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長征
【摘要】初中的教學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需要對小學所學的知識進行新的資源整合,有需要開啟高中及大學的學習思維。在初中所有的課程中,數學課程因為其學科的特殊性,所以整個初中教學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較多的初中學校中都在進行積極的教學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和方法存在著目標定位不合理、學生課堂參與度低、教師對課程理解不深等情況,本文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數據進行分析,提出使教師教學能力有效提升,學生課堂聽課效率提高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31-02
引言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滲透和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提高教學課堂授課能力和學生學習質量成為了教育行業中重點研究的議題。初中數學的課程設計既要考慮到學生處在的年齡階段,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又要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引進課堂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而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還是停留在應試教學的理念上,在課堂中仍然是傳授知識—算題—布置作業—講習題的傳統模式,造成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低下的情況。
1.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常見問題
1.1教師教學目標定位存在偏差
在國家所提倡的義務教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初中數學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生活的環境和社會的變化,要學會“數學思維”的思考模式,具體來說,就是用數學的方法、知識去理解和分析事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的標準,我們可以看出作為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的是學生數學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知識提煉出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思維。而長期受到應試教育影響的教師卻往往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課堂教學游離于此教學目標之外,更有甚者,教師教育出來的學生在數學課程中的體現便是“為了做題而做題”,學生成為了做題機器,教師以增加學生分數為目的,僅僅講授提分技巧和忽略了真正義務素質教育的目標。
1.2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度低
在數學課堂中講解的部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教師過多的講授,學生課堂參與度低也會大大降低學生聽課的質量和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另外,有些教師在講到重要的知識點時,怕學生理解不了,一味的重復講解,這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會讓學生出現反感的情緒,尤其現在的初中生都是00后,他們對自由的追求更加明顯,教師若是采用這樣的方式教學,學生更不愿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那么教學效率就會下降,也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2.可行性解決方針的提出
2.1利用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數學教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實踐性活動把枯燥的理論轉化為學生的行為化操作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更深程度的掌握。例如在初中幾何中講到圓錐體的內容后,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與學生互動,問學生“那些物體圓錐體?”然后教師以落地燈罩為例,讓學生親手制作燈罩,在制作的過程中自己計算燈罩的面積和體積問題。通過這樣的互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對此部分知識點的理解也會更加的深刻。
2.2數學情景創設法,優化學生思維方式
教師在講授課程知識點的過程中可以創設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模擬操作中觀察和感悟。例如在講授直角三角形的內容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在精確測算后,教師提出“若是想測量山峰的高度應該怎樣操作?”通過這樣的互動引發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思考,另其用探索性思維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3小組競賽討論引發競爭機制
初中學生思想還不是很成熟,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較強的表現欲和競爭欲,在數學課堂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思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本單元所講授的新知識有意識的創設辯論環節和競賽環節,讓學生不同的思維得到碰撞,這樣既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也可以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體驗和滿足。例如在講授到解方程的內容中,安排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給出幾道解方程的習題,學生以接力的形式作答,只有得到正確答案才可以進行下一個隊員的接力,最先完成的小組得到獎勵,最后完成的得到相應的懲罰。
結語
總的來說,大多數初中學校的數學課堂還是朝著健康、穩定的發展的,若想實現學生自主的學習,下課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自行研究深入性話題,則需要教師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多去觀察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將有創意的教學策略帶入課堂,為學生創造更加和諧和輕松的學習環境,學生之間也需要團結協作,促使其在數學能力、數學興趣、數學理念等多方面提升,為其在高中和大學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文漢.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 [J].江蘇教學研究:理論,2016(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