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應當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吸收新型教育思想及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成效性。分享式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基礎,是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的全新教學實踐策略,并在廣泛教學實踐中取得了有效成果,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過程中,仍暴露出對分享式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因此,本文將從分享式教學模式概述著手,分析分享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從而提出小學數學教學中分享式教學模式應用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分享式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一、 引言
在小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常見的教學形式主要分為:對話式、驅動式和講授式,其中以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居多,在師生雙方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學生在保證直接獲取知識的情況下,讓學生的知識水平得到較快的提升,但卻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的地位加以物化,沒能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適應新課改的發展進程。對話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鼓勵激發學生對自身想法的表達能力,從而在表述過程中獲取完整的知識體驗,但卻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阻礙,教師與學生之間很難形成真正意義的平等對話,導致對話式教學的成效并不理想。而驅動式教學的重要分支便是分享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不但將話語權交于學生,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鼓勵學生自我學習和動手實踐,在提出問題過程中充分交流分享看法,從而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發現知識和理解知識。
二、 分享式教學模式概述
分享式教學模式在2012年由任景業老師最先明確提出該概念,并在2013年進一步闡述分享式教學概念,將教學以適應人的天性為核心宗旨,逐漸完善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思想,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進行激勵和指導,讓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與分享,讓知識成果在學生之間不斷進行傳遞及完善,從而在學生分享智慧、思考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的共同成長。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分享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
(一) 分享式教學模式應用中存在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分享式教學模式在應用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教師對教學思想的認知不明確、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導致無法充分進行交流討論以及學生之間權威意識的產生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表現為,教師自身對分享式教學模式的概念都并不明確,只是一味的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卻忽視了教師自身的指導作用,導致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毫無效率可言。或者學生之間在交流過程中,個體差異太大影響了分享式教學模式的作用發揮,例如有些學生喜歡安靜的環境,認為自己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獨立學習時,能夠得到更快的進步,這也導致這樣的學生在跟其他同學交流過程中,會受到許許多多的干擾,不僅降低了自身的學習效率,也影響了小組討論的學習進程。而學生之間權威意識的產生,也導致小組討論變成了某些學生的“一言堂”,導致小組討論的學術氛圍越來越淡化。
(二) 分享式教學模式應用問題成因
教師對教學思想認知不明確的情況,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師未能在思想層面上,突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將分享式教學模式與實際教學情況相結合,從而對問題的出現后知后覺,無法發揮教師自身的指導作用。而學生之間個體差異問題的出現,本質上也是教師對實際教學情況無視所導致的問題,教師應當對班級中每個學生的性格和學習程度加以明確的認識,才能在分組過程中達到最具效率的分配。
四、 小學數學教學中分享式教學模式應用的優化措施
(一) 強化課前的準備工作
小學數學教學中分享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首先需要教師對分享式教學模式進行充分的理解,結合班級實際教學情況,對分享式教學模式理論知識加以吸收和總結,并通過案例解釋強化自身理解,讓分享式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在班級中科學的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并逐步形成討論、探究的學習氛圍。在每堂課之前教師也應當對教案進行重新的梳理和整合,將教學內容與分享式教學模式相結合,突出教學內容中問題性,讓教學內容在分享式教學模式的范圍中得到充分的傳遞和理解,并不斷鼓勵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從而強化分享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成效。除此之外,教師應當明確認識到分享式教學是“問題-思考-分享”這三個步驟,在課堂教學之前應構建相應的課堂分享規則,讓分享式教學能夠更加有序、高效,使學生也能對分享式教學的理解更為透徹,從而知曉自身的發展目標。
(二) 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
對于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以往的教學總結中,得到明確的認識,充分認清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矛盾關系和學習水平,在合作學習小組建立之初就加以平衡,例如在合作學習小組包括六個同學組成,教師應當根據學習水平、人際關系、表達能力和性別因素等方面進行分組,使得每個學習小組中數學基礎較好的同學、數學基礎中等的同學以及數學基礎較弱的同學以2∶2∶2的比例加以分配,保證每組內都有一名女生,并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讓學生都能夠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三) 確立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分享式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知道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階段應當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不僅要為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確立主題,也要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充分發揮指導者的作用,并在小組討論出現分歧意見時進行仲裁。教師還應當圍繞分享式教學的核心內容,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圍繞核心問題進行充分討論,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的方向中獲取知識和理解知識,不僅能避免學生之間權威意識的產生,也能讓分享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玉,唐浩,劉穎婷.論分享式教學在應用型高校課堂的應用[J].科技風,2016,(22):18-19.
[2]于文君.分享式教學中的“問題”誤區與改進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6,(09):8-10.
[3]楊蘇平.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建構合作與分享式學習方式[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3):149+157.
作者簡介:汪顏青,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龍溪師范學校附屬小學。endprint