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崎+歐瑜
摘 要:在進行病理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循證醫學的相關理論,能夠使醫學院的學生在病理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不斷地提升,也能提升老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循證醫學;病理學;應用效果
循證醫學起源于19世紀,循證醫學的概念為“審慎、明確以及明智地運用目前最優秀的一些對臨床實驗的相關經驗給病患進行全面的治療”。最好的對于臨床的研究經驗是對臨床研究的相關文獻,運用相關的一些病學的原理和相關的一些評價的準則,通過不斷地思考和分析,獲得最準確的相關理論依據,運用這些科學的理論依據對一些醫療單位的實踐進行相關的指導,達到好的醫學效果。
一、 循證醫學理念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意義
把循證醫學理念教學方法運用在病理學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向“以教材與參考資料并重、教師與學生互動并重,課堂講授與課外學習并重”的教育體制的方向轉變。能夠使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們成為知識的主動接受者和主動學習者。
循證醫學的理念和傳統醫學教育觀念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循證醫學理念它是把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當成重點,找出一個正確的解決方法以及對相關的一些理論證據進行不斷地分享,運用最科學合理的解決方式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解決,它能夠讓醫學專業的學生們有一個正確的醫學觀念,為他們以后的一些病理學的實踐活動奠定基礎。
二、 循證醫學理念對學生和病理學老師提出思維革新要求
1. 學生要對理論知識進行更新,培養循證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
在進行病理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樹立一個正確的管理,同時也要培養一個好的創新思維的能力。在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更新的時候,就要對自己的觀念進行不斷地調整,只有不斷地對思維進行調整,才會產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方式,這一些也是循證醫學理念所要具備的。人的思維能力的提高,是在人的大腦經過不斷地觀察、思考以及不斷地實踐來形成的。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循證思維以及創新思維的發展。
2. 老師是推行循證醫學教育的先行者
在進行病理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在小學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老師更是實行循證醫學理念教育的先行者。因此就要把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不斷地調整和變革,將循證醫學理念運用到病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去,運用新的教學觀念對學生們進行知識的傳遞,讓他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不斷地提高。
三、 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實施循證醫學理念
1. 對象與方法
(1)教學對象
例:對甘肅電大學院護理專業學生72人進行了抽取,把他們進行分組,其中實驗組有37人,劃分為7個小組;其中對照組有35人。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學生他們的相關年齡、性別以及接受知識的水平等各個方面都沒有很大的差異,有一定的可比性。
(2)教學方法
實驗組:運用循證醫學理念進行教學,學生們是主體,用相應的問題作為切入點,采用對一些比較典型的病例資料進行分析和思考,激發學生們主動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得到提高。步驟:①用泌尿系統疾病為例子實行相應的循證理念的教學體制。在上課之前向學生們展示關于“腎小球的疾病”病理變化的投影膠片,而且引導學生們依據相應的一些病變的特征提出相關的問題,比如病變的發生是什么疾病造成的?這一病變病理變化的過程是什么?這一病變的病理表現有什么?②依據所提出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對相關的資料進行查閱,搜集能夠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解釋的準確依據。③把所搜集的相關的一些資料進行整合,然后再對照分析,找出真實可靠的最佳證據。④對學生們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對學生們已有的理論知識與相關的一些對相應的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的能力進行評價等等。
2. 結果
(1)測試成績對比
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期末考試成績的比較中,實驗組分別為:80.08±7.77、87.83±3.46,但對照組僅為:72.36±9.13、81.30±4.21,這樣的對比可以看出循證醫學理論的實踐組優于傳統的教學方式。
3. 討論
隨著醫療模式的不斷轉變,醫學教育也在進行不斷地調整和更新。循證醫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論,它符合醫學教育發展的需求,循證醫學理念,重視對學生們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們做到把新的醫學研究證據和臨床實踐相統一,使醫學的診斷水平不斷地提升,能夠有效地促進臨床決策從經驗到循證醫學理論的科學發展。
(1)能夠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
循證醫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們能夠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不斷地進行學習。在循證醫學理念的培養下,學生們可以在實際的學習中根據相關的問題,根據病人實際病因,對相關的病理進行不斷地查詢,獲得相應的證據并對問題進行解決,能夠讓學生們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和實踐。這樣的一個不斷學習實踐,總結經驗的學習方式,在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中,最后形成一個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2)能夠提高教師專業知識,促進自我完善
在病理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循證醫學的教學理念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具備一個十分豐富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優秀的教學觀念,還應該根據自己所獲得的一些最好的教學研究作為理論依據,根據老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相關的專業技術水平,還要對學生們學習興趣進行考慮,制訂出一套能夠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案。雖然對老師來說有一定的壓力,但是能夠讓老師們不斷地學習、對一些專業知識與教學的觀念進行不斷地更新,促進老師們的自我完善。
參考文獻:
[1]張鳴明,李幼平.循證醫學的起源和基本概念[J].遼寧醫學雜志,2015(5):225-227.
[2]柴大敏,陶儀聲,馬莉等.循證醫學理念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1(1):42-45.
[3]王維山,史晨輝.在骨科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J].醫學教育探索,2014,(1):80-81.
[4]李玉林.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5]楊克虎,田金徽,羅小峰等.醫學研究生對循證醫學的認知態度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4):396-399.
作者簡介:朱崎,歐瑜,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