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竹
摘 要:高職學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教學主體之一,在高職學校之中,很多課程都與普通高校的教學要求存在差異,高職學校的培養側重點主要在學生的職業能力上,很多高職教師都將更多的精力放置在學生的實際應對能力培養方面,英語課程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性學科,在高職學校之中屬于一門必修課程,原有的高職英語課堂之中尚存不合理之處,而職業能力的培養逐漸被添加到英語教學方案之中,本文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職業能力;高職英語;培養方法
我國的教育制度隨著政治、經濟以及其他社會要素的變化也在不斷地出現變化,國家對于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同時加強了高職等重要的職業教育主題與高校之間的融合與交流活動的建設力度,使職業教育教學水平獲得了跟高的提升,高職英語就是一門高職學生必須要進行學習的工具學科,本文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對高職英語教學的開展情況以及開展建議展開研究。
1 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根據對高職學校的學生的反饋以及教師達到的教學效果的研究活動可以發現,高職英語教師并沒有對通過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這個教學觀念持有正確的理解,使課堂逐漸出現了以下三種問題。
1.1 教學目的方面的問題
教學目標使高職英語教師所有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嗎,同時也是其落腳處,只有合理設置目標,以教學目標為基準的教學活動存在偏差的可能性才會降低,因此也可以了解到,高職教師的第一方面的教學問題就存在于教學目的之中,高職學校設立的整體目標使培養職業化的人才,這里所分析的職業人才與高校培養出的職業人才不同,這類人才的知識面可能相對比較狹窄,但是在某專業領域之中卻有較為深刻的研究,這類人才也被稱為“1”字形的專業人才。但是很多英語教師設立的教學目標與學校提出整體性教學目標存在的偏差越來越大,教師急于讓學生的考取各種英語相關的證書,學生在備考期間,學習的知識理論性更強,實際應用性也比較差,職業能力也難以獲得有效提升。
1.2 教學手段方面的問題
高職學校采取的教學手段并沒有突顯出獨特性,與一般的高效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太多差異,教師往往會使用多媒體對聽力材料進行播放,教學的側重點也在詞匯與語法方面,很多可用的教學資源都沒有被應用,課堂乏味無趣,教師的課堂缺少吸引力,學生也難以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英語教學活動,隨著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加,高職學生如果只具有單一的職業能力,是難以在同一類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因此教師必須要豐富教學手段,通過改進教學手段來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
1.3 教學模式方面的問題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首先是信息化的教學方法。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應用已經全面滲透到教育領域中去。而所謂的信息化教學方法主要是指運用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化教學方法。電子計算機技術發展至今,已經具備了非常完善的文字、音響、圖像與視頻功能,作為多媒體技術的優良載體,能夠利用自身強大的信息加工功能,將抽象的、艱澀難懂的翻譯基礎知識和概念加工為具體的、生動的可視性和可理解性極強的概念,用富含音響、視頻與圖像元素的新方式變現出來,從而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掌握,從而提高培養效率。
2 在高職英語的教學環環節之中培養學生設定的職業能力的方式
2.1 根據學生的職業需要來設立教學內容
英語教師針對不同專業的高職學生可以設計不同的英語教學內容,如果教學對象是旅游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增加導游應用詞匯,還可以在課堂之中設立導游情景教學,使學生應用新學的導游詞匯在實際的導游工作情景之中進行應用,使學生在沒有接觸這一職業的情況下,逐漸熟悉這個職業,針對其他專業的學生,教師也可以設立相對的教學內容,充分發揮英語教學的教學優勢,增加英語技巧教學等,充分展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
2.2 加強實訓活動
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在于它培養的目標是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它核心的內容是培養學生的技能。所以校內外實訓、社會實踐是職業能力培養的必要環節之一。教師可利用校內實訓室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地體驗實際工作崗位的真實性、復雜性和綜合性。例如,在商務實訓室安裝國際貿易實務實習平臺,假設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家自己創辦的模擬公司,引導學生在網上虛擬從事國際貨物買賣交易,讓學生了解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工作章程,并能夠去處理一些單證、合同、商業信件等工作,培養學生敏銳的市場意識、應變能力和理性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旅游專業的學生可安排到星級酒店、旅行社實習,通過機場接送、酒店入住、景點介紹來演練旅游英語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這些實習、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及早了解社會、進入社會,而且讓學生切身體會自身專業技能存在的缺陷與不足,為今后從事實際工作積累經驗。
2.3 建設新型教學體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傳授知識、應付考試為目的,教學課堂主要以老師為中心,教師通常注重語言知識的“注入”,將學生當成待裝的“容器”,教師樂于一廂情愿地灌輸,學生則扮演著一種被動的角色。英語教學手段既單調又刻板,這使得英語課堂教學始終處在一片毫無生機、乏味沉悶當中。久而久之,學生的激情和創造性逐漸弱化。顯然這種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造成了“培養”與“需求”的脫節,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學生通過討論、扮演角色、模擬相應的職業情景和仿真練習完成教師安排的教學任務。“任務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能力為本位”是推行“企業模式”教學體系的重要模式。
3 結束語
高職學校的管理人員與教學團體不斷地開展校園改革活動,不僅創設了全新的高職學校校園氛圍,同時還使教學活動出現了可喜的變化,逐漸增設了很多全新的學科,這些學科不僅能夠豐富高職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但是在高職英語這門重要的語言類型的學科之中,很多教育問題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難以實現英語的實用價值,使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也不能被提升教師要重新設定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工作進行重視,使高職英語可以給學生打下更為堅實的職業基礎。
參考文獻
[1]宋元元.高職高專法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5)
[2]李勤,譚抗美.移動互聯網應用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創新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6(20)
[3]周駿.基于創新教育的地方高校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2(10)
[4]張坤,韋漢.高校外語跨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為例[J].才智.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