字詞,加點字注音、形似字辨析、多音字組詞、組詞成句等,既檢查了預習,又達到積累字詞的效果,同時也是熟悉文本的過程,一舉多得。在進行了字詞等必要的基礎性訓練后,可結合課后習題或教輔用書設計一些理解性和運用性的練習,從而既檢測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幫助學生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體會語言特點、學習某種寫法等。如教學朱自清先生的《綠》時,可借助課后第二題:“揣摩下列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來設計以下環節:先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然后引導學生從句子的修辭方法、表達作用、思想內涵等幾方面說出理由,并設定好答題格式,這樣就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輕松地完成了課后練習,規范了答題思路。
2. 學生的知識水平層次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每個學生本身又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因此練習的設計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既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可以建立多層次的彈性練習機制,設計適合多層面學生的多樣化練習,在具體設計上盡量知識性、趣味性并重,力求人人都有信心“動”起來。如教學課文時,可以借助電子白板設計一些辨析題、填空題、判斷題等練習,讓學生進行搶答,自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能力的練習。具體設計上遵循“求同存異”的原則,既有內容上的聯系,又有難度上的差異;既有均衡性,又有機動性,體現了夯實基礎和穩定發展的原則以及立足全體和激勵上進的原則,消除了學困生抗拒練習的畏難情緒,調動了優等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展現,既發揮了訓練的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 課堂練習要注重開放性
新課程理念下的練習應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練習。形式上,應從傳統的獨立完成轉向多樣化,可以“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可將書面練習與口頭練習、操作性練習相結合,小組合作練習與個體練習相結合,延伸拓展性練習與收斂性練習相結合,指定性練習與分散性練習相結合等。可將練習融于聽、說、讀、寫多種形式之中,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把文本內容的理解延伸、語文技能的培養與課堂活動相貫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愿學、樂學,使課堂精彩生動起來。如教學《蘇州園林》、《凡爾賽宮》等說明文可充分運用多媒體設施,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當一回小導游,給圖片配上導游詞,既練了筆,又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學散文詩、散文等可來一回“詩文配畫”練習,可讓學生為課文畫插圖。如教學《皇帝的新裝》,可讓學生三五成群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并讓學生進行點評、打分等。這樣的練習,形式多樣且富有趣味性。因此,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變“苦練”為“樂練”,變“被動練習”為“主動出擊”,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內容上應從側重“溫故”轉向“知新”,注重知識的理解、積累和運用,注重技能的訓練。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并能學以致用,培養活用知識的能力,提升情感品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有遠見,這個遠見就是要立足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可以片段練習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在教學童話《七顆鉆石》、《皇帝的新裝》時,創設與原文不一樣的情境讓學生進行想象練習,或對課文進行續寫、改寫等。拋出這樣的練習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充分調動起來,思維也越來越靈活,應變能力越來越強,而不會被思維定勢所束縛,從而促使學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 課堂練習要有實用性
教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堂練習也要適時向課外延伸,做到課內外相結合,從而體現“大語文教育”的思想。新課標指出“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我們的語文課堂練習也應充分凸顯其生活實用性,盡可能地向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領域延伸拓展,使課堂教學緊跟社會發展,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跨入廣闊的社會空間的一座橋梁,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如教學八年級上冊中有關家庭親情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回憶點滴生活往事,感受摯愛親情,當堂制作親情卡,寫上自己對家庭成員的祝福,或寫下最使自己感動的一件事等。又如學習有關紅軍長征的課文時,可以設計“比比誰的故事多”環節,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長征故事,深刻體會長征精神的內涵,同時還可以設計“當今社會還需要長征精神嗎?”這樣的討論題,結合時事政治來思考、理解。諸如此類的課堂練習不僅進一步解讀了文本,還融合了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國家大事、時事政治等,體現了高度的生活實用性。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設計課堂練習,是一種創新,更是一門藝術。有效的練習不在于多少,在于教師的“用心”。優化課堂練習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主性,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作者簡介:
凌敏,現就職于江蘇省昆山市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