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是專門培養社會各行業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搖籃。隨著課程改革政策的實施,中等職業教育逐漸向教育體系的主流位置靠攏,重視語文這一基礎課程。所以,語文教師責任重大,要把握好中職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語文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中職學校開始培育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中職學校的語文基礎課程理應被提升一個檔次,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改革只是表面呼聲而已,語文的地位并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學生依舊認為,自己以后不從事語文方面的工作,學習語文沒有用,不如多學習一些專業課技能,方便日后尋找工作。這就造成了很多中職生畢業參加用人單位面試時,因為語文能力欠缺,聽不懂考題,或者回答問題啰唆重復,說不到重點。而一些教師同樣不重視語文的教學過程,每天重復機械地開展教學活動,沒有新意,使學生和自己的心理疲憊不堪。對此,中等專業學校的語文改革迫在眉睫。
一、 變革課程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巨人,首先教師要變革課程教育理念。因為中職生的語文學習沒有考試壓力,所以大部分學生對該科目更是沒有興趣,也不會將語文學習放在重要位置。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培養學生興趣為目的,讓學生學會“為自己”學習,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樂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加強語文教學的實用性,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學生說話的技巧,提高中職生的就業競爭率。而不是在語文教學中放任學生自由發展,即使學生上課睡覺教師也是秉持一種“與我何干”的教學態度,最終浪費學生大好光陰,制約學生發展。
二、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新途徑
1. 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接受知識的能力存在較大差異,但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很難接受一些過于高深的語文教學內容。所以,教師要對中職生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有所選擇,減輕學生負擔,放棄一些過于高深的教學內容。而且教師要走出課本說教的禁錮,走向學生多彩的生活,了解當代學生愛看的電影、愛玩的游戲,從學生生活中找尋出他的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
例如,在學習《咬文嚼字》這一節時,我給學生們舉了個例子,來說明為什么要正確讀寫漢字,“我叫荀彧(xúnyù),不叫茍或(gǒuhuò)”。學生們聽了都哈哈大笑,但這個簡單例子卻讓同學們認識到正確讀寫漢字的重要性。我又從日常學生們愛看的電視劇中找到了一些錯誤讀音,有的演員把叨(tāo)擾讀成了刀(dāo)擾。通過這兩個生活事例,學生對文字的讀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是為了一個字的讀音爭論起來。而這也就達到了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在讀寫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用字習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正確使用漢字。
2. 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中職語文教學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教師教學模式大多相同,主張傳統的說教方法,但這卻不符合中職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所以教師要大膽的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來進行課堂導入,或者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過程,或組織一些小組競爭比賽,或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一些帶有文化素養的視頻如《大魚海棠》等等。
例如,在學習《再別康橋》這一節內容時,我沒有馬上讓學生進行朗讀活動,因為傳統的朗讀不足以讓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意義,也會覺得無趣。所以,我先給同學們講述了一些關于徐志摩的有趣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讓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注意力高度集中。當學生對徐志摩有了初步認識后,對他的詩歌也產生了興趣,這時再引領學生一起去品讀他的這首詩,欣賞他的才氣,度感受他詩句中的離愁別緒。
3. 改革教學評價方式
傳統的教學評價是用一張期末試卷來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這未免有失公允。所以,新課改要求我們要改變這一教學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考評制度。
例如,在作文寫作課上,該如何評價一個學生作文的好壞?自然不能僅憑教師一人的好惡來斷定,我們還要讓班級之間或者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學生經過仔細閱讀思考后,更要指出作文中的優缺點,對于缺點還要思考改進的策略,附上一份評價報告。然后通過學生推薦,評選出最佳作文來進行公示和有償獎勵,鼓勵其他學生學習。學生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學會了欣賞別人的優點,鍛煉了思維能力,確定了要進步的方向,這才是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
三、 課堂改革反思總結
語文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以就業為指導,加強語文教學的實用性,變革課程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新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重點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改革要朝著“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方向去努力。
四、 結語
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更能引發學生的共鳴,創新的教學方式也更容易激發學習的樂趣,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盡管中職語文課程改革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我們仍然要朝著既定的方向堅定前行。
參考文獻:
[1]陳梅.中專語文教學改革之我見[J].廣西糧食經濟,2003年01期.
[2]程昌盛.職業學校改革落實應重視的幾點思考[J].出國與就業,2010年23期.
[3]石偉平.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年01期.
作者簡介:
李剛,江蘇省宿遷市淮海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