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后的初中數學教學面臨著嚴重的沖突問題,即數學教學目標與學生減負問題。為了滿足新課改要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必要的途徑。本文對影響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旨在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影響因素;路徑
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實踐時,須摒棄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既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開展相應的數學教學、實踐活動;還要遵循“以學生為本”原則,從實際學情出發,立足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有目的地培養、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并通過適當的拓展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這對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以及課堂教學有效性均具現實意義。
一、 影響中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的因素分析
1. 外部環境——中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的背景因素
在新課程改革發展的推動下,下面的發展趨勢呈現在中學數學學科之中。首先,其人文性凸現日益提升。其次,其應用性突出日益加強。因為數學屬于應用性學科,緊密聯系著生活實際,這就決定著數學服務于生活的特征。在生活中要求學生思考問題時立足數學視角展開,在看待問題時運用數學思維展開,目的就是在實際生活中真正應用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注重優化教學過程基礎上,注重對有效的反饋進行及時關注,并對外部效度可能產生影響的其他教學因素也應給予高度重視。
2. 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的基礎因素
有的教師認為配套新技術是新課改不可或缺的條件,具體就是新課改下的教學依托多媒體等先進教學設施必不可少,但就目前狀況看,很多貧窮地區農村學校當前很難實現,筆者并不贊同這種觀點。實施新課改必須因地制宜,應注重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教學條件,采用教學方式應具有差異性,目的就是使學生對學習能夠真正體驗,積極發展個性,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3. 教師專業素養——中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的核心因素
教師專業精神是中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的動力系統。本文所說的教師專業精神就是熱愛和投入專業心理狀態。教師從事教育行業,熱愛教學事業是最基本要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從事教育事業必須建立在感興趣基礎上。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社會生活與教學實踐經驗等。
二、 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 結合實際學情,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學科的精髓、靈魂,也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應該遵循課堂教學實際來不斷加強對學生利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實踐問題,使之在學習、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其對數學的感性認識,一旦這種積累達到某一程度后則會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與“精研”。初中數學教師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目的的、有計劃遵循課堂教學實際,采用循序漸進策略,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其對數學學科的認知水平以及數學思維水平,這對培養、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具有積極作用,進而也會從本質上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以及自主性的重要手段。但是,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數學核心素養滲透的過程時,應立足于學生角度,結合實際學情,遵循以淺入深、循序漸進原則,抓住恰當的時機,適時、適度地進行數學核心素養的滲透,避免出現強行“灌輸”的現象,使之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將數學知識由“學”至“用”的良好轉化,最終實現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2. 加強數學基礎知識訓練與實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使之能夠在教師的滲透、啟發下,逐步領悟、掌握并形成適合于自己數學學習的思想與方法,進而在提高學生數學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在遇到問題,有了問題意識后,能積極思考,采用靈活的方式,有效解決各類問題。在數學學科中,一種比較復雜的邏輯思維活動,就是教與學。所以,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應對初中生的語言邏輯特性充分考量,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如在進行定理、概念、公式分析、講解過程中,適度地將相關知識的形成、發展以及問題的解決方法等加以滲透,這對開拓學生數學思維、培養數學學習方法以及創新意識方面具積極作用。另外,新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因此,數學教師應通過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訓練與實踐應用能力,使之在不斷擴大自己數學知識視野的同時,也通過實踐應用來培養自主探究的意識。
3. 利用多媒體巧設問題情境,提升課堂教學互動性
巧設情境,就是為提升學生對教材理解程度提供幫助,推動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課程要求為導向,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進而為學習效率提升,更好掌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扎實基礎。就實現巧設情境而言,運用多媒體教學屬于有效手段。多媒體出現把改革創造教育教學機會帶來,所提供的手段具備科學性與先進性。中學課堂的主要內容是直接體驗和綜合信息,重點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主體活動的主要形式,就是創造性和操作性。綜合實踐課的基本特征則是實踐性和學生主動參與。如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其獨特的交互性,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互動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知識內容及各種教學資源等的利用率。初中數學中的概念、公理、定理等基礎性知識相對較多,但一些數學概念過于抽象化,尤其是針對初一的學生,其數學基礎以及數學思維能力尚有不足,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創設情境時,則不可創設較為復雜的情境,而是通過簡單、易懂、清晰、規律明確的情境加以進行。
如在進行“平行線的性質”教學時,教師可以從電子白板圖庫中調用各種“平行線”——鐵軌等;再以互動的形式提出問題:“找出你們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平行線!”這種生活情境的導入,既是學生們熟悉的,也是更易引發學生興趣的情境,這對學生的學習往往會產生無形的“推力”。同時,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過程中,還需進一步指導學生如何在生活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平行線”;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同桌之間或是小組形式進行自主交流與探究,以此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學習、討論的積極性;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既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數學視野,也對提高遠期的教學有效性具有潛在的意義。
三、 結論
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和保障,在中學數學課程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于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習效果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譚亮.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多媒體手段[J].赤子(上中旬),2017(04).
[2]唐海燕.淺析武隆縣實驗中學“三段四步”課堂教學模式[J].科技展望,2017(15).
[3]虞玲玲.論教師正確的“錯誤觀”對教學效率的提升作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3).
[4]利杰輝.孔子“仁”文化引領下高中詠春拳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05).
[5]朱羽婷,曾朝英.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顯現——以“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7(03).
作者簡介:
吳志坤,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山腰鹽場美發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