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改革,勢在必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堂改革暢導主動參與、勤于動腦、樂于探究、勇于創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學習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正是基于這一理念的新型學習方式。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習理論;課堂改革
一、 引言
(一) 問題的提出和最終目的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改變舊的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模式,倡導主動參與、勤于動腦、樂于探究、勇于創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正是基于這一理念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原有的授課方式,很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因此,課堂改革,勢在必行。筆者以三年級(1)(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同級部(3)(4)班作為對比班級,進行“英語學科分組互動的行動研究”。通過研究,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提高學習成績,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的。
(二) 理論依據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為教學基本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彼此通過協調,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為主要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策略。因此,合作學習是一種‘多邊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又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它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進步。”
二、 研究過程
(一) 準備階段——學習理論,嘗試研究目標
1. 教師方面的準備
閱讀大量有關新課改、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理論書籍。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有關新課改的教科研活動,用理論指導實踐,準確把握學情。
2. 學生方面的準備
給學生分組并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召開家長會,讓家長明白其中的道理,并積極配合教學工作。
分組方法如下:
①班內學生按座次分為A、B、C、D四個大隊(每大隊約16人),每個大隊又分為4個小組(每組4人,4人的學習成績分別為好、中、差三個層面的學生)。全班共16個小組分別為:A1、A2、A3、A4、B1、B2、B3、B4,C1、C2、C3、C4,D1、D2、D3、D4。
②每個大隊由一位優秀生擔任大隊長,負責本大隊的作業和學習、檢查等事宜;每個小組各有一位小組長負責達標驗收檢查等事宜。
③課堂提問、操練時,Group A、Group B、Group C、Group D分別為12個人的代名詞;A1等即為3個人的代名詞。使操練等得以快速、大面積的順利進行,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3. 物質方面的準備
①繪制學生個人成績評價表(見附錄二)
②設計課堂上寫在黑板上的小組評價表及簡表
4. 實施細則及評價辦法
①實施細則
課上、課下都采用比賽的方式。課上,A和B,C和D互為比賽伙伴,A1和B1、A2和B2等相互監督、檢查,課上每場比賽都給獲勝者所在的小組加一個標志,每節課都據此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大隊。獲勝者可得到一個標志,加在“學生個人成績評價表”自己名字的后面。
②獎勵評價辦法
根據工作負責程度,每周評選一次優秀大隊長、優秀小組長和優勝小組;根據學習情況即標志數的多少,評出前十名為班級英語之星,小組成績較好者,為優勝小組。結果在班內張榜公布。每四個周總結表彰一次。根據情況可以邀請班主任或召開家長會舉行頒獎儀式。
(二) 實施探索階段——大膽創新、形成模式
實驗初期,每一節課都要反復琢磨,認真設計每一個細節,挖空心思地預料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課后堅持反思各種失誤,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糾正,并經常與相關人員交流。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新授課課堂模式(篇幅所限,不再詳述)。
(三) 總結階段——總結經驗,創新提高
小學階段英語學科課堂教學容量小,但學生專注力不夠,因此,實驗初期,常出現拖堂現象,進度也較慢,難以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方面,班內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身心發展變化較大,所以,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又查閱了一些資料,進行深刻的反思,并將有關問題自制了一張自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并與個別學生進行座談、與其他實驗教師交流。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并采取了相應的對策:
1. 存在問題
①有些教學內容不適宜合作學習
②小組合作前,學生不能獨立思考
③小組合作時,學生參與的機會不均等
④小組合作時,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⑤學生不太適應,造成課堂上有效時間縮短。教學環節欠緊湊。
2. 實施對策
根據以上情況,實施了以下對策
①精選合作學習的內容
②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 善于反思
筆者認為,教育反思是強化研究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從事教學研究的基本手段。良好的反思,可以使自己及時有效地總結經驗和克服不足,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更好地促進教學。使自己盡快成為新課改的有效參與者和執行者,使教育教學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 產生的良好影響和取得的可喜成果
隨著對英語課堂小組互動研究的不斷深入,所教學生均有較強的合作意識,他們能夠認識到,在同一個小組內,他們之間是一種“榮辱與共”的關系,合作才能成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受到了學生家長的好評和學校領導的認可,有些老師也參與了進來。更主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英語教學的成績。
總之,筆者認為,新課改必須有一支創新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與之相匹配。新課改對現代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和復雜性,而且難以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變通則。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進行深入的反思研究、大膽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師生潛能最大化地發揮,并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注:經過實踐研究,收獲很多,但仍有難以攻克的問題。(1)有時課堂環節過快,有時課堂的有效時間不能達到理想。(2)獎品來源問題。(3)標志問題等。筆者衷心希望有意者能提出寶貴意見,或共同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教育科研概論》新華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簡介:
馬亞笛,陜西省西安市西電附中太白校區小學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