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康
摘 要:本文主要以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方向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為主要依據,從增強群眾文化宣傳力度、大力培養有關工作人員、加強群眾文化創新、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多種文化有機結合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水平。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
對于我國現代化社會長遠發展來講,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十分重要,不但能夠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還能滿足群眾精神需求。為此,相關部門需給予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高度重視,促使其存在的價值與效用在我國現代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出來,為我國良好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方向,具體如下:
1 群眾文化內涵
文化為群眾活動的一種模式,其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其中廣義文化是指群眾在發展中,一同創造的并依托這些精神或是物質生存的現象,這些精神與物質便是一種文化。而狹義文化也稱人文文化,為社會群體在發展中,所累積的物質體現與人文精神。實際上,文化有極強的內涵,如國內的筷子文化,其指的是便是事物的文化內涵,而文化需要依靠學習才能得到,并非是天生存在的。群眾文化指的是群眾職業以外的,由群眾自己參與和自己研發,具有社會性的文化,主要目的便是滿足社會公眾的精神需求,是自娛自教的,具體內容便是文化娛樂項目。群眾文化不但可以建構良好的精神文化,還對和諧關系構建具有積極作用,是人類消遣無聊生活的一種方法。
2 群眾文化的建設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增長,群眾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在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以后,群眾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為此,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勢在必行。以下為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主導文化逐漸減少。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主要由文化館或是文化站來完成,因經濟發展迅猛。各個文化館與文化站發展相對落后,這便致使以國家為主導的文化得不到全面發揮。而產生此種情況的原因為群眾文化建設人員的減少,且因社會制度等因素,需要著重培養和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
2)群眾文化形式單一。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國國民精神壓力越來越大,當前已有的群眾文化無法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這便致使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效用不大,并且以往的群眾文化形式太過于死板,不能跟上現代社會迅猛發展的生活方式。
3)工作人員思想意識滯后。諸多從事群眾文化的工作者思想意識都十分滯后,因為他們受傳統文化影響較大,無法創造出滿足當前群眾精神需求的文化,進而影響現代社會穩定發展。
3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渠道
1)增強群眾文化宣傳力度。目前,社會公眾對群眾文化注重力度越來越大,有越來越多的群眾參加到群眾文化活動。但對其展開進一步研究之后會發現,宣傳力度還有待增強,諸多群眾對其了解還不夠全面,進而阻礙了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為了讓群眾文化得到有效建設與發展,務必要我國有關部門加強群眾文化宣傳力度,提高群眾思想意識,讓其對群眾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科技飛速發展,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使用,為社會公眾生活與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有關部門可以牢抓這一點,應用新興技術,增強對群眾文化宣傳,讓社會群眾能夠正確了解群眾文化,進而產生興趣,吸引更多群眾參加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為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2)大力培養有關工作人員。盡管群眾文化活動為社會大眾自發組織的,但為了能夠良好的繼續下去,時常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其管理,只有良好的管理才能讓群眾文化的形式與內容得到保證。但諸多地區,群眾依舊只注重群眾文化過程,忽視管理工作的價值與效用,致使群眾文化管理人才短缺,進而造成群眾我哪會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內容,阻礙群眾文化良好發展。基于此,政府與社區需給予工作人員培養高度重視,提高其整體素養,進而構建一支高水平的工作隊伍。且在具體培養中,需嚴格以群眾為中心的原則,在基層選取人群培養,其不但了解基層人群,還能有效掌握群眾文化內容,對建設群眾文化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推動群眾文化發展上升到新高度。
3)加強群眾文化創新。目前,隨著群眾參加群眾文化的力度不斷加大,對群眾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形式與內容更加多樣。在此種狀況下,以往的群眾文化形式與內容單一,致使群眾參與積極性不足,進而流失掉一部分群眾,這對群眾文化建設和發展十分不利。為此,需加強群眾文化內容和形式創新,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進而主動的參加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時常會受到文化與年齡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年齡段與文化層次不同的群眾,對群眾文化的要求就不同。為此,創新中群眾需對該因素展開全面考慮,依據不同群體的需求,組織更加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如此不但能夠使群眾文化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需求,還能使內容與形式更加多樣,進而吸引群眾積極參與,推動群眾文化良好發展。
4)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基于國家政策,目前我國群眾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十分薄弱,導致文化活動進行遭到諸多阻礙,此種現狀不但影響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興趣,還對群眾文化發展十分不利。基于此,若想將群眾文化發展問題優化掉,需從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入手,有關部門需施行以下兩點策略;第一,加強投入力度,優化設備,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供有利條件,從而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全面開展;第二,加強文化宣傳,傳遞理念,在基礎設施基本健全的前提下,傳播文化理念,激發群眾文化參與興趣。通過文化與經濟二者間的結合,有效促進文化發展。
5)多種文化有機結合。我國為多民族國家,將民族文化融入到群眾文化中,能夠使群眾文化形式與內容更加豐富。而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增強群眾文化建設,需針對文化問題展開充分分析,需高度重視的是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交互問題。第一,充分掌握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不同,在差異內找出文化融合的創新點,激發群眾參與興趣,進而推動群眾文化交流。第二,在群眾文化交流中,重視新舊文化之間融合,即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問題,文化改革的重心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僅不能摒棄傳統文化,還不能盲目創新。第三,重視不同文化融合內容與形式,不同文化交流中,有些適合影視傳播,有些適合口頭交融,還有一些適合文字融合,通過多樣化形式展開文化融合,可以推動傳統文化良好發展。
4 結束語
基于新形勢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非常迅猛,群眾不再只追求物質生活,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為了切實滿足社會群眾的實際需求,相關部門加強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勢在必行。相關部門可以從增強群眾文化宣傳力度、大力培養有關工作人員、加強群眾文化創新、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多種文化有機結合的方面入手,來保證群眾文化建設質量,為我國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做鋪墊。
參考文獻
[1]萬其林.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2):279.
[2]王凱.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3):163+165.
[3]汪華生.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問題探析[J].戲劇之家,2017(12):269.
[4]閻進蓮.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路徑[J].中外企業家,2017(06):225-226.
[5]鄭莉.淺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創新工作發展方向[J].北方文學(下旬),2012(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