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人才在我國人才隊伍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高素質會計人才的支持。在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之下,會計人才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出來。作為社會關系的重要經濟聯絡者,會計人才的專業素質與道德素質不僅影響其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且對企業、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會計人才培養中,必須更新教育思想,順應時代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會計人才培養工作,將培養重點放在思想素質、專業技能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上。
關鍵詞:高等院校;會計人才;培養;建設
現階段,我國各大高校在會計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諸多不足,難以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分析當前高校在會計人才培養與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積極探索有效的措施改變會計人才培養現狀。下面就高校會計人才的培養與建設展開詳細的探討,希望能為各大高校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一、 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比較與分析
一般而言,會計人才類型主要包括一般資源人才、一般專業人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國際化人才及創新型人才等。下面針對不同的會計人才類型展開詳細對比與分析:
一般資源人才:一般資源人才多為一般會計業務人員,通常通過自學、專業初學或再教育等途徑成為一般資源人才。
一般專業人才:一般專業人才多為日常工作中的綜合性人才,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類人才的能力范圍涉及一般會計業務到高級業務管理;其形成渠道為學校教育、會計工作崗位晉升、會計理論學習及會計專業再學習等;其培養導向為執業資格、從業資格的獲得、任用提升以及拔尖人才等。
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又可分為技能型、應用型及學術型三種類型的人才,其中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范圍為掌握會計處理程序、熟悉崗位技能,形成渠道為不同學歷的學校教育,其培養導向為在熟練日常崗位及業務的基礎上培養成技能型專業人才;應用型人才的能力范圍為掌握知識運用、核算分析及職業管理等專業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處理、職業判斷及學習能力,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其主要形成渠道為學校教育,培養導向為專業技術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學術型人才的能力范圍為掌握會計理論研究,熟悉高級會計管理業務,形成渠道為高層次學校教育,本科拔尖人才、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培養導向為專業素質高、理論造詣強、掌握多重知識結構。
復合型人才:復合型人才能力范圍以會計業務為主,且有較強的跨學科適應能力及復雜業務應對能力;其形成渠道一般為會計、審計、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其培養導向為在復雜業務背景下進行專門崗位的培養。
國際化人才:國際化人才通常有非常強的創新能力與國際合作意識,知識結構豐富,對國際貿易及國際會計準則全面掌握,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懂得把握機遇;其形成渠道為面向世界開放的教育市場、國際交流與合作、專門的國際人才培養、國外派遣及國外優秀人才引進;其培養導向為加強國際交流,建立國際校際交流關系,實施留學生教育,積極引進國際化專業人才。
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多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平臺,將創新能力培養作為重要培養目標,實施連續教育;其形成渠道為學校教育、崗位教育、專業教育及繼續教育;其培養導向為在人才培養模式下,短時間內培養成為領導型及前沿高端專業人才。
二、 當前我國會計隊伍人員現狀
(一) 道德素質偏低
在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的素質對工作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但就當前現狀而言,許多會計從業人員缺乏其應有的職業道德,在實際工作中對徇私舞弊的行為視若不見,甚至個別會計人員法制觀念十分淡薄,無原則、無紀律,在利益與欲望的驅使下,不遵守職業道德,違反職業法規,無視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制定,忽略自身的監督職責,以權謀私,為領導做假賬,監守自盜,為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帶來嚴重的阻礙。
(二) 業務能力較差
伴隨新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的出臺,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形勢下,許多會計從業人員知識結構欠豐富,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會計人員進取心不足,安于現狀,對會計工作敷衍、應付,對新事物、新知識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久而久之,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要求,在工作中效率低下、時常出現工作失誤,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由此可見,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會計人員應不斷學習,掌握新知識,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與能力。
(三) 文化水平低
當前,在我國許多企業的運行中,有相當一部分會計從業人員從未接受過正規的會計業務培訓與財務專業學習,對會計制度法規、會計專業理論等專業知識所知甚少,導致會計工作受到不利影響,企業在日常的經濟活動中遇到各種不必要的麻煩。另外,許多會計從業人員學歷水平低,對財會專業知識缺乏系統學習,而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較小,甚至不重視,使得許多會計人員勝任不了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同時難以滿足社會及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實際需要,使整個企業的健康發展受到一定阻礙。
三、 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與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 專業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
當前,在我國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往往將語文、英語、計算機等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程,安排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并將公共必修課的通過率作為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這就容易導致教師與學生將更多精力放在對公共必修課程的教授與學習上,導致專業課程的學習受到一定的忽略。在對實踐課程的考核方面,許多高校將其視作考查課,考核制度相對松懈,這就使得教師與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下降,同時提不起較強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檢查時,并未設定專門的評分標準,只是重視對學生理論課程的評價,這就導致了學生重視理論課程、忽略實踐課程,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不利于對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endprint
(二) 會計課程內容落后于市場變化
