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教學內容。外表復雜的漢字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大,部分學生無法快速準確的書寫漢字,更不能認識漢字的音形義。根據筆者多年的教育經驗得知,兒歌教學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對兒歌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效的具體策略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兒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低年級的學生對于漢字的識別能力與記憶能力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但是在書寫方面卻有些力不從心。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發揮學生的優勢,彌補學生的不足,采取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識字教學。兒歌具有節奏感強、韻律感強、風趣、直觀、簡明、生動等特點,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識字的速度,讓學生學得更快,記得更牢,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1 兒歌促進小學語文有效識字必要性和可行性
低年級的學生對于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伴有兒歌的游戲就像了賦予了靈魂一樣,能夠與學生的精神融合在一起,活躍學生的思維。識字是小學教學過程中最為基礎的內容,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將漢字的音形義結合在一起,不僅要認識漢字,還要能夠準確的書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兒歌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漢字。兒歌識字教學的順序一般為認讀、理解、書寫,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識字的速度,而且還能夠降低初學者的思想壓力。兒歌韻味十足、字詞明朗、短小精煉,學生能夠朗朗上口,這種趣味性教學方式能夠養成學生樂于學習、喜歡朗讀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兒歌中認字識字,從而熏陶學生的思想。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超過八歲之后,腦容量就能夠與成年人相媲美了,雖然在記憶力與音感方面與成年人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學生記憶卻有廣闊的開發空間。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優勢,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識字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優秀的兒歌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了解兒歌內蘊含的文化思想。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能力開發與培養的黃金時期,課堂教學的語言環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兒歌的應用,從而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2 兒歌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2.1 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得知,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科,往往學習成績也是最好的。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是提高識字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6》這一章節時,本章節將數量詞分類集中于四幅美麗的圖畫當中,讓學生在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認識事物以及表示事物的漢字,體會不同事物數量詞的表達方式。筆者就將將數量詞的童謠作為輔助教學,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將兒歌以生動、形象影音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為學生,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筆者讓學生邊聽兒歌邊跟著一起唱,“一張桌子兩杯茶,三棵柳樹四朵花,五條魚兒水中游,六只鴨子岸上耍,七本書八幅畫,九面彩旗呼啦啦,十個娃娃排排座,滴滴答答吹喇叭,這些量詞要記清,千萬不能弄混它。”兒歌教學方式不僅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單一、枯燥的不足,而且還能夠讓學生享受學習識字知識的過程,從而提高對識字的學習興趣。
2.2 兒歌與教材內容的有機結合
識字教學是學生接受教育初期的教學內容,初期接觸教育的學生對事物接觸的較少,對于教育、世界、社會的認知較為模糊,但是,學生在記憶能力與接受能力方面卻有著一定的優勢。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運用兒歌時,教師應將學生的優勢充分的挖掘出來,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選擇最適合學生認知能力的兒歌,實現教材內容與兒歌的有機結合。例如,《小燕子》、《小兔子白又白》、《兩只老虎》、《數鴨子》等,都是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兒歌。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兒歌時,兒歌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豐富學生識字知識的同時,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2.3 加強兒歌內容講解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運用兒歌,教師必須要讓學生了解兒歌的涵意,才能夠將兒歌變為語文課。兒歌內容節奏輕快、句式簡單、容易理解、較為直白,學生雖然能夠朗朗上口,但是對兒歌中生字的意思并不完全理解,因此,教師應對兒歌中學生較難理解的詞語解釋清楚,提高學生對兒歌的認知。例如,將兒歌制作成動畫視頻,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將兒歌的價值與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兒歌的內容進行積極的交流與溝通,鼓勵學生講出自己對兒歌的理解,并給予肯定與表揚,即使學生的理解是錯誤的,教師也應先給予鼓勵,然后再進行糾正。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兒歌內容時,應側重于對生字的講解,例如,生字的字體結構、筆畫順序以及涵意。
3 總結
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大大降低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打擊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情,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識字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漢字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繆愛華.玩轉漢字,活學語文[J].語文知識.2016(14)
[2]陳福軍.文化視野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7(17)
[3]高艷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分析[J].教師教育論壇.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