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力
摘 要 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在整個醫學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隨著基礎醫學在生命科學領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要進一步提升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需要我們不斷更新和完善研究生培養和管理模式。近年來,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積累了研究生管理和培養模式的新經驗,現從課程設置、科學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基礎醫學 研究生培養 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19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basic medic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basic medicine in life sciences, w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and improve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mod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medic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recent years, the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s been exploring and trying continuously, and has accumulated new experience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mode. Now it discusse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et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Keywords basic medic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management model
研究生教育屬于精英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未來各個領域的領軍人才,是加速高層次人才培養、提高科技隊伍水平和素質的重要途徑。在高等醫學教育中,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在醫學教育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培養學生科研思維能力、強化對理論知識素養、掌握科學實驗方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關系到整個醫學的發展。在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領域不斷涌現新問題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研究生培養和管理模式,是有效提升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積累了研究生管理和培養模式的新經驗,現從課程設置、科學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進行探討。
1 當前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1)我國醫學院校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的生源短缺問題日趨嚴重,且質量良莠不齊。基礎醫學本科專業是國家控點分布的本科專業,目的是培養高端醫學研究人才。相對臨床、口腔等醫學專業的研究生而言,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待遇較低,目前,在薪酬津貼等各方面,從事臨床一線工作的醫生的收入大大高于從事基礎醫學教學科研工作者,由于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的驅使,更多醫學畢業生選擇去攻讀臨床、口腔等專業碩士或博士學位,選擇讀基礎醫學的研究生日益減少,導致學生和導師的比例急劇下降。與此同時,對于一部分調劑到基礎醫學的研究生缺少對本專業方面的興趣,缺乏求真務實的精神,也導致了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不佳。
(2)基礎醫學研究生待遇較差,科研任務重。一般來說,基礎醫學研究生相對于一些其它應用型專業而言實習期間生活補助、崗位補助要少很多,基礎醫學研究生修完理論課程后要進入實驗室,開始科學研究,但補助相對較少,對于家境情況一般的學生來說生活壓力相對較大。再者,基礎醫學研究生會面臨導師、用人單位更多的科研要求,無論是讀研期間還是工作以后,基礎醫學研究生都會被導師或者領導分配更多的科研任務,且科研標準要求較高。
(3)當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大。基礎醫學研究生以從事高等醫學院校教學和科研為培養目標的,這就導致研究生就業渠道狹窄、崗位較少、就業率低。再加上部分研究生讀研之初對自己將來就業目標的心理預期較高,更加劇了基礎醫學研究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性。
(4)研究生課程模式缺乏創新。研究生入學后,一般集中一年時間學習基礎理論課程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課程。目前研究生理論課課程內容缺乏創新性與前沿性,甚至與本科生課程內容有重疊,開設課程對研究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并無太大益處。尤其是對于剛入學的研究生,安排好課堂講授內容,教會他們如何通過查閱文獻和學術交流主動獲取知識顯得尤為重要。許多研究生只注重本專業的學習,忽視交叉學科專業的學習,影響了學術思想的交流和交叉以及多元化發展。導致基礎醫學的研究生的學術視角相對狹窄,跨學科、多角度進行科研的能力欠缺。
(5)研究生缺少自主創新能力。首先,部分研究生讀文獻僅局限于導師指定的文獻,文獻閱讀量不夠,缺乏相關專業的知識儲備;其次,對文獻的閱讀缺少系統性、技巧性和問題導向。很多研究生在文獻的選擇方面多而散,缺少必要的歸納總結,對所研究領域的前沿進展脈絡不清;第三,導師對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缺少培養意識。相當多的研究生缺少自主課題設計,多數的研究都是圍繞導師已有的科研項目展開,單純為導師完成課題服務。
2 提升研究生創新培訓質量的措施
2.1 改革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
