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有闖,袁明磊,李晨誠
摘 要:移動應用開發專業是2015年新增的高職專業,旨在培養移動互聯網行業應用軟件開發人才。針對各高職院校專業開設缺乏標準、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貼合度不夠、教學內容不規范等問題,結合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提出了改進的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評價體系。為了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在質量保證、質量評價等方面也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移動應用開發專業; 新工科; 人才培養方案; 質量保證體系
中圖分類號:TP311.5-4 文獻標識碼:A
A Study on the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Based on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SHA Youchuang,YUAN Minglei,LI Chenche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Defense Technology,Lu'an 237011,China)
Abstract:The major of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as establishe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2015,which specializ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developers.Aiming at the lack of standards,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irregular teaching content and other problems,the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ajor.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evaluation.
Keywords: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ajor;emerging engineering;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1 引言(Introduction)
教育部于2017年2月發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正式啟動了“新工科”研究[1]。2017年6月,教育部正式發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指南規劃出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有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五個部分共24個選題方向。“新工科”的理念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同時也為高校人才培養指明了新的方向。與傳統的人才培養相比較,新工科的人才必須是更加符合新興行業和領域發展需要的高技能、創新型、國際化人才[2,3]。傳統意義上的人才培養也必須轉型升級,布局新興專業建設或者改造傳統專業,培養服務新興產業發展和未來技術革新的人才[4]。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背景下也必須加強對新工科理念的研究,轉變觀念,提前布局,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5]。在本科高校進行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同時,高等職業院校也應緊跟行業發展,布局新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培養出更加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本文將以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為例,結合對新工科理念的理解,闡述移動應用開發人才的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實踐,并提出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和評價方案。
2 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定位(Orienta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pecialty)
2010年以來,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飛速發展,迫切需要支持行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和企業需求,高職院校積極更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在軟件技術、移動互聯應用技術等專業下新增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專業方向。2015年10月,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新增移動應用開發專業,旨在培養移動互聯網行業應用軟件開發人才[6]。
作為適應新行業發展需求的新專業,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主要面向移動互聯網領域培養適應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前端設計、服務端開發、測試與維護崗位等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基于移動端智能設備進行程序設計、界面設計、測試、維護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新專業的設置時間短,缺乏專業建設標準,教學資源少,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同高校之間存在相同專業培養目標不同、教學內容差異大的情況,這無論是對學校人才培養還是對學生職業發展都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3 新工科視閾下移動應用開發人才培養實踐(The
practice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of
mobil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emergingendprint
engineering education)
3.1 人才培養的規格的確定
在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背景下,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抓住新興產業特質,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具備一定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規格確定時,需要充分考慮行業發展趨勢,新技術的變革方向等因素,同時融入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元素。從最新的人才需求調研結果來看,移動應用開發領域主要涉及的崗位包括移動端開發(Android、IOS、H5)、前端開發(美工、交互設計)和服務端開發三大方向。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整合,全棧開發,即同時兼具多端開發能力的人才,成為行業發展急需的人才。據此,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方法,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人才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
3.2 職業能力培養與核心課程體系設計
基于對移動應用開發人才核心能力的分析,可以得出專業知識需求。通過對主要知識內容的概況總結,充分考慮職業院校學生學情,設計了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結合對知識需求的整合分析,突出核心職業能力培養,設計了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為了更好地涵蓋移動應用開發專業核心技能,在核心課程體系中劃分了三大知識模塊,其中移動應用開發領域選擇了主流的平臺之一——Android,同時將IOS開發和H5開發作為方向性選修課程開設;服務端開發以Java Web為核心,在綜合項目階段加入SSH、SSM等框架技術;前端課程以網頁設計、平面設計、JavaScript為核心,在綜合項目階段加入BootStrap等框架。在最后一個學期通過一個綜合性項目融合前端、服務端、移動端開發技術,培養學生全棧開發能力。
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公共基礎領域涵蓋了數學、外語、體育、思政類課程,輔以公共選修課,完善了專業的通識教育體系。核心課程之外,為提升學生項目分析和技能提升,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還可以開設數據結構、軟件工程等課程。在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同時,可以開設PHP、H5、Python等課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學生就業口徑。具體的學分統計情況如表2所示。從學分比例中看出專業基礎課程占比18.1%,集中實踐環節占比34.8%,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3 職業素養提升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背景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新要求[7]。在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需要著力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作為最為貼近“互聯網+”創新創業的專業領域之一,在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更應該走在前列。在具體的人才培養實踐中,可以結合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特點,構建以“通識教育為基礎、以各類大賽為實踐、以服務和轉化為成果”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入創新創業、職業規劃課程,作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鼓勵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組建工作室或模擬公司,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和技能大賽,以大賽促進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水平。對取得良好成效的創新創業團隊,學校為其提供創新創業支持,引入行業企業資源,支持創業團隊孵化,真正做到成果落地,創造價值。
