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絕大多數教育者把關注點放在城鄉、校與校、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均衡教育上,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硬件”教育資源,卻忽視了班級內學生間“軟件”的教育均衡,而學生間的教育均衡應該是對學生影響最直接也是最大的。
關鍵詞:均衡;策略;教師
均衡教育指的是:政府提供給每個孩子的學習條件、權利、機會是平等的,它符合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平原則,讓所有的孩子——不管他生活在城市還是鄉村,不管他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怎樣實現這樣的目標呢,筆者將從以下兩大點進行闡述:
一、 因人施教效果佳,個個有收獲
(一) 備課分層次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第一
責任人。高質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質量,而備課是教師取得高質量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但是由于我們的教育對象具有極大的差異性。他們的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長都有較大的不同,他們對所需知識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在備課時我們要從大眾、后進生以及優秀生三方面進行問題的設計,這樣不但滿足了大部分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實”的要求,也滿足了優等生對更多知識的渴求,同時也兼顧了后進生的學習能力,讓具有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二) 上課有針對
上課,指老師在學校里講課或學生聽老師講課,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但是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一般都是針對全班同學的整體水平進行授課,卻忽視了部分學生的差異水平。這就無法做到教育的均衡性,所以要改變授課形式,保證在同一節課內既有面向全體的“合”環節,又有兼顧優、差生的“分”環節。
一般步驟按:分(分類自學)——合(集體講授)——分(分層質疑)——分(分類指導)——分(分類練習)——合(集體歸納)。
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了解決問題的成功感,久而久之,每個學生都有了積極動腦的習慣,每個學生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三) 作業劃等級
作業分課前作業、課堂作業、課后作業,當然作業的布置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設計。對于某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有時候直接讓他們做一些抄寫、簡單動手、有趣味的作業,對于優等生則對他們的作業進行適當的拔高拓展,中等生則在完成所需的作業后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更高層次作業的挑戰。這樣分層布置作業一方面使這些后進生易學、樂學,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優等生“吃不飽”的問題。這樣兼顧每一層次學生不同的能力,使作業對后進生不再留于表面,而使所有學生都能在作業中獲得知識。
(四) 考查要全面
傳統的考查一般都是以試卷來定學生學習的效果,這樣的判斷過于片面化,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不公平的,因為每個學生身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之處,也許并不都是強于應試考試,所以考查時對于絕大多數學生應試成果只能作百分之五十納入總成績,對于后進生則只能納入百分之三十左右。在此基礎上再納入該生的平時表現。
二、 教師合作有力量,個個要出力
班級內各科任教師精誠合作,是實現學生均衡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師之間努力合作,共同致力于教育教學,協商解決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是實現班級內學生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因此本學期我們班的幾位科任老師統一制定了教學目標:
(一) 關注后進生,提高學習興趣
后進生之所以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一部分原因是他自身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但絕大多數原因出自老師,老師一般把目光都聚焦在優等生的身上,對他們毫不吝嗇贊美的語言,所有的事情也都承包給了優等生,班級中的大事小事幾乎不需要后進生參與,久而久之,后進生便失去了價值感,索性破罐子破摔。因此想要提高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思想上對他們的重視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上幾個科任教師確定后進生名單,便開始對他們實施關注策略,當一位教師對他們關注時,學生并不會太在意,但是當所有的任課老師都開始關注他,并給他贊美、表揚時,他會受寵若驚,繼而表現得越來越好,教師要相信贊美的力量,他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以班上某一同學為例,他在班上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不對學習沒什么興趣,對任何事似乎都提不上興趣,當所有的老師發現他身上一點閃光點就大肆表揚后,明顯看到他的狀態發生著變化,他變得越來越好,也朝著老師期待的方向努力的發展著。
通過各科任老師的目光聚焦,我們看到受關注同學的進步,教育,就應該不戴有色眼鏡,讓每個人都體會學習生活的快樂!
(二) 抓住個性,做到“知人善任”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的人,因此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長、優勢能力以及興趣愛好,所以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長在班級中給他們安排恰當的職務,即所謂的要“知人善任”,這更需要各科任老師的通力合作,首先各科任教師得完全了解班上的每個孩子,知道他們的興趣特長。喜好文學的由語文老師負責安排職務,如:小作家、小小朗讀家、小小詩人、小讀者、小演員等相關職務;喜好數學的則由數學老師進行合理分配職務,如:口算大師、心算達人等相關職務;喜好英語的由英語老師安排職務:如:口語交際小達人、書寫規范小高手、單詞拼寫小能手等職務。當然還有音體美老師,他們也需要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出色的同學相應地職務。這樣每個學生的學業上的特長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班主任則需關注學業上特長不明顯的人,在這些學生身上往往有更多其他的優秀品質,如:熱愛勞動,遵守紀律,善于整理等,班主任基于此合理的安排給這些學生相應的職務,讓每個學生都有存在感,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通過以上“知人善任”,讓大部分學生體會到班委的職務并不是遙不可及的,每個人都可以為班集體出一份力,這樣既讓每個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班集體的學習生活中來,也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以上只是實現班級內教育均衡的幾點小策略,想要達到班級內教育的均衡,根本在于老師,所以老師對每一位學生都要平等對待,積極動腦,用自己的智慧化成萬點雨水滋潤每一位孩子的心田,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陽光雨露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簡介:趙紅娟,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文峰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