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接觸數學時間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比較膚淺和片面,老師課堂問題生成時要盡可能貼近低年級學生的思考水平和心理認知能力。如教學用書中應用類知識的教學,主旨是“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下“發現、提出、解決”問題,且要確保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在此我校開展了相關的課題研究“三學一展示再提升”,力求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指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和快樂的氛圍中探索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問題能力;數學;能力培養
一、 讓“問題”在學習情趣中引發
低年級學生不同于高年級學生,他們的潛意識更強,積極性也更強,即使是能力一般的學困生,都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即使這些學生提的問題不著邊際,老師也應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遵循學生自身的規律,老師要在耐心中給予善意的否定,并給出明確的問題,指明提正確問題的方法。還應要求其他同學不取笑,不指責,幫忙補缺和修正,消除這類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焦慮感,讓他們充分披露靈性,發展個性。
(一) 設疑求解點燃情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從問題開始的。以趣生疑,是低年級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很多低年段的小朋友,特別是學困生,害怕學數學,害怕數學老師,一是老師沒有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沒在課堂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二是老師總是以自己的思維來看待學生,評價學生,禁錮學生思維的發展。點燃好奇是引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動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放權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促使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自覺地在學中問,問中學。比較有深度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解決,達到在共同解決中提高,在提高中增強對數學的熱愛。
(二) 設定目標,達成質疑效果
低年段學生的目標感不強,而且對學習新知識依自己的興趣來把握,對所提的問題沒有很明確的方向,經常會模棱兩可。老師應該給學生先設定一個學習方向,一步一步引導。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解決。
1. 課前自學,梳理疑難
數學課堂教學,對于學生課前預習這一關無疑是極其重要的,以前,我們總認為低年段的學生不會預習,而且即使布置學生預習,也達不到效果。但實施“問題解決”教學,老師發現布置給學生的預習任務,學生都會按時完成,雖然有時效果不是很好,但對課堂教學還是起到了好的輔助作用。而且布置課前預習,還能帶動家長和自己的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找尋問題的方法。但老師在布置預習作業時,對學習目標的布置要有針對性,要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不能投機取巧,馬虎應付。學習課本的每一章節時,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在書本中注明學懂了什么?疑難的問題是什么?列出你要在小組討論的問題,起到梳理疑難、質析文本的效果。
2. 小組互學,質疑解難
小組互學是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完成的。每個小組四個學生,好中差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在自學中碰到的疑難問題或老師布置的自學提示。如“用乘法解決問題”這一章節,書中是怎么說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方法?你想到不用書中解題方法的方法嗎?通過質疑探究,解決能夠完成的問題,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提交到師生共研的環節中完成。這樣通過一步步探究,學困生消化了疑難問題,中好生扎實了基礎,提高了能力。
二、 在“問題”驅動下點燃探究的火花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由此可見,教給學生質疑方法尤為重要,有利于幫助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提問題,增強自信心和學習的動力,從而更加自主地質疑問難。能夠自主質疑,是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學生應通過所學的有代表性的知識達到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做到能夠熟練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具體從以下方法入手:
(一) 讀懂數學信息
要解決一道題,首先要先了解題目給的信息,了解問題形成的過程。現低年級應用題的形式多樣,常用圖形或圖文結合形式給出,有的學生圖感不強,總是無法從圖中準確地找出已知信息,給解決問題造成了困難。當然學生信息的獲得,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實施,一是通過課堂書本的現有知識,如例題、練習題等;二是通過課外的生活體驗來完成,如要求家長經常帶孩子到大型超市、集市、購物中心、市場等參與購物,付款等,讓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感知,了解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加大數學知識實際應用,增大對數學問題的興趣,提高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力。
(二) 學懂數學信息
分析關鍵句、理解重點詞,可幫助學生弄清算理,掃除應用題的障礙。應用題中經常見到些常用的數學術語,即重點詞,有些學生常因詞意不理解而不會列式。為掃除這個障礙就要理解詞意。教師在教學中,要詳細講解數學術語,將數學術語作為重點掌握的知識點,要求學生理解記憶。為加深對數學信息的理解,可以通過演示,舉例子,說一句話等方式;也可以模仿文中的意思,自己組句、造詞;還可以通過聯句成題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應用題語句間前后的關系,達成對信息的充分理解。
(三) 明析數學信息
在認真知曉、明確、理解、把握數學信息的前提下,還要學會如何分析數量關系,即解題思路。這是對已有的信息進行加工的開始,也是解題的一個重要步驟。利用“問題”的引導,教會學生學會分析題意的方法是解題的關鍵,掌握方法能使解決問題更靈活。
結語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空間,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問題解決”教學活動目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位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使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并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曉雯.小學低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新課程學習(上),2015.
[2] 劉丕鈺.“問題解決”與數學教學[J].江西教育,1999.
作者簡介:田有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城關第一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