4 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證與評價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assurance and evalua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ajor)
4.1 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
移動互聯網行業的技術更新速度要遠高于傳統行業。為了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需要從師資隊伍建設、校企深度合作,保障實踐教學條件等方面入手,建立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完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8]。
4.1.1 師型教學團隊提供人力保障
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第一要素是師資隊伍。要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團隊,需要采取內培外引、素質提升的思路,不斷優化教師成長環境,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通過鼓勵參加各類技能培訓、下企業參與實踐鍛煉、指導學生技能競賽等,提升校內師資隊伍業務素質。通過人才引進、企業兼職、邀請專家到校指導專業建設等途徑,充實專業教學隊伍,提升實踐教學水平。此外,加大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培養支持力度,引導教師主動提高實踐技能,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4.1.2 校企合作提供技術支持
作為新興產業,校企合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技術保障。企業急需高技能人才,學校急需先進的技術支持和師資,校企合作在不同的層面上達到了一種默契。企業可以從方案制定入手,將企業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優秀的開發人員、真實的產業項目引入院校,共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企業工程師的參與,以真實產業項目為依托,鍛煉學生項目實戰能力,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縮短學生到職場的過渡時間。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共建名師工作室,承接企業項目,解決企業難題,實現校企雙贏。
4.1.3 校內外實訓基地提供實踐教學保障
實踐教學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它貫穿于專業學習的全過程。為了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可以通過在校內建設現代化、職場化的實踐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受職場氛圍,主動參與動手實踐,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實踐水平。其次,可以通過多方合作,在企業建設校企合作實踐基地,或者在校內共建實訓基地,用于學生項目實踐或頂崗實習,為學生從學生到職場提供一個實戰體驗的機會,同時為學生順利就業創造必要條件。
4.2 人才培養質量評價
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才培養的過程、效果進行全面監督和衡量,有利于社會對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的監督,有助于促進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評價的內容涵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包括職業素養評價、專業知識評價、技術技能評價、就業質量評價等多個方面。通過借助第三方調查機構,從用人單位、學生家長、學生和研究機構等方面,展開人才質量評價工作[9]。為了更好地體現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和易操作性,可以設計如表3所示的指標體系,來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調查。endprint
通過調查中反饋的學生就業率、對口就業率、就業滿意度等主要指標來衡量學生培養的質量,通過調查中反饋的學生就業滿意度、創新創業率、企業滿意度等參數來衡量人才培養過程需要改進的工作內容,促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以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為例,根據麥可思調查數據顯示,近三年本專業(含專業方向)畢業生總人數128人,初次就業率為95.56%,就業滿意度83%,且呈上升趨勢。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對口就業率67%,超過計算機類專業均值56%。畢業生對教學(課程設置)的滿意度為78%,略優于其他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與職業期待的吻合度超過50%,超過計算機類專業均值44%。此外,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畢業生平均月收入4502元/月,超過全校專業均值4120元,呈上升趨勢。
5 結論(Conclusion)
移動互聯網行業經過幾年的發展,技術體系日趨成熟。在“新工科”背景下,為了培養更加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我們完善了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單一的培養客戶端開發人才向培養全棧開發人才轉型,并且在方案中完善了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在人才培養質量保證和評價方面,提出了過程監控與第三方測評相結合的解決方案,并得出較為有效的結論。隨著技術的更新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正在不斷興起,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人才培養還需要不斷地修訂以滿足社會的需要,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和評價機制更新也應成為常態化工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EB/OL] http://www.moe.edu.cn/s78/A08/A08_gggs/A08_sjhj /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2017-2-20.
[2] Qiao Yan,Guyu Hu,Guiqiang Ni.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 Cross Platform Hybrid Mobile Application Based on HTML5[C].CIMNS2016,2016(09):177-180.
[3] Cuiyu Fu.Study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HTML5 Core Technology Based on Mobile Browser[C].ICENCE 2016,2016(08):140-143.
[4] Pinar Bilge,Günther Seliger,Fazleena Badurdeen,et al.A Novel Framework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Value Cre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J].Procedia CIRP,2016(01):516-523.
[5] 陶銘,曲超,洪小宇,等.“新工科”背景下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現代計算機,2017(21):39-43.
[6] 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11/t20151105_217877.html.2015-10-18.
[7] 李方方.基于工作過程的移動應用開發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2591-2592.
[8] 沙有闖,梁繼會,袁明磊,等.基于職業能力模型的移動互聯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軟件工程師,2015,06(18):48-50.
[9] 曹勇,許朝山.基于第三方調研數據的高職教學滿意度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4):5-10.
作者簡介:
沙有闖(1984-),男,碩士,副教授.研究領域:移動應用開發技術.
袁明磊(1985-),男,博士生,講師.研究領域:圖形圖像處理.
李晨誠(1989-),男,本科,助教.研究領域:軟件工程與測試技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