在許多高校的會計課程設置中,一般重視理論、公式之類的系統內容,對于會計準則及會計核算等實際訓練課程的設置相對較少,在會計報表及報單的編制方面,往往只注重對學生相關基礎知識的教授,但是對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無法根據具體的財務變化解決實際問題。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當前許多高校的會計專業課程落后于市場的實際變化,缺乏實際操作課程,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三) 會計教學方法較為落后
就會計學科特點而言,它屬于應用型、技能型專業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技能訓練。但就當前情況而言,許多高校在會計專業教學中仍然沿用以往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學習主動性不高,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較差。即使在實踐課堂上,針對會計憑證及賬簿操作的教授,教師也是預先對學生進行示范與演示,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進行一系列操作,這樣一來學生缺乏獨立探索的機會,只是“照貓畫虎”,無法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與掌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旦離開教師的引導,學生就會不知所措,無法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實際問題。
(四) 缺乏對學生的職業特征教育
高校會計專業課程的培養目標在于培養面向未來的會計人才,但我國各高校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只是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在職業道德、職業操守、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相對滯后。現如今,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環境日益復雜多變,會計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所面臨的誘惑更多,如果缺乏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學生就容易受到不良誘惑的影響,很難適應當前市場的變化,在對企業發展帶來不良影響的同時,自身的職業生涯也會受到一定阻礙。
四、 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與建設路徑
(一) 明確培養目標
在當前高校教育中,存在培養目標模糊、層次混亂的現象,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會計師、管理者、高級會計人才等,這樣的培養目標必然導致教育失誤。因此,在會計人才培養與建設中,必須杜絕這種錯誤,應首先明確培養目標,致力于培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的會計專業人才,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在訓練學生基礎技能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對學生創造力、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 完善課程設置
第一,完善課程體系結構。適當減少公共課程的課時設置,保證會計專業課程課時充足,滿足會計專業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需求。同時,對理論課程的課時進行適當壓縮,適當增加實踐課程,并保證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配套學習,使學生通過理論課程的學習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實踐課程學習提升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
第二,完善課程考核機制。在課程考核方面,應適當提升會計課程的考核要求,在關注期末測評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同時,在成績設置上,應分為理論成績與技能訓練成績兩部分,分值分別占總分值的40%、60%,以此提升教師與學生對技能訓練課程的重視程度。在測評內容上,應適當拓展,與會計實際工作相結合,在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增強其知識運用能力。
(三) 更新教學方式
市場經濟環境下,對會計專業人才的業務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要注重對學生業務能力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始終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課堂講授時應合理把握時間,減少教師講授的時間,調整教學策略,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探索與自主思考。同時,高校應為會計專業學生建立電子化模擬實驗室、手工實驗室,對企業會計業務進行模擬操作,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與實踐的機會,在熟悉企業會計事物的同時,提升自身專業技能。
(四) 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第一,安排會計專業教師實地調研,與企業實際會計事務親身接觸,將遇到的問題轉化為課堂教學案例向學生講解,提升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第二,不定期邀請優秀企業會計師來校演講,對學校師生進行專業指導,用其自身經驗讓學生認識到實踐課程的重要性。
第三,聘請企業專業會計師兼職高校會計教師,并與高校教師建立教研小組,通過不斷合作與交流,共同承擔會計課程教學任務,以其豐富的工作經驗,帶動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結語
會計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企業發展、穩定社會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對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展開了詳細比較與分析,然后闡述了當前我國會計隊伍人員的現狀,并分析了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與建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不同角度探討了高校會計人才的培養與建設路徑,希望能有效改善高校當前的會計人才培養現狀,創新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文姣,劉青.加強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與建設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18:150-151.
[2] 張寅曉.高校會計人才隊伍的分析及建設機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6:166-167.
[3] 謝峰,胡志金,汪海濤.加強高校人才培養的內部動力建設[J].教育研究,2014,06:155-158.
[4] 王雪,國麗紅.會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4,08:143.
[5] 林玉輝.以人才培養為導向完善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8:215-217.
[6] 譚素嫻.校企合作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64-66.
[7] 張金壽.加強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建設優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2:174-175.
[8] 曹文明.高校會計教學改革與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10:151-152.
[9] 敬采云.會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實現路徑[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32-35.
[10] 晁銀.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0:225-226.
[11] 吳玉娟.民辦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財會通訊,2013,04:54-55.
[12] 傅小韻.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改革問題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3,18:312-313.
作者簡介:袁翠珍,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