由于生源的原因,不同層次和質量的研究生對基礎醫學理論知識、實驗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會出現較大差別。在研究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基本學分外,學校應開展選修課程和基本實驗操作培訓班,鼓勵學生學習更多基礎知識,以便學生對本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和技術有所涉獵。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的改革可從以下方面展開。首先,對研究方法教學進行改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研究方法、或以學術論文為案例,激發研究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其次,加強對研究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可根據文獻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增加課堂討論的形式,實現雙向互動教學。第三,注意加強實驗技能教學。教師應重視傳授實驗原理、技術步驟以及注意事項。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培訓是基礎醫學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的必要前提,一旦缺少規范培訓,將很可能對正常的科研進程產生較大影響,降低科研產出率。endprint
2.2 創新科學研究訓練方法
(1)科研興趣的培養。對基礎醫學研究生而言,科研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階段的首要任務。而訓練研究生科研能力,其出發點是要建立研究生濃厚的科學研究興趣:首先,導師要論文選題上高度重視,指導初涉科研的研究生擬定合理的階段性目標,幫助研究生取得階段性成果,獲得科研成就感,增強科研自信;其次,導師要重視科研中的難題攻克,在研究生遇到挫折的時候,幫助他們重燃科研夢想,否則會挫傷學生的科研積極性;最后,要特別重視對外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科研思路和靈感。
(2)獨立思考和實驗技能的培養。基礎醫學本科生課程是實驗中獲得知識的總結,不同于本科生的學習,基礎醫學研究生的學習與本科生的學習大不相同,相對于本科生單純從已有實驗成果中獲得知識總結,研究生的專業學習則是在掌握相關知識原理的基礎上,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索,在現有研究成果上添磚加瓦,推動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在研究生培養中要重視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為避免手忙腳亂和實驗經費與時間的重復消耗,研究生在實驗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專業知識和文獻儲備、材料和實驗方法的準備。在實驗過程中,研究生要合理安排實驗進度,客觀詳細地做好實驗記錄。除了記錄成功的步驟和結果,更應分析實驗失敗原因,充分汲取實驗經驗。為了強化學生的意識,導師應定期檢查實驗記錄。
2.3 加強學術交流
加強研究生學術交流有利于建立優良的學術環境,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對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與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科的核心競爭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1)舉辦研究生暑期培訓。學校或二級學院可面向國內各大高校招收在學研究生為暑期學員,在暑期開設基礎理論、專題講座和學術前沿報告。暑期學校應尤其注意主講教師的資歷和學術背景,為提高培訓質量和教學效果,可聘請海內外在基礎專業學術領域有所造詣的知名專家擔任主講教師,介紹本學科領域的最新學術進展。
(2)舉辦基礎醫學博士生論壇。在專家的指導下,邀請在本領域頂尖雜志上發表過高水平論文的優秀博士生,就本專業領域及相關學科發展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和前沿進展作學術報告。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可以有效地開闊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在深入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中也能夠讓他們的學術思維能力得到切實的鍛煉。這樣的學術活動對于初涉科研領域的年輕學者而言也是極好的鍛煉自身組織協調能力的機會,同時也能結識更多的優秀學者接觸更多的學術觀點。
(3)支持研究生國外訪學。擇優選派研究生到海外高校相關的科研機構進行科研合作、課程學習等工作,學習海外創新的學術思想,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和水平。派出高校與接收高校之間應明確各自承擔的責任、義務和相關事項,以協議的形式對學生所修學分做出明確規定。
2.4 加強行為管理,提高綜合素質
(1)建立科學的學術梯隊,強化導師培養責任制。高校及院系應進一步完善導師遴選制,引入競爭機制,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學校應進一步明確導師的崗位職責,出臺相關政策,強化導師的責任意識,加強對導師的崗前培訓,對研究生培養質量擔全部責任,將研究生培養質量納入年終績效考核。導師負責研究生日常指導,對研究生的課題進展進行定期考核和審查,包括開題報告,中期考核以及學位課程考核等,決定研究生是否能夠提交論文進行評閱、答辯等。
(2)建立高效的管理體制。首先,為不斷完善二級學院的研究生管理體系,院系應加強對研究生培養管理的主動權,從培養機構、學術團隊、研究生黨支部等多組織多層次進行管理。其次,學院應從政策和經費上給予研究生一定的獎勵,可通過設立研究生創新項目申報基金、開設各級各類獎學金的評比等方式,鼓勵研究生不斷開拓創新、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學校應建立量化的管理考核和評估機制,激勵研究生管理人員不斷提升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強化服務意識,努力建成一支專業性強、責任明確、辦事效率高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隊伍。
參考文獻
[1] 路靜,趙繼敏,張曉艷,等.提高研究生助教的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效果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8):626-627.
[2] 張集建,徐紅梅,孫曉云,等.教育轉型背景下基礎醫學研究生創新培訓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2):115-116.
[3] 王俊普,羅婷,吳曉英,等.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和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2):193-195.
[4] 唐娟,王彥玲.醫學類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0):158-1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